培訓(xùn)啦 詩詞學(xué)習(xí) > 詩詞大全

有關(guān)愛國詩人的詩句

1. 描寫詩人愛國的詩句

描寫愛國的詩句1.以家為家,以鄉(xiāng)為鄉(xiāng),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管子·牧民》 2.臨患不忘國,忠也.——《左傳·昭公元年》 3.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 4.茍利國家,不求富貴.——《禮記·儒行》 5.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 6.烈士之愛國也如家.——葛洪《抱樸子·外篇·廣譬》烈士:有抱負(fù).有作為的人.7.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岳陽樓記》 8.位卑未敢忘憂國.——-陸游《病起書懷》 9.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示兒》 10.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 11.精忠報國.——《宋史·岳飛列傳》 12.天下興亡,匹夫有責(zé).——麥孟華《論中國之存亡決定于今日》。

2. 表達(dá)詩人愛國之情的古詩

長嘆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屈原《離騷》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苤病栋遵R篇》 位卑未敢忘憂國。

——-陸游《病起書懷》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懹巍妒緝骸?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過零丁洋》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林則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關(guān)于愛國的古代詩句 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林則徐的“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晏殊和尚的詩句“:契闊死生君莫問,行云流水一孤僧。無端歡笑無端哭,縱有歡腸已成冰?!?/p>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 1、以家為家,以鄉(xiāng)為鄉(xiāng),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

——《管子·牧民》 2、臨患不忘國,忠也?!蹲髠鳌ふ压辍?3、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屈原《離騷》 4、茍利國家,不求富貴?!抖Y記·儒行》 5、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曹植《白馬篇》 6、烈士之愛國也如家?!鸷椤侗阕印ね馄V譬》烈士:有抱負(fù).有作為的人。

7、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吨傺汀对狸枠怯洝?8、位卑未敢忘憂國。

——-陸游《病起書懷》 9、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懹巍妒緝骸?10、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過零丁洋》 11、精忠報國?!端问贰ぴ里w列傳》 12、天下興亡,匹夫有責(zé)。

——麥孟華《論中國之存亡決定于今日》 13、唐·李夢陽: 向北望星提劍立,一生長為國家憂。14、明·于謙: 一片丹心圖報國,兩行清淚為忠家。

15、宋·陸游: 一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16、三國志: 憂國忘家,捐軀濟(jì)難。

17、唐·李白: 中夜四五嘆,常為大國憂。18、位卑未敢忘憂國。

——-陸游《病起書懷》。

3. 愛國詩人寫的詩句有哪些

1.以家為家,以鄉(xiāng)為鄉(xiāng),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

——《管子·牧民》 2.臨患不忘國,忠也?!蹲髠鳌ふ压辍?3.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屈原《離騷》 4.茍利國家,不求富貴?!抖Y記·儒行》 5.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曹植《白馬篇》 6.烈士之愛國也如家?!鸷椤侗阕印ね馄V譬》烈士:有抱負(fù).有作為的人。

7.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吨傺汀对狸枠怯洝?8.位卑未敢忘憂國。

——-陸游《病起書懷》 9.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懹巍妒緝骸?10.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過零丁洋》 11.精忠報國?!端问贰ぴ里w列傳》 12.天下興亡,匹夫有責(zé)。

——麥孟華《論中國之存亡決定于今日》 愛國詩句_愛國詩句2 杜甫 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nèi)熱 陸游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洲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文天祥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林則徐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吉鴻昌 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 顧炎武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zé) 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林則徐的“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晏殊和尚的詩句“:契闊死生君莫問,行云流水一孤僧。無端歡笑無端哭,縱有歡腸已成冰?!?/p>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苤病栋遵R篇》。

4. 愛國的詩人和詩句

1.死去無知萬事空, 但悲不見九州同。

示 兒(陸游) 2、遺民淚盡胡塵里, 南望王師又一年。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陸游) 3、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

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訴衷情(陸游) 4.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十一月四日風(fēng)雨大作(陸游) 5.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書 憤(陸游) 6.朱門沉沉按歌舞,廄馬肥死弓斷弦。《關(guān)山月》陸游 7 、遺民忍死望恢復(fù),幾處今宵垂淚痕。

《關(guān)山月》陸游 8、千年史冊恥無名,一片丹心報天子。《金錯刀行》陸游 9、嗚呼!楚雖三戶能亡秦,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

《金錯刀行》陸游 10、出世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丁稌鴳崱逢懹?11、逆胡未滅心未平,孤劍床頭鏗有聲。

〈〈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陸游 12、“夜視太白收光芒,報國欲死無戰(zhàn)場?!保懹巍峨]頭水》) 13.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陸游《示兒》 14、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宋?陸游《病起書懷》) 15、夜闌臥聽風(fēng)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宋?陸游《十一月四日風(fēng)雨大作》) 16、“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保ㄐ翖壖病耳p鴣天》 17.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dāng)如孫仲謀。

南鄉(xiāng)子(辛棄疾) 18.了卻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破陣子(辛棄疾) 19. 想當(dāng)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永遇樂(辛棄疾) 20、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過零丁洋(文天祥) 21.把吳鉤看了, 欄干拍遍,無人會, 登臨意. 《水龍吟》辛棄疾 22、我最憐君中宵舞,道“男兒到死心如鐵”。

看試手,補(bǔ)天裂。辛棄疾 23、待他年,整頓乾坤事了,為先生壽. 辛棄疾 24、“可憐報國無路,空白一分頭?!?/p>

楊濟(jì)翁 25、生當(dāng)作人杰,死亦為鬼雄。(宋?李清照《烏江》) 26、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滿江紅 (岳飛) 27、“歸來報明主,恢復(fù)舊神州?!?/p>

岳飛 28、“十年之功,毀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難以中興!乾坤世界無由再復(fù)!”岳飛 29、“直搗黃龍府,與諸君痛飲耳” 岳飛 30、暖風(fēng)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題 臨 安 邸(林升) 31、辜負(fù)胸中十萬兵,百無聊賴以詩鳴。讀陸放翁集四首(梁啟超) 32、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范仲淹《岳陽樓記》 33、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 34、風(fēng)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fù)返。

(《戰(zhàn)國策》) 35、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 36、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屈原《離騷》 37、路漫漫其修遠(yuǎn)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 38、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三國 曹操《步出夏門行》) 39、棄燕雀之小志,慕鴻鵠以高翔。(南朝 丘遲《與陳伯之書》) 40、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唐?李百藥《元景安傳》) 41、老當(dāng)益壯,寧移白首之心。(同上) 42、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唐 王昌齡《從軍行》) 43、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王昌齡《出塞》) 44、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

(唐 王翰《涼州詞》) 45、烈士不怕死,所死在忠貞。(唐 柳宗元《韋道安》) 46、一寸丹心為報國,兩行清淚為思親。

(明 于謙《立春日感懷》 47、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清 林則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48、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清 龔自珍《己亥雜詩》) 49、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

(清 譚嗣同《獄中題壁》) 50“拼將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 秋瑾 51、粉身碎骨尋常事,但愿犧牲報國家。(清 秋瑾《失題》) 52、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尸還。

(清 徐錫麟《出塞》) 53.天下興亡,匹夫有責(zé)。——麥孟華《論中國之存亡決定于今日》。

5. 表達(dá)詩人愛國的詩句

關(guān)于愛國的古代詩句 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林則徐的“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晏殊和尚的詩句“:契闊死生君莫問,行云流水一孤僧。

無端歡笑無端哭,縱有歡腸已成冰?!?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曹植《白馬篇》 1、以家為家,以鄉(xiāng)為鄉(xiāng),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豆茏印つ撩瘛?2、臨患不忘國,忠也。

——《左傳·昭公元年》 3、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峨x騷》 4、茍利國家,不求富貴。

——《禮記·儒行》 5、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苤病栋遵R篇》 6、烈士之愛國也如家。

——葛洪《抱樸子·外篇·廣譬》烈士:有抱負(fù).有作為的人。7、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范仲淹《岳陽樓記》 8、位卑未敢忘憂國?!?陸游《病起書懷》 9、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陸游《示兒》 10、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奶煜椤哆^零丁洋》 11、精忠報國。

——《宋史·岳飛列傳》 12、天下興亡,匹夫有責(zé)。——麥孟華《論中國之存亡決定于今日》 13、唐·李夢陽: 向北望星提劍立,一生長為國家憂。

14、明·于謙: 一片丹心圖報國,兩行清淚為忠家。15、宋·陸游: 一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

16、三國志: 憂國忘家,捐軀濟(jì)難。17、唐·李白: 中夜四五嘆,常為大國憂。

18、位卑未敢忘憂國?!?陸游《病起書懷》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岳飛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譚嗣同 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

--譚嗣同 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陸游 有誰知?鬢雖殘,心未死。---陸游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漸淚,恨別鳥驚心?!鸥?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杜牧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醪g 一時今夕會,萬里故鄉(xiāng)情。

--杜甫 戍客望邊色,思?xì)w多苦顏。--李白 忽聞歌古調(diào),歸思欲沾巾。

--杜審言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 羌管悠悠霜滿地。

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范仲淹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屈原《離騷》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 位卑未敢忘憂國。

——-陸游《病起書懷》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懹巍妒緝骸?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過零丁洋》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林則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峨x騷》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曹植《白馬篇》 位卑未敢忘憂國。——-陸游《病起書懷》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陸游《示兒》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奶煜椤哆^零丁洋》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林則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1、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過零丁洋>>2、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宋?陸 游<<十一月四日風(fēng)雨大作>>3、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宋?陸 游<<示兒>>4、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唐?杜牧<<泊秦淮>>5、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尸還。清?徐錫麟<<出塞>>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陸游。

6. 詩人愛國的詩句

1.杜甫《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2.李清照《夏日絕句》:“生當(dāng)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3.范成大《州橋》:“州橋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駕回。

忍淚失聲問使者:‘幾時真有六軍來’” 4.林升《題臨安邸》:“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fēng)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5.陸游《示兒》:“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6.陸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三萬里河?xùn)|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p>

7.文天祥《過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經(jīng),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fēng)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8.于謙《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p>

9.龔自珍《己亥雜詩》(其五):“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hù)花?!?/p>

-----------單句------------ 1. 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病起書懷》宋.陸游 2. 寸寸山河寸寸金,瓜離分裂力誰任。

——《贈梁任父母同年》清.黃遵憲 3.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白馬篇》三國.魏.曹植 4. 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 ——《國殤》戰(zhàn)國.楚.屈原 5.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出塞》唐.王昌齡 6. 商女不知亡國恨, 隔江猶唱《后庭花》 ——《泊秦淮》唐.杜牧 7. 愿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guān) ——《塞上曲二首》唐.戴叔倫 8. 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揚(yáng)子江》宋.文天祥 9. 山河破碎風(fēng)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過零丁洋》宋.文天祥 10.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滿江紅》南宋.岳飛。

7. 著名愛國詩人的名言警句及事跡

李白 (701年~762年),漢族,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有“詩仙”之稱,與杜甫并稱“李杜”. 一、好任俠,喜縱橫 李白于武則天長安元年(公元701年)出生于西域的碎葉,五歲時隨家人定居于昌隆(今四川江油)的青蓮鄉(xiāng). 李白少時,好任俠,且喜縱橫.昌隆所在的綿州地區(qū),自漢末以來,便是道教活躍的地方.因此,李白從少年時起,常去戴天山尋找道觀的道士談?wù)摰澜?jīng).后來,他與一位號為東巖子的隱者隱居于岷山,潛心學(xué)習(xí),多年不進(jìn)城市.他們在自己居住的山林里,飼養(yǎng)了許多奇禽異鳥.這些美麗而馴良的鳥兒,由于飼養(yǎng)慣了,定時飛來求食,好像能聽懂人的語言似的,一聲呼喚,便從四處飛落階前,甚至可以在人的手里啄食谷粒,一點都不害怕.這件事被遠(yuǎn)近傳作奇聞,最后竟使綿州刺史親自到山中觀看鳥兒們的就食情況.這位刺史見他們能指揮鳥類的行動,認(rèn)定他們有道術(shù),便想推薦二人去參加道科的考試.可是,二人都婉言拒絕了.當(dāng)時有名的縱橫家趙蕤[ruí]也是李白的好友,此人于開元四年(公元716年)就著成了《長短經(jīng)》十卷.那時李白才十六歲.趙蕤這部博考六經(jīng)異同、分析天下形勢、講求興亡治亂之道的縱橫家式的著作引起了李白極大的興趣.他以后一心要建功立業(yè),喜談王霸之道,也正是受到這部書的影響. 李白有三個老婆,第一個是許宰相的孫女,姓許.第二個,不詳其姓.第三個宗宰相的孫女,姓宗.此外還有一個姓劉的.他有兩子一女,其中一子一女是許氏生的.子名:伯禽,小名“明月奴” ;女名:平陽 ;另一子名:天然,小名“頗黎”.李白之所以為子女取名如此,是與他家曾居碎葉有關(guān).西亞、中亞當(dāng)時盛行拜火教和明教,祀天地日月水火. 第一個老婆,是公元727年在湖北安陸經(jīng)過兩個朋友胡紫陽和馬正公的撮合,娶了前宰相許圍師的孫女,其實也談不上娶,就是當(dāng)了個倒插門女婿.由于在婚后長達(dá)十年的時間里,李白都生活在他老丈人家里,寄人籬下的滋味本來就使他非常的郁悶了,哪兒還有心思去琢磨其他的事情.這是李白的第一次婚姻,可能他還是抱著很負(fù)責(zé)的心態(tài)去對待的,并且從婚后得育一男一女兩子這個情況來看,雙方的婚姻生活還是十分和諧的. 第一個情人,公元739年,也就是在距第一次結(jié)婚12年、距第一任老婆去世一年之后,李白娶了一個姓劉的女人.李白帶著這個女人曾經(jīng)到安徽買了一套房子,但不久兩人就分開了. 第二個老婆,公元745年,李白在山東任城,與一當(dāng)?shù)貗D人結(jié)婚.這時候的李白剛從首都長安出來,背著一大布袋金銀財寶和杜甫、高適一路取道河南商丘,并在此逗留很久.與他二人分手之后,李白自己前往泰山考取道箓,路過任城,寂寞的他結(jié)識了這位婦人,兩人情投意合,當(dāng)下便領(lǐng)了結(jié)婚證.李白的這個老婆為他生了一個兒子,并且李白在山東兗州置下了大批田產(chǎn),在此后他云游在外的生活中,這些田產(chǎn)就交給了妻子.可見,李白對該妻子十分信任,可惜的是這個妻子在他們結(jié)婚五年后,不幸亡故. 第三個老婆,公元750年,李白在河南開封結(jié)識武則天時宰相宗楚客的孫女宗氏,要說起兩人的結(jié)識還頗有點浪漫的味道,說是李白酒醉梁園,詩興大起,便揮筆在墻上寫下了那首著名的《梁園吟》,寫完了可能還找個墻角撒過尿,然后提起長衫歪歪倒到的走了.走后不久,宗氏就和仆人來到了這,看見這首詩,久久不能釋懷.正好梁園的保潔員看見了,馬上就要擦掉,宗氏便要求不能擦.但是人家保潔員,不擦掉是會被扣工錢的.無奈,宗氏實在是被這首才華橫溢的詩歌所折服了,便花千金買下了這面墻壁.于是也就留下了這段“千金買壁”的佳話.在很多史料的記載中,都描述這個宗氏是一才貌俱全的大家閨秀,唉,羨慕啊.并且宗氏美女也是忠實的道教信仰者.好了,現(xiàn)在的這個妻子應(yīng)該和李白有著共同的革命信仰和一致的文學(xué)道德情操,應(yīng)該算有記載的李白的第一次愛情,注意是愛情.但是,也可能是信仰這個東西太重要了,有時候甚至?xí)^愛情,公元761年,宗氏到鄺山學(xué)道去了.于是,李白便又孤零零的一人了,此后便不復(fù)再娶,男人要是經(jīng)歷過一次刻骨銘心的愛情之后,便視天下女人如無物了.但是由于二人感情深厚,宗氏在李白從磷冤案時多次施救.得一此女為妻,足矣. 二、仗劍遠(yuǎn)游 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出蜀,"仗劍去國,辭親遠(yuǎn)游".他乘舟沿江出峽,漸行漸遠(yuǎn),家鄉(xiāng)的山巒逐漸隱沒不可辨認(rèn)了,只有從三峽流出的水仍跟隨著他,推送著他的行舟,把他要送到一個陌生而又遙遠(yuǎn)的城市中去. 1.江陵幸遇司馬承禎 :李白沒有想到在江陵會有一次不平凡的會見,他居然見到了受三代皇帝崇敬的道士的司馬承禎.天臺道士的司馬承禎不僅學(xué)得一整套的道家法術(shù),而且寫得一手好篆,詩也飄逸如仙.玄宗對其非常尊敬,曾將他召至內(nèi)殿,請教經(jīng)法,還為他造了陽臺觀,并派胞妹玉真公主隨她學(xué)道.李白能見到這個備受恩寵的道士,自然十分開心,還送上了自己的詩文供其審閱.李白器宇軒昂,資質(zhì)不凡,司馬承禎一見己十分欣賞,及至看了他的詩文,更是驚嘆不已,稱贊其“有仙風(fēng)道骨,可與神游八極之表”.因為他看到李白不僅儀表氣度非凡,而且才情文章也超人一等,又不汲汲于當(dāng)世的榮祿仕宦,這是他幾十年來在朝。

8. 關(guān)于愛國的詩句 古詩

1、《出塞》

唐·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2、《夏日絕句》

宋·李清照

生當(dāng)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3、《示兒》

宋·陸游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4、《涼州詞》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

5、《從軍行》

唐·王昌齡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guān)。

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6、《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宋·辛棄疾

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

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shù)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

7、《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8、《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宋·陸游

三萬里河?xùn)|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9、《題西安邸》

宋·林生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fēng)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0、《聞軍官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劍外呼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11、《滿江紅》

宋·岳飛

怒發(fā)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同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12、《過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jīng),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fēng)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3、《春愁》

清·丘逢甲

春愁難遣強(qiáng)看山,往事驚心淚欲潸。

四百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臺灣。

14、《塞下曲》

唐·王昌齡

飲馬渡秋水,水寒風(fēng)似刀。

平沙日未沒,黯黯見臨洮。

昔日長城戰(zhàn),咸言意氣高。

足今古,白骨亂蓬蒿。

15、《己亥雜詩》

清·龔自珍

九州生氣恃風(fēng)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材。

16、《十一日風(fēng)雨大作》

宋·陸游

疆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夜來臥聽風(fēng)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9. 【表現(xiàn)愛國主義情懷的有關(guān)詩句】

陸游《示兒》:“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陸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三萬里河?xùn)|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過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jīng)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fēng)飄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 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聞官軍收復(fù)河南河北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首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杜甫《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1、陸游愛國詩篇 示兒 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洲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關(guān)山月 和戎詔下十五年,將軍不戰(zhàn)空臨邊. 朱門沉沉按歌舞,廄馬肥死弓斷弦. 戍樓刁斗催落月,三十從軍今白發(fā). 笛里誰知壯士心,沙頭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聞,豈有逆胡傳子孫? 遺民忍死望恢復(fù),幾處今宵垂淚痕! ①關(guān)山月:漢樂府舊題,屬橫吹曲辭.②和戎句:孝宗隆興二年(1164)下詔與金人第二次議和.計至淳熙四年(1177)放翁寫這首詩時,已相隔十四年.這里說十五年,是舉其概數(shù).③朱門沉沉:富貴之家門戶深深.④廄(jiu):馬房.⑤戍樓:邊防上守望的建筑.刁斗:軍中白天作燒鍋、夜間代更鼓用的器具.⑥遺民:淪陷區(qū)人民. 書 憤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fēng)大散關(guān). ①樓船句:指隆興二年(1164)陸游40歲在鎮(zhèn)江府通判任上事.當(dāng)時張浚以右丞相督視江淮兵馬,路過鎮(zhèn)江,陸游以世誼謁見,頗受顧遇.張浚督練軍馬,增置戰(zhàn)艦,加強(qiáng)江防.樓船,高筑望樓的大船,指南宋的戰(zhàn)艦.瓜洲渡,在鎮(zhèn)江的對岸.②鐵馬句:指乾道八年(1172)陸游48歲在陜南漢中時的經(jīng)歷.大散關(guān),地名,當(dāng)時為金宋議和劃界的地方. 十一月四日風(fēng)雨大作 陸游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夜闌臥聽風(fēng)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注:輪臺,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這里泛指邊地. 詩的前兩句點明自己雖然年邁力衰獨處孤村,但并不悲哀絕望,還想著替國家出征防守邊關(guān),表達(dá)出詩人對復(fù)國大業(yè)充滿勝利信心.“不自哀”以“僵臥孤村”來反襯,更顯出詩人堅定不移的報國之志和憂國憂民的拳拳之念! 后兩句是前兩句的深化,寫得形象感人.詩人心頭始終郁結(jié)著慷慨之情,所以當(dāng)夜深人靜、聽窗外風(fēng)雨時,觸景生情——由風(fēng)雨大作的氣勢聯(lián)想到官軍殺敵的神威,詩人激動不已,即便入夢也是鐵馬冰河,從而抒發(fā)了詩人寶刀不老,愿為收復(fù)中原大地而馳騁殺敵的壯志豪情,并以此喻寫、襯托抗金義士的堅強(qiáng)勇武及收復(fù)失地的壯志.全詩意境開闊,氣魄恢宏,洋溢著作者強(qiáng)烈的愛國熱,具有很強(qiáng)的藝術(shù)概括力.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三萬里河?xùn)|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五千仞岳:與上句夸張黃河之長一樣,這是夸張西岳華山之高.仞,古時八尺為仞.岳,高大的山.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笛中聞?wù)哿?,春色未曾?曉戰(zhàn)隨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塞下曲》,唐代樂府名.李白的《塞下曲》共有六首,反映唐代反擊西北部少數(shù)民族侵?jǐn)_戰(zhàn)爭情況.這里選的是第一首,描寫了邊塞生活的艱苦,表現(xiàn)戍邊將士奮勇殺敵的英雄氣概和愛國精神. 詩的前四句描寫景物,極寫邊地的酷寒,以表現(xiàn)戍邊將士為國御敵不怕艱難困苦的精神,全從側(cè)面寫出,意脈貫通,措語天然,不拘格律.詩的后四句刻畫人物,表現(xiàn)軍旅生活的緊張和戍邊將士的英勇、警惕.從結(jié)構(gòu)上看,前四句對艱苦環(huán)境的描寫,正是為后四句表現(xiàn)將士們的英雄氣概作鋪墊,足見作者構(gòu)思的匠心. 作者善于抓住具有特征性的事物來概括生活,表現(xiàn)主題.如以五月天山寒冷、無花無柳而只能聞《折楊柳》曲來襯托邊塞環(huán)境的艱苦,以“隨金鼓”和“抱玉鞍”來表現(xiàn)戰(zhàn)士們奮勇殺敵及高度警惕來寇的情景.結(jié)尾兩句“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詩人代替將士們直抒胸臆,更是音韻鏗鏘,氣勢豪壯,表達(dá)了誓死消除邊患,為國立功的愿望與決心.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注:劍外,指劍門關(guān)以南,也稱劍南,這里代指古代蜀地.薊北,即薊州,指今河北北部及遼寧西南部一帶,是安史叛軍舉兵叛亂地. 由于個人的生活遭遇和身處復(fù)雜動蕩的時代,杜詩大多都有沉郁、悲涼、凝重的色彩,但此詩卻不同,它一掃往昔沉郁悲壯的氣氛,寫得大喜若狂、輕快明朗. 首聯(lián)點明事實原委,寫詩人雖偏居“劍外”,但聽到官軍收復(fù)了遙遠(yuǎn)的“薊北”后,喜極而泣.河南河北被收復(fù),曾給廣大人民帶來深重災(zāi)難的安史之亂被平定,想著自己即將會與廣大人民一樣獲得安定的生活,詩人怎能不喜極而泣、熱淚縱橫呢? 頷聯(lián)兩句以轉(zhuǎn)作承,著筆深化,寫出了詩人的妻兒子女笑逐顏開、歡天喜地的心情,這使得詩人更是激動萬分,從而漫卷詩書、興高采烈.此兩句妙筆傳神,詩人那種大喜欲狂的情狀,躍然紙上,惟妙惟。

溫馨提示:
本文【有關(guān)愛國詩人的詩句】由作者教培參考提供。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培訓(xùn)啦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若存在侵權(quán)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管理員或作者進(jìn)行刪除。
我們采用的作品包括內(nèi)容和圖片部分來源于網(wǎng)絡(luò)用戶投稿,我們不確定投稿用戶享有完全著作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hù)條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聯(lián)系我站將及時刪除。
內(nèi)容侵權(quán)、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Copyright @ 2025 培訓(xùn)啦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quán)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