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參考
教育培訓行業(yè)知識型媒體
發(fā)布時間: 2022-09-26 22:48:01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發(fā),二之日栗烈.無衣無褐,何以卒歲?三之日于耜,四之日舉趾.同我婦子,馌彼南畝.田畯至喜.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載陽,有鳴倉庚.女執(zhí)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遲遲,采蘩祁祁.女心傷悲,殆及公子同歸.七月流火,八月萑葦.蠶月條桑,取彼斧斨.以伐遠揚,猗彼女桑.七月鳴鵙,八月載績.載玄載黃,我朱孔陽,為公子裳.四月秀葽,五月鳴蜩.八月其獲,十月隕萚.一之日于貉,取彼狐貍,為公子裘.二之日其同,載纘武功.言私其豵,獻于公.五月斯螽動股,六月莎雞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窒熏鼠,塞向墐戶.嗟我婦子,曰為改歲,入此室處.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剝棗,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七月食瓜,八月斷壺,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農(nóng)夫.九月筑場圃,十月納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麥.嗟我農(nóng)夫,我稼既同,上入執(zhí)宮功.晝爾于茅,宵爾索綯,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二之日鑿冰沖沖,三之日納于凌陰.四之日其蚤,獻羔祭韭.九月肅霜,十月滌場.朋酒斯饗,曰殺羔羊,躋彼公堂.稱彼兕觥:萬壽無疆。
月出皎兮①,
佼人僚兮②。
舒窈糾兮③,
勞心悄兮④。
月出皓兮,
佼人懰兮⑤。
舒懮受兮,
勞心慅兮⑥。
月出照兮⑦,
佼人燎兮⑧。
舒夭紹兮,
勞心慘兮⑨。
多么皎潔的月光,
照見你嬌美的臉龐,
你嫻雅苗條的倩影,
牽動我深情的愁腸!
多么素凈的月光,
照見你嫵媚的臉龐.
你嫻雅婀娜的倩影,
牽動我紛亂的愁腸!
多么明朗的月光,
照見你亮麗的臉龐,
你嫻雅輕盈的倩影,
牽動我焦盼的愁腸!
①皎:毛傳:"皎,月光也。"謂月光潔白明亮。關于詩的主題,《毛詩序》認為是諷刺陳國統(tǒng)治者"好色",朱熹《詩集傳》謂"此亦男女相悅而相念之辭"。高亨《詩經(jīng)今注》認為描繪"陳國統(tǒng)治者,殺害了一位英俊人物"。現(xiàn)在多認為是月下相思的愛情詩。
②佼(jiāo):同"姣",美好。"佼人"即美人。僚:同"嫽",嬌美。
③舒:舒徐,舒緩,指從容嫻雅。窈糾:與第二、三章的"懮(yǒu)受"、"夭紹",皆形容女子行走時體態(tài)的曲線美。
④勞心:憂心。悄:憂愁狀。
⑤懰(lǐu):嫵媚。
⑥慅(cǎo):憂愁,心神不安。
⑦照:照耀(大地)。
⑧燎:明也。一說姣美。
⑨慘(zào):當為"懆(cǎo)",焦躁貌
《詩經(jīng)》的主要內容:
1、農(nóng)事詩,反映了周代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活動,有較高的認識價值。如《豳風·七月》、《周頌·臣工》、《周頌·噫嘻》、《周頌·豐年》、《周頌·載芟》、《周頌·良耜》等。
2、征役詩,即大量反映徭役和兵役問題的詩歌。如《唐風·鴇羽》、《魏風·陟岵》、《邶風·式微》、《王風·君子于役》、《衛(wèi)風·伯兮》、《豳風·東山》、《采薇》等。
3、婚戀詩,即篇幅眾多的愛情、婚姻、家庭生活和婦女命運的作品。風詩里這類作品尤其多,約占風詩的三分之一。
《詩經(jīng)》中的愛情詩,從不同的角度生動地反映了戀愛關系中的各種情景和具體矛盾,揭示了人們在愛情生活中的各種微妙復雜的心理。
不少作品反映了青年男女對愛情的渴望與追求,如《周南·關雎》、《周南·漢廣》、《召南·摽有梅》、《秦風·蒹葭》等;還有的作品描寫了戀愛者成功的喜悅和幽期密約的甜蜜,如《召南·野有死麕》、《邶風·靜女》、《鄘風·桑中》、《鄭風·野有蔓草》等;有的作品則抒發(fā)失戀的痛苦和對干涉戀愛婚姻者的不滿和反抗,如《鄘風·柏舟》、《鄭風·將仲子》、《鄭風·狡童》等;有的則表現(xiàn)了忠貞不渝的生死之戀,如《鄭風·出其東門》、《王風·大車》等。
至于那些直接反映婚姻家庭生活的作品,雖不如愛情詩那樣豐富多彩,卻也展示了比較充實的內容。這類作品主要有兩方面,有的寫夫妻兩情篤厚,描寫了家庭生活的和美,如《鄭風·女曰雞鳴》、《鄭風·風雨》、《齊風·雞鳴》;有的則恰好相反,以夫妻反目和女子被棄為主題,通常稱為棄婦詩,如《鄭風·谷風》、《衛(wèi)風·氓》。
4、燕饗詩,又稱燕飲詩或宴飲詩。以君臣、親朋歡聚宴享為主要內容,是周人重禮樂、尚親情、篤友誼的體現(xiàn),是中華民族禮樂文明的產(chǎn)物。如《小雅·鹿鳴》、《小雅·常棣》、《小雅·伐木》、《小雅·賓之初筵》、《大雅·行葦》等。
5、怨刺詩,其中民歌里的怨刺詩,以辛辣的筆調嘲諷了統(tǒng)治階級的行徑,如《魏風·伐檀》、《魏風·碩鼠》、《邶風·新臺》等;還有一些貴族文人的作品,產(chǎn)生于西周末期春秋前期,多為感時傷世,切中時弊之作,《小雅·北山》、《小雅·十月之交》、《小雅·大東》、《大雅·民勞》、《大雅·板》、《大雅·蕩》等,盡管從統(tǒng)治階級內部的矛盾命筆,但依然可以看到當時政治生活的情景。
6、周族史詩,主要指大雅中的《生民》、《公劉》等反映周部族祖先形象和周部族遷徙、發(fā)展、壯大等內容的詩歌。是《詩經(jīng)》中描寫一個部落早期發(fā)祥歷史的作品。這些史詩,形象地反映了周人從野蠻向文明(即階級社會)過渡的歷史。反映了周建國前和建國初期的歷史,合在一起,是一部很完整的敘述早周歷史的史詩,對早周歷史轉折事件的記載尤為詳細,不僅有文學價值,而且彌補了史料的不足,具有文獻價值。
《詩經(jīng)》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
它收集了從西周初期至春秋中葉大約500年間的詩歌305篇。先秦稱為《詩》,或取其整數(shù)稱《詩三百》。
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jīng)典,始稱《詩經(jīng)》,并沿用至今。編集 關于《詩經(jīng)》的編集,漢代有兩種說法:①行人采詩說。
《漢書·藝文志》載:“古有采詩之官,王者所以觀風俗,知得失,自考正也?!薄对娊?jīng)》305 篇的韻部系統(tǒng)和用韻規(guī)律和詩歌形式基本上是一致的,而它包括的時間長、地域廣,在古代交通不便、語言互異的情況下,如果不是經(jīng)過有目的的采集和整理,要產(chǎn)生這樣一部詩歌總集是不可想象的。
因而采詩說是可信的。②孔子刪詩說。
《史記·孔子世家》載:“古者詩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禮義……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碧拼追f達、宋代朱熹、明代朱彝尊、清代魏源等對此說均持懷疑態(tài)度。
《詩經(jīng)》大約成書于公元前6世紀,此時孔子尚未出生;公元前544年吳公子季札至魯國觀樂,魯樂工為他所奏的風詩次序與今本《詩經(jīng)》基本相同,說明那時已有了一部《詩》,此時孔子年僅 8 歲。因此近代學者一般認為刪詩說不可信。
但根據(jù)《論語》中孔子所說:“吾自衛(wèi)返魯,然后樂正,雅、頌各得其所,”可知孔子確曾為《詩》正過樂。只不過至春秋后期新聲興起,古樂失傳,《詩三百》便只有歌詩流傳下來 ,成為今之所見的詩歌總集。
體例分類 《詩經(jīng)》所錄,均為曾經(jīng)入樂的歌詞?!对娊?jīng)》的體例是按照音樂性質的不同來劃分的 , 分為風 、雅、頌三類。
①風。是不同地區(qū)的地方音樂。
《風》詩是從周南、召南、邶、鄘、衛(wèi)、王、鄭、齊、魏、唐、秦、陳、檜、曹、豳等15個地區(qū)采集上來的土風歌謠。共160篇。
大部分是民歌。②雅。
是周王朝直轄地區(qū)的音樂 , 即所謂正聲雅樂?!堆拧吩娛菍m廷宴享或朝會時的樂歌,按音樂的不同又分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
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貴族文人的作品。③頌。
是宗廟祭祀的舞曲歌辭,內容多是歌頌祖先的功業(yè)的?!俄灐吩娪址譃椤吨茼灐?1篇,《魯頌》4篇 ,《商頌》5篇 ,共40篇。
全部是貴族文人的作品。從時間上看,《周頌》和《大雅》的大部分當產(chǎn)生在西周初期;《大雅》的小部分和《小雅》的大部分當產(chǎn)生在西周后期至東遷時 ; 《 國風 》的大部分和《魯頌》、《商頌》當產(chǎn)生于春秋時期。
從思想性和藝術價值上看,三頌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國風。思想內容 《詩經(jīng)》全面地展示了中國周代時期的社會生活,真實地反映了中國奴隸社會從興盛到衰敗時期的歷史面貌。
其中有些詩,如《大雅》中的《生民》、《公劉 》、《綿》、《皇矣》、《大明》等,記載了后稷降生到武王伐紂,是周部族起源、發(fā)展和立國的歷史敘事詩。有些詩,如《魏風·碩鼠》、《魏風·伐檀》等,以冷嘲熱諷的筆調形象地揭示出奴隸主貪婪成性、不勞而獲的寄生本性,唱出了人民反抗的呼聲和對理想生活的向往,顯示了奴隸制崩潰時期奴隸們的覺醒。
有些詩,如《小雅·何草不黃》、《豳風·東山》、《唐風·鴇羽》、《小雅·采薇》等寫征夫思家戀土和對戰(zhàn)爭的哀怨;《王風·君子于役 》、《衛(wèi)風·伯兮》等表現(xiàn)了思婦對征人的懷念。它們從不同的角度反映了西周時期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和戰(zhàn)爭徭役給人民帶來的無窮痛苦和災難。
有些詩,如《周南·芣苢》完整地刻畫了婦女們采集車前子的勞動過程;《豳風·七月》記敘了奴隸一年四季的勞動生活;《小雅·無羊》反映了奴隸們的牧羊生活。還有不少詩表現(xiàn)了青年男女的愛情生活,如《秦風·兼葭》表現(xiàn)了男女之間如夢的追求;《鄭風·溱洧》、《邶風·靜女》表現(xiàn)了男女之間戲謔的歡會;《王風·采葛》表現(xiàn)了男女之間痛苦的相思;《衛(wèi)風·木瓜》、《召南·摽有梅 》表現(xiàn)了男女之間的相互饋贈;《鄘風·柏舟》、《鄭風·將仲子》則反映了家長的干涉和社會輿論給青年男女帶來的痛苦。
另如《邶風·谷風》、《衛(wèi)風·氓》還抒寫了棄婦的哀怨,憤怒譴責了男子的忘恩負義,反映了階級社會中廣大婦女的悲慘命運。藝術成就及其影響 《周禮·春官·大師》云:“大師教六詩:曰風,曰賦,曰比,曰興,曰雅,曰頌?!?/p>
六詩在《毛詩序》中又作六義。其中,風、雅、頌,是指體例分類來說的;賦、比、興,是就表現(xiàn)手法而言。
關于賦、比、興,宋代朱熹在《詩集傳》中做了比較確切的解釋:“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崩纭夺亠L·七月》、《衛(wèi)風·氓》都是賦體:前者鋪敘了奴隸春耕、采桑、紡織、田獵、造酒、貯藏和準備過冬等一年四季的全部勞動生活,表現(xiàn)了階級的對立和奴隸們的悲憤之情;后者倒敘了棄婦與氓由戀愛到結婚直至被氓遺棄的悲慘遭遇,表現(xiàn)了棄婦的哀怨和決絕。
又如《魏風·碩鼠》、《邶風·新臺》都是比體:前者把剝削者比作貪婪的大老鼠;后者把淫亂無恥的衛(wèi)宣公比作大癩蛤??;二者都寄寓了極大的諷刺之意。另如《周南·關雎 》、《魏風·伐檀》都是興體:前者以貞鳥雎鳩的“關關”叫聲起興,聯(lián)想起人的男女之情;后者以奴隸們的“坎坎”伐木聲起興,聯(lián)想。
《詩經(jīng)·陳風·月出》譯注 月出皎兮①, 佼人僚兮②。
舒窈糾兮③, 勞心悄兮④。月出皓兮, 佼人懰兮⑤。
舒懮受兮, 勞心慅兮⑥。月出照兮⑦, 佼人燎兮⑧。
舒夭紹兮, 勞心慘兮⑨。多么皎潔的月光, 照見你嬌美的臉龐, 你嫻雅苗條的倩影, 牽動我深情的愁腸! 多么素凈的月光, 照見你嫵媚的臉龐. 你嫻雅婀娜的倩影, 牽動我紛亂的愁腸! 多么明朗的月光, 照見你亮麗的臉龐, 你嫻雅輕盈的倩影, 牽動我焦盼的愁腸! ①皎:毛傳:"皎,月光也。
"謂月光潔白明亮。關于詩的主題,《毛詩序》認為是諷刺陳國統(tǒng)治者"好色",朱熹《詩集傳》謂"此亦男女相悅而相念之辭"。
高亨《詩經(jīng)今注》認為描繪"陳國統(tǒng)治者,殺害了一位英俊人物"。現(xiàn)在多認為是月下相思的愛情詩。
②佼(jiāo):同"姣",美好。"佼人"即美人。
僚:同"嫽",嬌美。③舒:舒徐,舒緩,指從容嫻雅。
窈糾:與第二、三章的"懮(yǒu)受"、"夭紹",皆形容女子行走時體態(tài)的曲線美。④勞心:憂心。
悄:憂愁狀。⑤懰(lǐu):嫵媚。
⑥慅(cǎo):憂愁,心神不安。⑦照:照耀(大地)。
⑧燎:明也。一說姣美。
⑨慘(zào):當為"懆(cǎo)",焦躁貌?!举p析】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張若虛《春江花月夜》)如果我們把這里所說的“人”理解為審美的人,把這里所說的“月”理解為人的審美對象的月,那么是誰第一個用含情脈脈的審美的眼光觀照月亮?是誰第一個在這冰冷的自然之物中發(fā)現(xiàn)了溫情的詩意?是誰最先把它從“遠在天邊”拉到“近在眼前”,貼近人們的心靈?就作為審美意識的載體和結晶的文學作品來說,應是這首《月出》的作者。
每首詩都有自己的意境,自己的情調。中國古代詠月的詩篇真是積案盈箱,汗牛充棟,比如《古詩十九首》的“明月何皎皎”、“明月皎夜光”,初唐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以及李白的《古朗月行》、杜甫的《閨中望月》,等等等等,不管它們如何變換著視角,變換著形式,變換著語言,但似乎都只是一種意境,一種情調,即迷離的意境,悵惘的情調。
這種意境與情調,最早也可以追溯到《月出》。是的,《月出》的意境是迷離的。
清代方玉潤《詩經(jīng)原始》說它“從男意虛想,活現(xiàn)出一月下美人”。詩人思念他的情人,是從看到冉冉升起的皎月開始的。
也許因為月兒總是孤獨地懸在無垠的夜空,也許因為它普照一切,籠蓋一切,所謂“隔千里兮共明月”(謝莊《月賦》),月下懷人的作品總給人以曠遠的感覺。作者的心上人,此刻也許就近在咫尺,但在這朦朧的月光下,又似乎離得很遠很遠,真是“美人如花隔云端”(李白《長相思》)。
詩人“虛想”著她此刻姣好的容顏,她月下踟躅的婀娜倩影,時而分明,時而迷茫,如夢,似幻…… 《月出》的情調是惆悵的。全詩三章中,如果說各章前三句都是從對方設想,末后一句的“勞心悄兮”、“勞心慅兮”、“勞心慘兮”,則是直抒其情。
這憂思,這愁腸,這紛亂如麻的方寸,都是在前三句的基礎上產(chǎn)生,都由“佼人”月下的倩影誘發(fā),充滿可思而不可見的悵恨。其實這悵恨也已蘊含在前三句中:在這靜謐的永夜,“佼人”為何月下獨自地長久地徘徊,一任夜風拂面,一任夕露沾衣?難道不是也在苦苦地思念著自己?這真是“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春江花月夜》)! 與迷茫的意境和惆悵的情調相適應,《月出》的語言是柔婉纏綿的。
通篇各句皆以感嘆詞“兮”收尾,這在《詩經(jīng)》中并不多見?!百狻钡穆曊{柔婉、平和,連續(xù)運用,正與無邊的月色、無盡的愁思相協(xié)調,使人覺得一唱三嘆,余味無窮。
另外,形容月色的“皎”、“皓”、“照”,形容容貌的“僚”、“懰”、“燎”,形容體態(tài)的“窈糾”、“懮受”、“夭紹”,形容心情的“悄”、“慅”、“慘”,在古音韻中或屬宵部韻或屬幽部韻,而宵、幽韻可通,則此詩可謂一韻到底,猶如通篇的月色一樣和諧。其中“窈糾”、“懮受”、“夭紹”俱為疊韻詞,尤顯纏綿婉約。
其實,這些詞意的細微差異現(xiàn)在已很難說清。后人連篇累牘的解釋,坦率地說,未嘗沒有望文生義、強作解人之嫌,當然這也是不得已的事。
如今我們應當而且只能根據(jù)全詩的意境和情調去心領神會。不過這也恰巧可以發(fā)揮我們的想像,填補時間的變遷所造成的意義空白。
望月懷人的迷離意境和傷感情調一經(jīng)《月出》開端,后世的同類之作便源源不斷,焦竑《焦氏筆乘》說:“《月出》見月懷人,能道意中事。太白《送祝八》‘若見天涯思故人,浣溪石上窺明月’,子美《夢太白》‘落月滿屋梁,猶疑見顏色’,常建《宿王昌齡隱處》‘松際露微月,清光猶為君’,王昌齡《送馮六元二)‘山月出華陰,開此河渚霧,清光比故人,豁然展心悟’,此類甚多,大抵出自《陳風》也?!?/p>
姚舜牧《重訂詩經(jīng)疑問》也說:“宋玉《神女賦》云:‘其始進也,皎若明月舒其光’,正用此詩也。”他們舉出的例子,只是其中一部分罷了。
而這些濫觴于《月出》的望月懷人詩賦作品,總能使我們受到感動與共鳴,這也正如月亮本身,終古常見,而光景常新。
豳風:豳(彬bīn):古邑名,也作邠,故城在今陜西旬邑縣西。
周族祖先公由邰(今陜西武功縣西南)遷居于此?!夺亠L》是豳地一帶民歌,共七篇,都產(chǎn)生于西周,是《國風》中最早的詩。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發(fā),二之日栗烈。
無衣無褐,何以卒歲!三之日于耜,四之日舉趾。同我婦子,馌彼南畝。
田畯至喜。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春日載陽,有鳴倉庚。女執(zhí)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
春日遲遲,采蘩祁祁。女心傷悲,殆及公子同歸。
七月流火,八月萑葦。蠶月條桑,取彼斧斨。
以伐遠揚,猗彼女桑。七月鳴鵙,八月載績。
載玄載黃,我朱孔陽,為公子裳。四月秀葽,五月鳴蜩。
八月其獲,十月隕萚。一之日于貉,取彼狐貍,為公子裘。
二之日其同,載纘武功。言私其豵,獻豜于公。
五月斯螽動股,六月莎雞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穹窒熏鼠,塞向墐戶。嗟我婦子,曰為改歲,入此室處。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剝棗,十月獲稻。
為此春酒,以介眉壽。七月食瓜,八月斷壺,九月叔苴,采荼薪樗。
食我農(nóng)夫。九月筑場圃,十月納禾稼。
黍稷重穋,禾麻菽麥。嗟我農(nóng)夫!我稼既同,上入執(zhí)宮功。
晝爾于茅,宵爾索綯,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二之日鑿冰沖沖,三之日納于凌陰。
四之日其蚤,獻羔祭韭。九月肅霜,十月滌場。
朋酒斯饗,曰殺羔羊。躋彼公堂,稱彼兕觥,“萬壽無疆”! 答案補充 《風》《雅》《頌》 共有305篇。
《詩經(jīng)》是最早的詩歌總集,又稱《詩三百》共收入305篇,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是“五經(jīng)”之首?!对娊?jīng)》中的詩當初都是配樂的歌詞, 按當初所配樂曲的性質,分成風、雅、頌三類。
“風”的意思是土風、風謠,也就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謠?!帮L”包括了十五個諸候國的民歌,即“十五國風”,共160篇。占了詩經(jīng)的一半以上。與《雅》、《頌》相比,《風》顯得活潑,生活氣息更濃,如開篇《關雎》寫初涉愛河的青年?!睹ァ穼懕徽煞驋仐壍呐拥陌г??!鹅o女》寫戀愛時的微妙心理。
“雅”是正聲雅樂,是正統(tǒng)的宮廷樂歌。“雅”分為“大雅”和“小雅”,一共有105篇?!按笱拧笔怯糜诼≈厥⒋笱鐣牡涠Y;“小雅”則是用于一般宴會的典禮。
“頌”是祭祀樂歌,用于宮廷宗廟祭祀祖先,祈禱贊頌神明,現(xiàn)存共四十篇。
《詩經(jīng)》是中國韻文的源頭,是中國詩史的光輝起點。它形式多樣:史詩、諷刺詩、敘事詩、戀歌、戰(zhàn)歌、頌歌、節(jié)令歌以及勞動歌謠樣樣都有。
它內容豐富,對周代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如勞動與愛情、戰(zhàn)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等各個方面都有所反映。被譽為古代社會的人生百科全書。
《詩經(jīng)》早在春秋時期,就已廣泛流傳。是中國幾千年來貴族教育中普遍使用的文化教材。孔子在《論語》里也有“不學《詩》,無以言”的說法,并常用《詩》來教育自己的弟子。此后,它與《書》、《禮》、《易》、《春秋》并稱“五經(jīng)”??鬃右院蟮娜寮覍W派人物,都把《詩》當作教本,傳授不絕。雖經(jīng)秦始皇焚書,但《詩》由于學者的口頭傳誦,得以流傳下來。
《詩經(jīng)》在中國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對后代文學影響很大。
《詩經(jīng)》的表現(xiàn)手法: 一、大量運用了賦、比、興的表現(xiàn)手法。二、《詩經(jīng)》的表現(xiàn)手法之二:四言為主,章節(jié)復沓,反復詠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