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參考
教育培訓(xùn)行業(yè)知識型媒體
發(fā)布時間: 2022-08-18 06:48:01
答:1、“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黃山之美、泰山之雄、衡山之秀、恒山之奇、嵩山之絕都引 人入勝,但它們顯然都不符合武林人的個性,只有華山的險峻與爽直,才是對武林人最好 的詮釋。站在華山之頂,“當(dāng)今世界誰主沉浮”的豪邁氣概與博大胸懷便了然于心,這正 是武林人所想要的情懷!2、西安的華山真奇啊,像一朵盛開的蓮花,像一匹奔騰的駿馬,又像一位羞澀的少女,真是奇 峰羅列,姿態(tài)萬千;西安的華山真陡啊,雖然每一條路的兩旁都修筑了鐵鏈和欄桿,但是 一個不小心還是有可能會栽倒下去3、登上華山極頂,天已轉(zhuǎn)晴。
放目四望,但見千峰逶迤,匍匐腳下;天地空闊,八方一色;真正 是山舞銀蛇,原馳臘像。整個世界顯得那么潔凈,一點污穢都不存在,此時,即使是最復(fù)雜 的人恐怕也頃刻失去了雜念。
站在絕頂之上,腦袋瞬間一片空蒙,大有飄飄欲仙展翅凌云飛 騰 之感。淡定片刻,一股豪氣由腳底直貫頭頂,頓時生出了“欲與天公試比高”的豪邁!4、海拔2183米的華山,是秦嶺山脈的北支脈,西起渭南,東至潼關(guān),其高兮廣兮,居五岳之 首。
不過,稱之雄性的華山,不僅僅是因為它的高它的廣,而是從華山的峰巒之中,你的確 能體味到那雄性的氣息5、雄性的華山,也造就了充滿陽剛之氣的故事:華山西峰峰頂?shù)拇湓茖m前,有巨石中間裂開, 曰:斧劈石,旁邊立有一長柄大斧,此乃神話傳說中沉香劈山救母之處。力大無比的神勇男 兒,在你的想象中項天立地!6、游完北峰,我們向其他山峰進(jìn)發(fā)。
那就是東峰、南峰和西峰。這三座山峰在一條路上,所以 說“自古華山一條路”。
好看的也數(shù)這三座山峰。路最難走的也屬這條路。
從北峰南上, 經(jīng)“擦耳崖”、“蒼龍嶺”,過金鎖關(guān),從這里可分別前往東、中、南、西四峰。我們跋到 金鎖關(guān),金鎖關(guān)是建在三峰口的一座城樓般石拱門,是經(jīng)五云峰通往東、西、南峰的咽喉要 道,鎖關(guān)后則無路可通。
道家認(rèn)為,華岳為仙鄉(xiāng)神府,只有過了通天門,才算進(jìn)入仙境。7、五岳之一的華山位于陜西華陰市城南,海拔1997米,因山峰自然排列若花狀,故得名。
它 南接秦嶺,北瞰黃渭,以奇、險、峻、秀著稱于世。據(jù)《山海經(jīng)》記載:“太華之山,削成 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廣十里?!?/p>
古人有云:“山無石不奇,無純石不大奇”。華山之奇 就在于它是由一塊完整碩大的花崗巖體構(gòu)成的。
8、來到華山論劍處,仿佛看見當(dāng)年武林人在此翻云覆雨,奮力搏殺;聽著山底松濤怒吼,仿佛 聽見武林人氣壯山河的吶喊聲;攀爬懸崖峭壁,仿佛看見武林人飛檐走壁的敏捷身姿;遙望碧 云藍(lán)天,又仿佛感受到了武林人的壯志凌云與男兒情懷。9、華山共有五座主峰,其中東、西、南三峰最高,三峰鼎峙聳立,“勢飛向云外,影倒黃河 里”,有“天外三峰”之稱。
提到險,“自古華山一條路”。其凌空架設(shè)的“長空棧道”, 懸?guī)r鐫刻的“全真巖”,三面臨空,上凸下凹的“鷂子翻身”以及在峭壁懸?guī)r上開鑿的千尺 童、百尺峽、老君犁溝、擦耳崖、蒼龍嶺等處都奇險異常。
山中道路僅有南北一線,約10 公里,逶迤曲折,艱險崎嶇,不少地方真可謂是“一夫當(dāng)關(guān),萬夫莫開”10、藍(lán)色的天,白色的云,淡淡的霧,綠色的樹,灰白色的山體,陡峭懸崖峭壁,直插云霄的 連綿山峰……這一切組成美景的元素,被山風(fēng)吹動著,一刻都不停息的分散再組合,一刻都 不間斷的上演著山云之戀。出處:華山論劍出自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射雕英雄傳》。
原意是華山比武,引申為公開的比試或?qū)W術(shù)爭鳴。華山簡介:1、華山古稱“西岳”,雅稱“太華山”,為中國著名的五岳之一,中華文明的 發(fā)地,“中華”和“華夏”之“華”,就源于華山。
位于陜西省渭南市華陰 市,在省 會西安以東120千米處。南接秦嶺,北瞰黃渭,自古以來就有“奇險天下第一 山”的說法華山是第一批國家重點風(fēng)景名勝區(qū),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全國重點 文物保護(hù)單位。
2、華山是中華民族的圣山。中華之“華”,源于華山,由此,華山有了“華夏之根”之稱。
這一成果首先被孫中山所引用,創(chuàng)立“中華民國”。據(jù)清代國學(xué)大師章太炎和歷代專家學(xué)者考證:華夏民族最初形成并居住于“華山之周”,名其國土曰華,其后人跡所至,遍及九州,華之名始廣。
3、華山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為“第四洞天”,也是中國民間廣泛崇奉的神祇,即西岳華山君神。共有72個半懸空洞,道觀20余座,其中玉泉院、都龍廟、東道院、鎮(zhèn)岳宮被列為全國重點道教宮觀,有陳摶、郝大通、賀元希等著名的道教高人。
4、1982年,華山被國務(wù)院頒布為首批國家級風(fēng)景名勝區(qū);1991年,華山被國家旅游局評為四十佳旅游勝地之一;1999年,華山被中央文明委、建設(shè)部、國家旅游局命名為全國文明風(fēng)景旅游區(qū)示范點;2004年,華山被評為中華十大名山; 2011年,華山被國家旅游局評為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2017年6月29日,華山榮膺“2017中國最受歡迎旅游景區(qū)”殊榮。
【原文】
華山
[唐]張喬
誰將倚天劍,削出倚天峰.
眾水背流急,他山相向重.
樹黏青靄合,崖夾白云濃.
一夜盆傾雨,前湫起毒龍.
【詩意】
是誰用倚天劍,削成這樣高聳陡峭的華山?
眾多河流在山后奔騰湍急,附近群山相對聳峙。
樹木間飄蕩著青色的嵐靄,巖縫中升騰起厚厚的白云。
一夜傾盆大雨之后,山前水潭的瀑布好似驚人的巨龍。
【作者簡介】
張喬(生卒年不詳),今安徽貴池人,懿宗咸通中年進(jìn)士,當(dāng)時與許棠、鄭谷、張賓等東南才子稱“咸通十哲”黃巢起義時,隱居九華山以終。其詩多寫山水自然,不乏清新之作詩清雅巧思,風(fēng)格也似賈島。
描寫“華山”的詩句有: 1.詩名【華山歌】年代:【唐】 作者:【劉禹錫】 體裁:【五古】 洪壚作高山,元氣鼓其橐。
俄然神功就,峻拔在寥廓。靈跡露指爪,殺氣見棱角。
凡木不敢生,神仙聿來托。天資帝王宅,以我為關(guān)鑰。
能令下國人,一見換神骨。高山固無限,如此方為岳。
丈夫無特達(dá),雖貴猶碌碌。2.詩名【送田卓入華山】年代:【唐】 作者:【賈島】 體裁:【五律】 幽深足暮蟬,驚覺石床眠。
瀑布五千仞,草堂瀑布邊。壇松涓滴露,岳月泬寥天。
鶴過君須看,上頭應(yīng)有仙。3.詩名【宿華山】年代:【唐】 作者:【許棠】 體裁:【五律】 異境良難測,非仙豈合游。
星辰方滿岳,風(fēng)雨忽移舟。噴月泉垂壁,棲松鶴在樓。
因知修養(yǎng)處,不必在嵩丘。4.詩名【華山尋隱者】年代:【唐】 作者:【李頻】 體裁:【五律】 自入華山居,關(guān)東相見疏。
瓢中誰寄酒,葉上我留書。巢鳥寒棲盡,潭泉暮凍余。
長聞得藥力,此說又何如。5.詩名【華山南望春】年代:【唐】 作者:【朱景玄】 體裁:【五排】 靈岳多異狀,巉巉出虛空。
閑云戀巖壑,起滅蒼翠中。皓氣澄野水,神光秘瓊宮。
鶴巢前林雪,瀑落滿澗風(fēng)。春盡花未發(fā),川回路難窮。
何因著山屐,鹿跡尋羊公。6.詩名【華山南廟】年代:【唐】 作者:【李益】 體裁:【五古】 陰山臨古道,古廟閉山碧。
落日春草中,搴芳薦瑤席。明靈達(dá)精意,仿佛如不隔。
巖雨神降時,回飆入松柏。常聞坑儒后,此地返秦璧。
自古害忠良,神其輔宗祏。7.詩名【縱筆】年代:【宋】 作者:【陸游】 素月徘徊牛斗間,天風(fēng)吹鶴度函關(guān)。
一年似此佳時少,喚起陳摶醉華山。8.詩名【夢華山】年代:【宋】 作者:【陸游】 路入河潼喜著鞭,華山忽到帽裙邊。
洗頭盆上云生壁,腰帶鞓前月滿川, 丹灶故基誰復(fù)識?白驢遺跡但相傳。夢魂妄想君無笑,尚擬今生得地仙。
9.詩名【華山】年代:【宋】作者:【陳摶】 半夜天香入巖谷,西風(fēng)吹落嶺頭蓮。空愛掌痕侵碧漢,無人曾嘆巨靈仙。
10.詩名【華山】年代:【宋】 作者:【寇準(zhǔn)】 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回首白云低。
華山的人文歷史 道教文化 華山的道教宮觀很多,歷史也很悠久,早在漢武帝時就建有集靈宮,唐朝更陸續(xù)出現(xiàn)了一些由道士們自己所營建的宮觀,相傳大上方的白云宮就是唐金仙公主的修道處,至今遺跡猶存。經(jīng)過宋、元兩代的發(fā)展,到明代華山上的道教宮觀已經(jīng)很多了,香火很盛。
由于廟宇最初多建在峰頂,清康熙十六年 (公元1677年)山洪暴發(fā),廟舍沖毀極多,故清代以后所重建的多改在峪內(nèi)。華山最主要的宮觀是 西岳廟。
該廟在華山下十里之處,華陰東五里。舊址在黃神谷。
它始 建于漢武帝時,即前面講過的集靈宮。東漢桓帝延熹八年 (公元165年)曾立《西岳華山廟碑》,言東漢統(tǒng)治者祭華、修廟、祈雨等事。
北魏興光元年(公元454年),文成帝因舊廟已毀壞不堪,便在華陰東五里處的官道北興建新廟。從北魏開始直至清代,歷代人們都不斷加以維修和擴(kuò)建。
另外還有 云臺觀和 玉泉院。云臺觀在華山下,去谷口二里,華陰南八里,為古明堂地,北周焦道廣初創(chuàng),唐天寶年間金仙公主復(fù)修。
《華陰縣志》載: “云臺觀以云臺峰名。有二:其一為北周道士焦道廣建,其一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為陳摶建?!?/p>
陳摶初居華山,曾開辟荊榛,在觀內(nèi)居住。元、明、清歷代不斷修葺,迄今舊址還在,其東北尚有紀(jì)念陳摶的希夷祠。
玉泉院在華山的張超谷,宋仁宗皇祐年間(公元1049—1053)為紀(jì)念陳摶所建,院與玉井潛通,玉泉溪水環(huán)繞,故名。院內(nèi)有奉祀陳摶的希夷祠,祠后曾有希夷睡洞,傳說是陳摶練習(xí)睡功之處,可惜早已不存。
玉泉院的規(guī)模是清朝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華陰知縣陸維垣所建,光緒時曾為大水沖毀,后修復(fù)。解故后,人民政府于1958年撥款重修并擴(kuò)建。
另外還有鎮(zhèn)岳宮、玉女祠、全真觀、圣母殿、毛女祠、煉丹爐、巨靈祠等等。這些廟多依山而建,結(jié)構(gòu)精巧。
1、關(guān)于華山的傳說:話說距今千余年前,正值中國歷史外的殘?zhí)莆宕鷷r期,那時的趙匡胤還只是一名普通的軍卒,整日里游手好閑,還未成為大宋朝的皇帝。
趙匡胤性好弈棋,加上他勇謀雙備,棋藝進(jìn)展得較快,等閑好手,均為他所敗,于是便有些驕傲起來,夸口說自己是天下第一高手,常發(fā)出難逢敵手之感慨。有一次趙匡胤隨軍至陜西,過華山時聞聽山上有一道士,人稱陳摶老祖,象棋下得極好,遠(yuǎn)近聞名。
趙匡胤不覺技癢,登上華山去找老道下棋。陳傳老祖見他只不過是個軍卒,不愿與之對弈。
趙匡胤一聽急了,便說要以整座華山為賭---豈料棋至殘局時,他因操之過急而漏殺一子,反被陳摶老祖反敗為勝。后人有將兩人當(dāng)時賭戰(zhàn)的象棋棋局譜流傳下來記錄,讓人難辯真?zhèn)?,棋譜記載著雙方是用"仙人指路對兵局"開局轉(zhuǎn)為"先手屏風(fēng)馬對后手屏風(fēng)馬"對陣的.要是單從棋藝的角度來講,確是象棋發(fā)展史上的一局精彩的佳構(gòu). 可是,要是單從賭注上來說這局棋所下的賭注,應(yīng)該是象棋史上有史以來賭注最大的賭博了吧! 2、華山的傳說:劈山救母 華山西峰頂上,有一塊十余丈長的巨石齊茬茬的被截成三節(jié),巨石旁邊插著一把七尺高、300多斤重的月牙鐵斧。
相傳這就是當(dāng)年沉香劈山救母的地方。巨石叫“斧劈石”,鐵斧叫“開山斧”。
故事是這樣講的。有一年,王母娘娘壽誕,大擺蟠桃會,天上的各路神仙都來赴宴、拜壽。
玉皇大帝的小女兒三圣母和殿前金童也來了,拜壽期間,他倆互相笑了一下。莊嚴(yán)的蟠桃會,怎容得這種輕薄的行為?眾仙議論紛紛,玉帝知道后,大發(fā)雷霆,把三圣母貶到西岳廟旁的雪映宮去了,金童也被打下凡間。
金童托生在一個姓劉的家中,起名劉璽,字彥昌。劉家非常喜愛劉昌,每天叫他攻讀經(jīng)文,20歲時他便中了秀才。
那年皇王開科,劉璽上京趕考,路過華陰,聞聽三圣母十分靈驗,遂進(jìn)廟求簽,問問前程。他望著三圣母秀麗、端莊的塑像,不僅肅然起敬,便恭恭敬敬地遙搖簽筒。
事不湊巧,適逢三圣母外出赴宴,看門童子不敢貿(mào)然賜簽。劉璽虔誠的抽出了第一簽,一看是個白板空簽,心中有點詫異。
抽了第二支,還是空簽。他惶恐地去抽第三支,把簽筒搖了又搖簸了又簸,久久不敢去抽,第三支簽落在地上,不看則刻,一看他滿腹希望頓時化為烏有,全身癱軟。
原來還是一支空簽。劉璽頂了定神,看了看三圣母像,提筆在墻上寫道:“劉璽提筆氣滿腔,怒怨圣母三娘娘。
連抽三簽無靈驗,枉受香煙在此間。”寫罷,揚長而去。
三圣母赴宴完畢,腳踏祥云,高高興興地回到宮里,看門童子侍奉之后,將剛才地事情講了一遍。她看了看墻上的提詩,又羞又怒,不由得罵道:“膽大的狂生,竟敢如此,不給他一點教訓(xùn),怎知我厲害!”于是他喚來風(fēng)伯、雨師,興起雷電交加地狂風(fēng)暴雨。
劉璽正在趕路,忽然狂風(fēng)大作,烏云四起,雷鳴電閃,大雨傾盆。一軟弱書生怎經(jīng)得起風(fēng)吹雨澆,他踉踉蹌蹌,掙扎前行,終因雨大路滑,體力不支,倒在泥水之中。
這時,三圣母透過云層,看見劉璽相貌堂堂,一表人材,便產(chǎn)生了愛慕之心,馬上收起了雷雨,點化一座山莊與劉璽結(jié)為夫妻。一日,三圣母下嫁劉璽一懷有身孕的事傳到二郎神楊戩的耳朵里,這位玉皇大帝的兒子,怎容得皇妹干出這種有失體面的事。
便提起他的三刃兩尖刀,匆匆向華山腳下的雪映宮奔去。三圣母見哥哥來勢很兇,急忙施禮問安,端茶讓座,楊戩劈頭就問是否婚配凡人劉璽之事。
三圣母怎敢承認(rèn)?這時,楊戩拿出閃閃發(fā)光、寒氣逼人的寶刀,要求三圣母在寶刀上吹一口氣,三圣母嚇的顫纏嗦嗦的吹了一下。楊戩一看,果然懷了孕,大罵三圣母不知羞恥,私配凡人,違犯天條,有失仙體,馬上把她壓到華山西峰頂上的一塊大石頭下面。
劉彥昌和三圣母結(jié)為夫婦,數(shù)日之后,上京考了進(jìn)士,做了洛州知縣??蓱z三圣母在那塊石頭下,受盡了各種苦難,生下了一個男孩起名沉香。
她怕二郎神害了沉香,包好嬰兒,寫了血書,交給丫鬟靈芝,讓她送往洛州。沉香長到10歲時,一天秦國舅的兒子秦官保,譏笑沉香沒有親娘,是個私生子。
沉香大怒,失手打死秦保官,跑回家去,向父親說了闖禍的根源,劉彥昌只得講出真實情況。沉香聽后,決心到華山救出母親,匆匆逃出洛州。
那日,呂祖在蒲團(tuán)閉目靜坐,忽覺心中翻騰,屈指一算,沉香要來華山救母,心想這是一樁義事,我要助她一舉成功。呂祖便親自前往山下等候。
沉香來到山下,見了一位道長,急忙施禮:“請問道長這山可是華山?” “問華山做什么?” “救我母親?!?“你母親是何人,現(xiàn)在哪里?” “我母親是玉帝小女兒三圣母,被舅舅楊戩壓在山上的石頭下,故到此來救?!?/p>
“去不得!去不得!楊戩乃是天上兇神,心毒手狠,武藝高強,你小小年紀(jì),豈是他的對手,勸你罷了此念!” 沉香大瞪兩眼,說:“為了救我母親,哪怕粉身碎骨,也要和他較量一番?!?“有志氣!”呂祖向沉香說:“如不嫌棄,我愿給你傳授武藝,不知意下如何?” 沉香聽罷,滿心歡喜,急忙上前跪拜師父。
從此,便在呂祖門下學(xué)藝。他每天起早貪黑精心學(xué)練,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
一天,呂祖外出,囑咐沉香好好習(xí)藝。沉香閉。
《古今樂錄》曰:“《華山畿》者,宋少帝時懊惱一曲,亦變曲也。少帝時,南徐
一士子,從華山畿往云陽。見客舍有女子年十八九,悅之無因,遂感心疾。母問其
故,具以啟母。母為至華山尋訪,見女具說聞感之因。脫蔽膝令母密置其席下臥之,
當(dāng)已。少日果差。忽舉席見蔽膝而抱持,遂吞食而死。氣欲絕,謂母曰:‘葬時車
載,從華山度?!笍钠湟?。比至女門,牛不肯前,打拍不動。女曰:‘且待須臾?!?/p>
妝點沐浴,既而出。歌曰:‘華山畿,君既為儂死,獨活為誰施盬歡若見憐時,棺
木為儂開?!讘?yīng)聲開,女透入棺,家人叩打,無如之何,乃合葬,呼曰神女冢?!?/p>
華山畿,君既為儂死,獨生為誰施。歡若見憐時,棺木為儂開。
聞歡大養(yǎng)蠶,定得幾許絲。所得何足言,奈何黑瘦為盬
夜相思,投壺不停箭,憶歡作嬌時。
開門枕水渚,三刀治一魚,歷亂傷殺汝。
未敢便相許,夜聞儂家論,不持儂與汝。
懊惱不堪止,上床解要繩,自經(jīng)屏風(fēng)里。
啼著曙,淚落枕將浮,身沈被流去。
將懊惱,石闕晝夜題,碑淚常不燥。
別后常相思,頓書千丈闕,題碑無罷時。
奈何許,所歡不在間,嬌笑向誰緒。
隔津嘆,牽牛語織女,離淚溢河漢。
啼相憶,淚如漏刻水,晝夜流不息。
故事其實是這樣的,一個南徐的士子,偶然在華山畿遇到了一位女子,從此相思成疾。書里的說法是“悅之無因,遂感心疾”。結(jié)局卻是悲劇,士子終于相思病死,遺言要葬在華山旁,于他初見那女子的地方。于是素車白馬,迤邐而行,到得山腳下,突然拉車的牛不肯走了,正是女子的家。女子出來,見了士子的棺木,沒有悲傷,沒有驚愕,很平靜地說等一下。然后回屋,梳洗、沐浴,盛裝而出,唱著這一闕歌。棺木應(yīng)聲而開,女子縱身而入,不再出來。
這故事其實是梁祝的最早版本。惟其簡單,才分外傳神,最喜歡的,是那女子盛裝沐浴的從容,以及“悅之無因”這一句話。翻譯過來便是——愛需要理由嗎?
(你葬于)華山之腳(畿是附近的意思),你既然為我而死,(我)一個人活著又為了什么呢?你倘若可憐我的處境,把棺木為我敞開(意既我即將跟隨你而去死)
其六: 懊惱不堪止,上床解要繩,自經(jīng)屏風(fēng)里。理解:為一個男人的絕情而心痛,以至于難過得解開床上的繩上吊自盡。
其七: 啼著曙,淚落枕將浮,身沈被流去。理解:
我哭著到天明。淚流的可以讓枕頭浮起來,身子將被淚水沖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