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啦 詩詞學習 > 詩詞大全

詩經中與成功相關的內容

教培參考

教育培訓行業(yè)知識型媒體

發(fā)布時間: 2022-09-23 20:36:01

1. 詩經的有關內容

《詩經》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

《詩經》原本叫《詩》,共有詩歌305首(另外還有6篇有題目無內容,即有目無辭,稱為笙詩),因此又稱“詩三百”。從漢朝起儒家將其奉為經典,因此稱為《詩經》。

漢朝毛亨、毛萇曾注釋《詩經》,因此又稱《毛詩》。《詩經》中的詩的作者絕大部分已經無法考證。

《詩經》所錄詩歌多來自民間,據(jù)說,周朝設有專門的采詩官,采集民歌,以體察民俗風情、政治得失?!对娊洝分写蟛糠衷姼瓒汲鲇诖恕?/p>

另一部分則為公卿、士大夫向周天子所現(xiàn)之詩,歌功頌德、粉飾太平。其中,部分詩歌曾有人考證其作者,有臆斷者,有有理有據(jù)者,不過不很重要。

至于《詩經》編撰者,有以為周公者,現(xiàn)在看來無法成立。另有孔子刪詩的說法,也沒有說服力。

《詩經》所錄詩歌時間跨度長,從西周初年直至春秋中葉,涵蓋地域廣泛,黃河以北直至江漢流域的都有。漢時,先有魯、齊、韓三家時,立于學官,后有《毛詩》。

《毛詩》盛行后,齊、魯韓三家詩先后亡佚。歷代解《詩經》者頗多,較好的有宋朱熹《詩集傳》、清王夫之《詩經俾疏》、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王先慊《詩三家義集疏》等。

《詩經》存三百零五篇,分《風》、《雅》、《頌》三部分?!讹L》有十五國風,是出自各地的民歌,這一部分文學成就最高,有對愛情、勞動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懷故土、思征人及反壓迫、反欺凌的怨嘆與憤怒。

《雅》分《大雅》、《小雅》,多為貴族祭祀之詩歌,祈豐年、頌祖德?!缎⊙拧分幸灿胁糠置窀琛?/p>

《頌》則為宗廟祭祀之詩歌?!堆拧?、《頌》中的詩歌,對于我們考察早期歷史、宗教與社會有很大價值。

孔子曾概括《詩經》宗旨為“無邪”,并教育弟子、孩子讀《詩經》以作為立言、立行的標準。先秦諸子中,引用《詩經》者頗多,如孟子、荀子、墨子、莊子、韓非子等人在說理論證時,多引述《詩經》中的句子以增強說服力。

后來,《詩經》被儒家奉為經典,成為《六經》(包括《詩》、《書》、《禮》、《樂》、《易》、《春秋》)及《五經》(無《樂》)之一?!对娊洝纷髌匪婕暗牡赜?,主要是黃河流域,西起山西和甘肅的一部分,北到河北省西南,東到山東,南到江漢流域。

成書過程《詩經》中最早的作品大約成于西周初期,根據(jù)《尚書》上所說,《豳風·鴟鸮》為周公姬旦所作。最晚的作品成于春秋時期中葉,據(jù)鄭玄《詩譜序》,是《陳風·株林》,跨越了大約600年。

關于《詩經》的收集和編選,有“王官采詩”和“孔子刪詩”的說法:王官采詩 《漢書·食貨志》中記載,周朝朝廷派出專門的使者在農忙時到全國各地采集民謠,由周朝史官匯集整理后給天子看,目的是了解民情??鬃覽/url]刪詩 這種說法見于《史記》,據(jù)說原有古詩3000篇,孔子根據(jù)禮義的標準編選了其中300篇,整理出了《詩經》。

現(xiàn)在通常認為《詩經》為各諸侯國協(xié)助周朝朝廷采集,之后由史官和樂師編纂整理而成??鬃右矃⑴c了這個整理的過程。

體例分類關于《詩經》中詩的分類,有“四始六義”之說。“四始”指《風》、《大雅》、《小雅》、《頌》的四篇列首位的詩。

“六義”則指“風、雅、頌,賦、比、興”?!帮L、雅、頌”是按音樂的不同對《詩經》的分類,“賦、比、興”是《詩經》的表現(xiàn)手法。

風、雅、頌《風》又稱《國風》,一共有15組,“風”本是樂曲的統(tǒng)稱。15組國風并不是15個國家的樂曲,而是十幾個地區(qū)的樂曲。

國風包括周南、召南、邶、鄘、衛(wèi)、王、鄭、檜、齊、魏、唐、秦、豳、陳、曹的樂歌,共160篇。國風是當時當?shù)亓餍械母枨瑤в械胤缴省?/p>

從內容上說,大多數(shù)是民歌。作者大多是民間歌手,但是也有個別貴族。

對于《雅》的認識有各種不同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是指周朝直接統(tǒng)治地區(qū)的音樂,“雅”有“正”的意思,把這種音樂看作“正聲”,意在表明和其他地方音樂的區(qū)別。

也有人說“雅”與“夏”相通,夏是周朝直接統(tǒng)治地區(qū)的稱呼。還有觀點認為,《雅》是指人人能懂的典雅音樂。

《雅》共105篇,分為《大雅》 31篇和《小雅》74篇?!堆拧范鄶?shù)是朝廷官吏及公卿大夫的作品,有一小部分是民歌。

其內容幾乎都是關于政治方面的,有贊頌好人好政的,有諷刺弊政的。只有幾首表達個人感情的詩。

但是沒有情詩?!俄灐肥琴F族在家廟中祭祀鬼神、贊美治者功德的樂曲,在演奏時要配以舞蹈。

又分為《周頌》、《魯頌》和《商頌》,共40篇。其中《周頌》31篇,認為可能是西周時的作品、多作于周昭王、周穆王以前;《魯頌》4篇,認為可能是魯僖公時的作品;《商頌》則認為是春秋以前宋國的作品。

賦、比、興“賦、比、興”是詩的表現(xiàn)手法?!百x”是直陳其事,描述一件事情的經過。

“比”是打比方,用一個事物比喻另一個事物。“興”是從一個事物聯(lián)想到另外一件事物。

毛詩序西漢初年,傳授詩經的主要有四家。一是魯國人申公,一是齊國人轅固,一是燕國人韓嬰。

但是這三家著作除《韓詩外傳》,都已不存。另外一家就是毛詩。

即大毛公毛亨、小毛公毛萇所傳?,F(xiàn)存的毛詩每篇都有一個題解,叫做“小序”。

其作者大部分已不可考?,F(xiàn)在一般都認為解說文字除少數(shù)幾篇可信以。

2. 《詩經》的主要內容

《詩經》的主要內容:

1、農事詩,反映了周代的農業(yè)生產活動,有較高的認識價值。如《豳風·七月》、《周頌·臣工》、《周頌·噫嘻》、《周頌·豐年》、《周頌·載芟》、《周頌·良耜》等。

2、征役詩,即大量反映徭役和兵役問題的詩歌。如《唐風·鴇羽》、《魏風·陟岵》、《邶風·式微》、《王風·君子于役》、《衛(wèi)風·伯兮》、《豳風·東山》、《采薇》等。

3、婚戀詩,即篇幅眾多的愛情、婚姻、家庭生活和婦女命運的作品。風詩里這類作品尤其多,約占風詩的三分之一。

《詩經》中的愛情詩,從不同的角度生動地反映了戀愛關系中的各種情景和具體矛盾,揭示了人們在愛情生活中的各種微妙復雜的心理。

不少作品反映了青年男女對愛情的渴望與追求,如《周南·關雎》、《周南·漢廣》、《召南·摽有梅》、《秦風·蒹葭》等;還有的作品描寫了戀愛者成功的喜悅和幽期密約的甜蜜,如《召南·野有死麕》、《邶風·靜女》、《鄘風·桑中》、《鄭風·野有蔓草》等;有的作品則抒發(fā)失戀的痛苦和對干涉戀愛婚姻者的不滿和反抗,如《鄘風·柏舟》、《鄭風·將仲子》、《鄭風·狡童》等;有的則表現(xiàn)了忠貞不渝的生死之戀,如《鄭風·出其東門》、《王風·大車》等。

至于那些直接反映婚姻家庭生活的作品,雖不如愛情詩那樣豐富多彩,卻也展示了比較充實的內容。這類作品主要有兩方面,有的寫夫妻兩情篤厚,描寫了家庭生活的和美,如《鄭風·女曰雞鳴》、《鄭風·風雨》、《齊風·雞鳴》;有的則恰好相反,以夫妻反目和女子被棄為主題,通常稱為棄婦詩,如《鄭風·谷風》、《衛(wèi)風·氓》。

4、燕饗詩,又稱燕飲詩或宴飲詩。以君臣、親朋歡聚宴享為主要內容,是周人重禮樂、尚親情、篤友誼的體現(xiàn),是中華民族禮樂文明的產物。如《小雅·鹿鳴》、《小雅·常棣》、《小雅·伐木》、《小雅·賓之初筵》、《大雅·行葦》等。

5、怨刺詩,其中民歌里的怨刺詩,以辛辣的筆調嘲諷了統(tǒng)治階級的行徑,如《魏風·伐檀》、《魏風·碩鼠》、《邶風·新臺》等;還有一些貴族文人的作品,產生于西周末期春秋前期,多為感時傷世,切中時弊之作,《小雅·北山》、《小雅·十月之交》、《小雅·大東》、《大雅·民勞》、《大雅·板》、《大雅·蕩》等,盡管從統(tǒng)治階級內部的矛盾命筆,但依然可以看到當時政治生活的情景。

6、周族史詩,主要指大雅中的《生民》、《公劉》等反映周部族祖先形象和周部族遷徙、發(fā)展、壯大等內容的詩歌。是《詩經》中描寫一個部落早期發(fā)祥歷史的作品。這些史詩,形象地反映了周人從野蠻向文明(即階級社會)過渡的歷史。反映了周建國前和建國初期的歷史,合在一起,是一部很完整的敘述早周歷史的史詩,對早周歷史轉折事件的記載尤為詳細,不僅有文學價值,而且彌補了史料的不足,具有文獻價值。

3. 《詩經》的內容有哪些

《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收人 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大約五百多年的詩歌305 篇。

另有6篇為璽詩,只有標題,沒有內容。先 秦稱為《詩》,或取其整數(shù)稱《詩三百》。

西 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并沿用 至今?!对娊洝饭卜诛L、雅、頌三大部分。

風,是不同地區(qū)的地方音樂,多為民間的 歌謠。共160篇。

大部分是民歌。雅,即朝廷之樂,是周王朝直轄地區(qū)的音 樂,大部分為貴族的作品,即所謂正聲雅樂。

《雅》詩是宮廷宴享或朝會時的樂歌,按音樂 的不同又分為《大雅》、《小雅》,共105篇。

頌,是宗廟祭祀的樂歌和史詩,內容多 是歌頌祖先的功業(yè)的?!俄灐吩娪址譃椤吨?頌》、《魯頌》、《商頌》,共40篇。

全部是 貴族文人的作品。漢初傳授《詩》學的共有四家:齊之轅固 生,魯之申培,燕之韓嬰,趙之毛亨、毛萇, 簡稱齊詩、魯詩、韓詩、毛詩。

齊、魯、韓三 家屬今文經學,是官方承認的學派,毛詩屬古 文經學,是民間學派。但到了東漢以后,毛詩 反而日漸興盛,并為官方所承認;前三家則逐 漸衰落,到南宋,就完全失傳了。

今天我們看 到的《詩經》,就是毛詩一派的傳本。

4. 詩經里面有什么內容

(賞析文的建議在網上找找相關的書籍,此類文章網站不為多見)

【詩經賞析】(較為完整)

/shici/shijing/

【詩經名句:版本一】

1.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執(zhí)子之手,與之偕老。

3.北風其涼,雨雪其霧。惠而好我,攜手同行.

4.夏之日,冬之夜,百歲之后,歸于其居。

5.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6.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7.笑倩兮,美目盼兮.

8風雨如晦,雞鳴不已.既見君子,云胡不喜?

9.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10.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1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12.言者無罪,聞者足戒.

1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14.投我以桃,報之以李.

15.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16.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17.兄弟鬩于墻,外御其侮.

18.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19.出自幽谷,遷于喬木.

20.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21.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22.殷鑒不遠,在夏后之世.

【版本二】

關關雎鳩,在河之舟,窈窕淑女,君子好求?!对娊洝ぶ苣稀りP雎》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对娊洝ぽ筝纭?/p>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詩經·周南·桃夭》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詩經·衛(wèi)風·碩人》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詩經·王風·黍離》

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对娊洝ね躏L·采葛》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对娊洝む嶏L·子衿》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詩經·衛(wèi)風·木瓜》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經·小雅·采薇》

風雨如晦,雞鳴不已.既見君子,云胡不喜? 《詩經 ·鄭風·風雨》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詩經·秦風·蒹葭》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詩經·衛(wèi)風·湛奧》)

言者無罪,聞者足戒。(《詩經·大序》)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詩經·小雅·鶴鳴》)

投我以桃,報之以李。(《詩經·大雅·抑》)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詩經·大雅·蕩》)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詩經·小雅·鹿鳴》

僅供參考

5. 《詩經》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詩經》nbsp;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

它收集了從西周初期至春秋中葉大約500年間的詩歌305篇。先秦稱為《詩》,或取其整數(shù)稱《詩三百》。

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并沿用至今。nbsp;編集nbsp;關于《詩經》的編集,漢代有兩種說法:①行人采詩說。

《漢書·藝文志》載:“古有采詩之官,王者所以觀風俗,知得失,自考正也nbsp;?!薄对娊洝?05nbsp;篇的韻部系統(tǒng)和用韻規(guī)律和詩歌形式基本上是一致的,而它包括的時間長、地域廣,在古代交通不便、語言互異的情況下,如果不是經過有目的的采集和整理,要產生這樣一部詩歌總集是不可想象的。

因而采詩說是可信的。②孔子刪詩說。

《史記·孔子世家》載:“古者詩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禮義……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碧拼追f達、宋代朱熹、明代朱彝尊、清代魏源等對此說均持懷疑態(tài)度。

《詩經》大約成書于公元前6世紀,此時孔子尚未出生;公元前544年吳公子季札至魯國觀樂,魯樂工為他所奏的風詩次序與今本《詩經》基本相同,說明那時已有了一部《詩》,此時孔子年僅nbsp;8nbsp;歲nbsp;。nbsp;因此近代學者一般認為刪詩說不可信nbsp;。

nbsp;但根據(jù)《論語》中孔子所說:“吾自衛(wèi)返魯,然后樂正,雅、頌各得其所,”可知孔子確曾為《詩》正過樂。只不過至春秋后期新聲興起,古樂失傳,《詩三百》便只有歌詩流傳下來nbsp;,成為今之所見的詩歌總集。

nbsp;體例分類nbsp;《詩經》所錄,均為曾經入樂的歌詞?!对娊洝返捏w例是按照音樂性質的不同來劃分的nbsp;,nbsp;分為風nbsp;、nbsp;雅、頌三類。

①風。是不同地區(qū)的地方音樂。

《風》詩是從周南、召南、邶、鄘、衛(wèi)、王、鄭、齊、魏、唐、秦、陳、檜、曹、豳等15個地區(qū)采集上來的土風歌謠nbsp;。共160篇nbsp;。

大部分是民歌nbsp;。②雅nbsp;。

是周王朝直轄地區(qū)的音樂nbsp;,nbsp;即所謂正聲雅樂nbsp;?!堆拧吩娛菍m廷宴享或朝會時的樂歌,按音樂的不同又分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nbsp;。

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貴族文人的作品。③頌。

是宗廟祭祀的舞曲歌辭,內容多是歌頌祖先的功業(yè)的?!俄灐吩娪址譃椤吨茼灐?1篇,《魯頌》4篇nbsp;,《商頌》5篇nbsp;,共40篇nbsp;。

全部是貴族文人的作品。從時間上看,《周頌》和《大雅》的大部分當產生在西周初期;《大雅》的小部分和《小雅》的大部分當產生在西周后期至東遷時nbsp;;nbsp;《nbsp;國風nbsp;》的大部分和《魯頌》、《商頌》當產生于春秋時期。

從思想性和藝術價值上看,三頌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國風。nbsp;思想內容nbsp;《詩經》全面地展示了中國周代時期的社會生活,真實地反映了中國奴隸社會從興盛到衰敗時期的歷史面貌。

其中有些詩,如《大雅》中的《生民》、《公劉nbsp;》、《綿》、《皇矣》、《大明》等,記載了后稷降生到武王伐紂,是周部族起源、發(fā)展和立國的歷史敘事詩。nbsp;有些詩,如《魏風·碩鼠》、《魏風·伐檀》等,以冷嘲熱諷的筆調形象地揭示出奴隸主貪婪成性、不勞而獲的寄生本性,唱出了人民反抗的呼聲和對理想生活的向往,顯示了奴隸制崩潰時期奴隸們的覺醒。

有些詩,如《小雅·何草不黃》、《豳風·東山》、《唐風·鴇羽》、《小雅·采薇》等寫征夫思家戀土和對戰(zhàn)爭的哀怨;《王風·君子于役nbsp;》、《衛(wèi)風·伯兮》等表現(xiàn)了思婦對征人的懷念。它們從不同的角度反映了西周時期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和戰(zhàn)爭徭役給人民帶來的無窮痛苦和災難。

有些詩,如《周南·芣苢》完整地刻畫了婦女們采集車前子的勞動過程;《豳風·七月》記敘了奴隸一年四季的勞動生活;《小雅·無羊》反映了奴隸們的牧羊生活。nbsp;還有不少詩表現(xiàn)了青年男女的愛情生活,如《秦風·兼葭》表現(xiàn)了男女之間如夢的追求;《鄭風·溱洧》、《邶風·靜女》表現(xiàn)了男女之間戲謔的歡會;《王風·采葛》表現(xiàn)了男女之間痛苦的相思;《衛(wèi)風·木瓜》、《召南·摽有梅nbsp;》表現(xiàn)了男女之間的相互饋贈;《鄘風·柏舟》、《鄭風·將仲子》則反映了家長的干涉和社會輿論給青年男女帶來的痛苦。

另如《邶風·谷風》、《衛(wèi)風·氓》還抒寫了棄婦的哀怨,憤怒譴責了男子的忘恩負義,反映了階級社會中廣大婦女的悲慘命運。nbsp;藝術成就及其影響nbsp;《周禮·春官·大師》云:“大師教六詩:曰風,曰賦,曰比,曰興,曰雅,曰頌?!?/p>

六詩在《毛詩序》中又作六義。其中,風、雅、頌,是指體例分類來說的;賦、比、興,是就表現(xiàn)手法而言。

關于賦、比、興,宋代朱熹在《詩集傳》中做了比較確切的解釋:“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崩纭?。

6. 詩經—— 相關內容帶圖的

詩經》內容上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

其中“風”包括了十五個地方的 詩經封面民歌,叫“十五國風”,有160篇,是《詩經》中的核心內容?!帮L”的意思是土風、風謠。

“雅”是正聲雅樂,分“大雅”、“小雅”,有詩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绊灐笔羌漓霕犯瑁帧爸茼灐?、“魯頌”、“商頌”,有詩40篇。

是“五經”之一。詩經距今已有2500年的歷史。

《詩經》表現(xiàn)手法上分為賦、比、興。與風、雅、頌合稱“六義”。

《詩經》共收集了305篇詩歌,其中6篇為笙詩,只有標題,沒有內容,現(xiàn)存305篇(既有標題又有文辭的)。到了戰(zhàn)國時期,禮崩樂壞,大量樂譜失傳,僅存的歌詞則編入《詩經》。

先秦稱為《詩》,或取其整數(shù)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并沿用至今。

這些詩當初都是配樂而歌的歌詞,保留著古代詩歌、音樂、舞蹈相結合的形式,但在長期的流傳中,樂譜和舞蹈失傳,就只剩下詩歌了。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p>

孔子說:《詩經》一共有三百零五篇,每一篇講一個故事,每一個故事有一個道理,可以說相當多了,然而用其中的一句話就可以涵蓋《詩經》中所有的義理而沒有絲毫遺漏,這就是《魯頌 駉》中說的:思無邪。它的意思是,人的思想念頭,都是由天理中生來的,而不是由私欲所扭曲的,這一句話,就把《詩經》的思想、道理完全概括了。

詩人的言語有贊美的,有諷刺的,對善良的人和事,就用美好的語言來贊美它,以感發(fā)人的善心,對丑惡的人和事,就用尖刻的言語來諷刺它,以懲罰人的惡念。都是要提起人們善良的念頭,除去人們丑惡的思想,使得人們的性情溫和純正。

如果人心的每個念頭都是純正的,沒有被私欲邪念扭曲的,那他的所作所為,自然是充滿了善行,而沒有惡行,充滿了被贊美的行為,而沒有被諷刺的行為。詩人的贊美和諷刺,也不過是為了勸善懲惡而已,因此由思無邪三個字,足以概括《詩經》的精神了。

想要修身的學人務必了解,應該將功夫下在“慎思”之上。編輯本段創(chuàng)作者作者 《詩經》的作者的成分很復雜,產生的地域也很廣。

除了周王朝樂官制作的樂歌,公卿、列士進獻的樂歌,還有許多原來流傳于民間的歌謠。這些民間歌謠是如何集中到朝廷來的,則有不同說法。

漢代某些學者認為,周王朝派有專門的采詩人,到民間搜集歌謠,以了解政治和風俗的盛衰利弊;又有一種說法:這些民歌是由各國樂師搜集的。樂師是掌管音樂的官員和專家,他們以唱詩作曲為職業(yè),搜集歌謠是為了豐富他們的唱詞和樂調。

諸侯之樂獻給天子,這些民間歌謠便匯集到朝廷里了。這些說法,都有一定道理。

尹吉甫 內文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詩經》的主要采集者,被尊稱為中華詩祖。尹吉甫出生于江陽(現(xiàn)瀘州市),晚年被流放至房陵(房縣古稱),死后葬于今湖北房縣青峰山。

房縣有大量尹吉甫文化遺存。他輔助過三代帝王,到周幽王時聽信讒言,被周幽王砍了頭,后來知道錯殺,做了一個金頭進行了厚葬,為了隱蔽別人盜墓,做了十二座墓葬于房縣東面。

周宣王大臣。兮氏,名甲,字伯吉父(一作甫),尹是官名。

周房陵人。獫狁(古民族)遷居焦獲,進攻到涇水北岸,周宣王五年(前823),尹吉甫率軍反攻到太原,并奉命在成周(今河南洛陽東)負責征收南淮夷等族的貢獻,并在朔方筑城壘。

遺物有青銅器兮甲盤。湖北有尹吉甫宗廟-----建于唐朝的著名的房陵青峰區(qū)寶堂寺,瀘州有尹吉甫撫琴臺遺址,山西平遙古城有尹吉甫點將臺、湖北有墓和墓碑遺址。

西周宣王時,北方獫狁遷居焦獲,進攻到涇水北岸,侵擾甚劇。周宣王五年(公元前823年),尹吉甫奉周宣王命出征獫狁,率軍反攻到太原而返,駐防今平遙城一帶。

據(jù)清光緒八年《平遙縣志》載:“周宣王時,平遙舊城狹小,大將尹吉甫北伐獫狁曾駐兵于此。筑西北兩面,俱低?!?/p>

又載:“受命北伐獫狁,次師于此,增城筑臺,教士講武,以御戎寇,遂歿于斯?!?曾作《詩經·大雅·烝民》、《大雅·江漢》等。

編纂者 但是,究竟由誰將這些詩歌編纂成書的呢?迄今仍存在種種不同的說法。關于《詩經》的編集,漢代有三種說法: 一說孔子刪詩。

把《詩經》的編纂之功歸之于孔子一人。這種說法起源于漢代。

《史記·孔子世家》載:“古者詩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禮義,……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翻武雅頌之音?!薄稘h書·藝文志》說:“孔子純取周詩。

上采殷,下取魯,凡三百五篇?!倍颊J為是由孔子選定《詩經》篇目的。

唐代孔穎達、宋代朱熹、明代朱彝尊、清代魏源等對此說均持懷疑態(tài)度。持異議者提出一些反駁的理由:一,《史記》言孔子刪詩,在自衛(wèi)國返回魯國之后,時年近七十。

在此之前,孔子均稱《詩三百》,可見在孔子中青年時期,《詩經》已為三百篇。二,《左傳·襄公二十九年》載,吳國公子季札在魯國觀賞周樂,樂工們先奏十五國風,再奏小雅、大雅,最后奏頌,次序和內容基本上與今本《詩經》相同,其時孔子虛齡只有八歲,可見當時《詩經》已定型。

三,周代各諸侯國之間邦交往來,常常賦《詩》。

7. 詩經的有關資料

《詩經》概述[編輯本段]《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葉約五百年間的詩歌三百零五篇(《小雅》中另有六篇“笙詩”,有目無辭,不計在內),所以又稱《詩三百》。

匯集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的詩歌三百零五篇(原三百十一篇),是西周初至春秋中期的詩歌總集,與《尚書》、《禮記》、《周易》、《春秋》合稱為五經。古者《詩》三百余篇,及于孔子,去其重……”(《史記·孔子世家》),據(jù)傳為孔子編定。

《“最初稱《詩》,被漢代儒者奉為經典,乃稱《詩經》,也稱《詩三百》。他開創(chuàng)了我國古代詩歌創(chuàng)作的現(xiàn)實主義的優(yōu)秀傳統(tǒng)。

《詩經》里的內容,就其原來性質而言,是歌曲的歌詞?!赌印す稀氛f:“頌詩三百,弦詩三百,歌詩三百,舞詩三百?!?/p>

意謂《詩》三百余篇,均可誦詠、用樂器演奏、歌唱、伴舞?!妒酚洝た鬃邮兰摇酚终f:“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頌之音?!?/p>

這些說法雖或尚可探究,但《詩經》在古代與音樂和舞蹈關系密切,是無疑的?!对娊洝贰傲x”[編輯本段]《詩經》“六義”指的是 風、雅、頌、賦、比、興,前三個說的是內容,后三個說的是手法。

《風》、《雅》、《頌》三部分的劃分,是依據(jù)音樂的不同?!讹L》包括15部分,大部分是黃河流域的民間樂歌,稱作“十五國風”共160篇。

《雅》分為《小雅》和《大雅》是宮廷樂歌,共105篇?!俄灐钒ā吨茼灐贰遏旐灐泛汀渡添灐肥亲趶R用于祭祀的樂歌和舞歌,共40篇。

“風”的意義就是聲調。它是相對于“王畿”——周王朝直接統(tǒng)治地區(qū)——而言的。

它是帶有地方色彩的音樂古人所謂《秦風》、《魏風》、《鄭風》,就如現(xiàn)在我們說陜西調、山西調、河南調。國風·周南 國風·召南 國風·邶風 國風·鄘風 國風·衛(wèi)風 國風·王風 國風·鄭風 國風·魏風 國風·唐風 國風·齊風 國風·秦風 國風·陳風 國風·檜風 國風·曹風 國風·豳風 “雅”是“王畿”之樂,這個地區(qū)周人稱之為“夏”,“雅”和“夏”古代通用。

雅又有“正”的意思,當時把王畿之樂看作是正聲——典范的音樂。周代人把正聲叫做雅樂,猶如清代人把昆腔叫做雅部,帶有一種尊崇的意味。

大雅小雅可能是根據(jù)年代先后而分的,也可能根據(jù)其音樂特點和應用場合區(qū)別而分。“頌”是專門用于宗廟祭祀的音樂。

《毛詩序》說:“頌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边@是頌的含義和用途。

王國維說:“頌之聲較風、雅為緩?!保ā墩f周頌》)這是其音樂的特點。

“賦”按朱熹《詩集傳》中的說法,“賦者,敷也,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就是說,賦是直接鋪陳敘述。

是最基本的表現(xiàn)手法。如“死生契闊,與子成說。

執(zhí)子之手,與子攜老”,即是直接表達自己的感情?!氨取?,用朱熹的解釋,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

《詩經》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變化。如《氓》用桑樹從繁茂到凋落的變化來比喻愛情的盛衰;《鶴鳴》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來比喻治國要用賢人;《碩人》連續(xù)用“葇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膚,“瓠犀”喻美人之齒,等等,都是《詩經》中用“比”的佳例。

“賦”和“比”都是一切詩歌中最基本的表現(xiàn)手法,而“興”則是《詩經》乃至中國詩歌中比較獨特的手法?!芭d”字的本義是“起”。

《詩經》中的“興”,用朱熹的解釋,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為所詠之內容作鋪墊。它往往用于一首詩或一章詩的開頭。

大約最原始的“興”,只是一種發(fā)端,同下文并無意義上的關系,表現(xiàn)出思緒無端地飄移聯(lián)想。就像秦風的《晨風》,開頭“鴥彼晨風,郁彼北林”,與下文“未見君子,憂心欽欽”云云,很難發(fā)現(xiàn)彼此間的意義聯(lián)系。

雖然就這實例而言,也有可能是因時代懸隔才不可理解,但這種情況一定是存在的。就是在現(xiàn)代的歌謠中,仍可看到這樣的“興”。

進一步,“興”又兼有了比喻、象征、烘托等較有實在意義的用法。但正因為“興”原本是思緒無端地飄移和聯(lián)想而產生的,所以即使有了比較實在的意義,也不是那么固定僵板,而是虛靈微妙的。

如《關雎》開頭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原是詩人借眼前景物以興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但關雎和鳴,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間的和諧恩愛,只是它的喻意不那么明白確定。又如《桃夭》一詩,開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寫出了春天桃花開放時的美麗氛圍,可以說是寫實之筆,但也可以理解為對新娘美貌的暗喻,又可說這是在烘托結婚時的熱烈氣氛。

由于“興”是這樣一種微妙的、可以自由運用的手法,后代喜歡詩歌的含蓄委婉韻致的詩人,對此也就特別有興趣,各自逞技弄巧,翻陳出新,不一而足,構成中國古典詩歌的一種特殊味道?!对娊洝返淖饔肹編輯本段]《詩經》中的樂歌,原來的主要用途,一是作為各種典禮儀的一部分,二是娛樂,三是表達對于社會和政治問題的看法。

但到后來,《詩經》成了貴族教育中普遍使用的文化教材,學習《詩經》成了貴族人士必需的文化素養(yǎng)。這種教育一方面具有美化語言的作用,特別在外交場合,常常需要摘引《。

8. 《詩經》的內容是什么

《詩經》也叫詩三百,共305篇,分為風、雅、頌三部分。風,即十五國風,就是各地區(qū)的曲調,共160篇。雅即朝廷正樂,分為大雅和小雅,大雅31篇,西周時的作品,小雅74篇,大部分是西周作品,少部分是東周時作品。頌是宗廟祭祀之樂,許多是舞曲,比較舒緩,分為周頌31篇,魯頌4篇,商頌5篇。

《詩經》內容大致分為六類:

1、祭祖頌歌和周族史詩

這類的作品大多保存在大雅和頌當中,大多以祭祀和歌頌祖先為主,或敘述部族發(fā)生、發(fā)展的歷史,或贊頌先人的德業(yè),為歌功頌德之作。如《生民》寫了始祖后稷的誕生神話和他對農業(yè)的貢獻;《公劉》寫了公劉率領周人遷徙,開始定居的生活。還有記述文王、武王業(yè)績的作品等等。

2、農事詩

詩經中有很多直接描寫農業(yè)生產的詩,如《臣工》、《豐年》、《載芟》等等,其中《七月》是最有代表性的一首,它是風詩中最長的一篇,共8章88句,380字,直接反映了周人的農業(yè)生產,是農事詩中最優(yōu)秀的作品。

3、燕饗詩

以君臣、親朋歡聚宴享為主要內容,如《小雅·鹿鳴》就是天子宴群臣的詩。由于周朝實行的是宗族分封制,所以統(tǒng)治階級大部分都是同一氏族的人,因此周族的宴會特別的多,由此產生的詩作業(yè)大部分反映的是熱鬧祥和的景象。

4、怨刺詩

產生于西周末期,大量反映了當時的政治黑暗,社會動蕩,反映喪亂,針砭時弊。主要保存在“二雅”和“國風”當中,如《民勞》、《蕩》、《節(jié)南山》、《碩鼠》、《南山》等等,或諷刺不勞而獲、貪得無厭者,或揭露統(tǒng)治者的無恥與丑惡,辛辣的諷刺中寓有強烈的怨憤和不平。

5、戰(zhàn)爭徭役詩

有些戰(zhàn)爭詩從正面描寫了天子、諸侯的武功,表現(xiàn)了強烈的自豪感,充滿樂觀精神,如大雅中的《江漢》、《常武》、小雅中的《出車》《六月》等

也有些寫厭戰(zhàn)思鄉(xiāng)的詩,如《小雅·采薇》?!短骑L·鴇羽》是一首徭役詩,表現(xiàn)了服役者的強烈不滿。

6、婚姻愛情詩

詩經中寫得最多的大概就是這類題材的詩了,有寫男女之間互相愛慕的詩,如《邶風·靜女》,有寫女子對男子的思念的,如《鄭風·子衿》,有寫男子對女子愛慕的,如《周南·關雎》,還有寫婚姻家庭的,如《衛(wèi)風·氓》

溫馨提示:
本文【詩經中與成功相關的內容】由作者教培參考提供。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培訓啦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若存在侵權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管理員或作者進行刪除。
我們采用的作品包括內容和圖片部分來源于網絡用戶投稿,我們不確定投稿用戶享有完全著作權,根據(jù)《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權利,請聯(lián)系我站將及時刪除。
內容侵權、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Copyright @ 2025 培訓啦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