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xùn)啦 詩詞學(xué)習(xí) > 詩詞大全

木瓜詩經(jīng)國風(fēng)衛(wèi)風(fēng)錄音

1. 詩經(jīng)國風(fēng)衛(wèi)風(fēng)木瓜的讀音

《國風(fēng)·衛(wèi)風(fēng)·木瓜》

出自《詩經(jīng)》,是先秦時期衛(wèi)國的一首描述男女之情的民歌,其作者不詳。

后來,該詩歌成為描述男女情誼的佳篇,也是現(xiàn)今傳誦最廣的《詩經(jīng)》名篇之一。

木瓜

投我以木瓜,

報之以瓊琚。

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

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

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mù guā

tóu wǒ yǐ mù guā ,

bào zhī yǐ qióng jū。

fěi bào yě ,yǒng yǐ wéi hǎo yě !

tóu wǒ yǐ mù táo ,bào zhī yǐ qióng yáo。

fěi bào yě ,yǒng yǐ wéi hǎo yě !

tóu wǒ yǐ mù lǐ ,bào zhī yǐ qióng jiǔ。

fěi bào yě ,yǒng yǐ wéi hǎo yě !

⑴木瓜:一種落葉灌木(或小喬木),薔薇科,果實長橢圓形,色黃而香,蒸煮或蜜漬后供食用。按:今粵桂閩臺等地出產(chǎn)的木瓜,全

稱為番木瓜,供生食,與此處的木瓜非一物。

⑵瓊琚(jū居 音窮):美玉,下“瓊玖”、“瓊瑤”同。

⑶匪:非。

⑷木桃:果名,即楂子,比木瓜小。

⑸木李:果名,即榠楂,又名木梨。

2. 詩經(jīng)國風(fēng)衛(wèi)風(fēng)木瓜改編的其他版本

我好愛你

——根據(jù)詩經(jīng)《木瓜》改編

通遼市實驗小學(xué)二年七班 聶瑞軒

有一位書生去旅游,可是他忘帶吃的東西了。書生看見一個小女孩在樹上摘木瓜,他就盯著這個小女孩。小女孩看見書生盯著自己,就扔給書生一個木瓜,書生就把自己的玉佩送給了小女孩,小女孩說:“我怎么能要你的玉佩呢?”書生說:“你要不要玉佩我就不吃木瓜。”小女孩說:“你吃完木瓜我再要。”書生聽從了小女孩的話,就把木瓜吃完了,小女孩就把玉佩還給了書生。

第二天,書生又去游玩,在路上又看見小女孩在摘桃子,書生又盯著小女孩,小女孩看見書生又盯著自己,又扔給書生一個桃子,書生又把自己身上帶的玉佩送給小女孩,小女孩又說:“我怎么能要你的玉佩呢?”書生又說:“你不要玉佩我就不吃桃子?!毙∨⒂终f:“你吃完桃子我就收下玉佩?!睍爮牧诵∨⒌脑?,又把桃子吃完了,書生吃完后小女孩又把玉佩還給了書生。

第三天,書生去游泳,在小路上書生還是看見小女孩在摘杏,書生還是盯著小女孩,小女孩還是看見書生盯著自己,小女孩還是給了書生一顆杏,書生還是把玉佩送給了小女孩,小女孩還是說:“我怎么能要你的玉佩呢?”書生還是說:“你不要玉佩,我就不吃杏?!毙∨⑦€是說:“你吃完了我再要玉佩。”書生還是聽從了小女孩的話,還是把杏吃完了,書生把杏吃完后,小女孩還是把玉佩還給了書生。

第四天,書生去散步,看見小女孩在公園里玩,書生對小女孩說:“你真聰明,我老被你耍,我真喜歡你,我真愛你?!?/p>

3. 高分

《詩經(jīng)》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葉約五百年間的詩歌三百零五篇(《小雅》中另有六篇“笙詩”,有目無辭,不計在內(nèi)),所以又稱《詩三百》,與《尚書》、《禮記》、《周易》、《春秋》合稱為五經(jīng)。

古者《詩》三百余篇,及于孔子,去其重……”(《史記·孔子世家》),據(jù)傳為孔子編定?!丁白畛醴Q《詩》,被漢代儒者奉為經(jīng)典,乃稱《詩經(jīng)》,也稱《詩三百》。

他開創(chuàng)了我國古代詩歌創(chuàng)作的現(xiàn)實主義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对娊?jīng)》里的內(nèi)容,就其原來性質(zhì)而言,是歌曲的歌詞。

《墨子·公孟》說:“頌詩三百,弦詩三百,歌詩三百,舞詩三百?!币庵^《詩》三百余篇,均可誦詠、用樂器演奏、歌唱、伴舞。

《史記·孔子世家》又說:“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頌之音?!边@些說法雖或尚可探究,但《詩經(jīng)》在古代與音樂和舞蹈關(guān)系密切,是無疑的。

詩經(jīng)名句 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对娊?jīng)·國風(fēng)·周南·關(guān)雎》 譯:水鳥應(yīng)和聲聲唱,成雙成河灘。

美麗賢德的好姑娘,正是我的好伴侶。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对娊?jīng)·國風(fēng)·秦風(fēng)·蒹葭》 譯:初生蘆葦青又青,白色露水凝結(jié)為霜。

所戀的那個心上人,在水的另一邊。桃之夭夭,灼灼其華.《詩經(jīng)·國風(fēng)·周南·桃夭》 譯:桃樹繁茂,桃花燦爛。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詩經(jīng)·國風(fēng)·衛(wèi)風(fēng)·碩人》 譯:淺笑盈盈酒窩俏,黑白分明眼波妙。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詩經(jīng)·國風(fēng)·王風(fēng)·黍離》 譯:知道我的人,說我心煩憂;不知道的,問我有何求。

高高在上的老天,是誰害我如此(指離家出走)? 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对娊?jīng)·國風(fēng)·王風(fēng)·采葛》 譯:采蒿的姑娘,一天看不見,猶似三季長。

青青子衿,攸攸我心。《詩經(jīng)·國風(fēng)·鄭風(fēng)·子衿》 譯: 我懷戀著倩影,我心傷悲!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

《詩經(jīng)·國風(fēng)·衛(wèi)風(fēng)·木瓜》 譯:他送我木瓜,我就送他佩玉。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經(jīng)·小雅·采薇》 譯:回想當(dāng)初出征時,楊柳輕輕飄動。

如今回家的途中,雪花粉粉飄落。風(fēng)雨如晦,雞鳴不已.既見君子,云胡不喜? 《詩經(jīng)·國風(fēng)·鄭風(fēng)·風(fēng)雨》 譯:風(fēng)雨晦暗秋夜長,雞鳴聲不停息。

看到你來這里,還有什么不高興呢?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詩經(jīng)·國風(fēng)·衛(wèi)風(fēng)·淇奧》) 譯:這個文雅的君子,如琢骨角器一般,如雕玉石般完美無斑。

言者無罪,聞?wù)咦憬?。(《詩?jīng)·周南·關(guān)雎·序》) 譯:指提意見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確,也是無罪的。

聽取意見的人即使沒有對方所提的缺點錯誤,也值得引以為戒。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詩經(jīng)·小雅·鶴鳴》) 譯:在別的山上的寶石,同樣可以雕刻成玉器。投我以桃,報之以李。

(《詩經(jīng)·大雅·抑》) 譯:人家送我一籃桃子,我便以李子相回報。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詩經(jīng)·大雅·蕩》) 譯:開始還能有些法度,可惜很少能得善終。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对娊?jīng)·小雅·鹿鳴》 譯:野鹿呦呦叫著呼喚同伴,在那野外吃艾蒿。

我有許多好的賓客,鼓瑟吹笙邀請他。手如柔荑,膚如凝脂,臉如蝤麒,齒如瓠犀。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譯:手指纖纖如嫩荑,皮膚白皙如凝脂,美麗脖頸像蝤蠐,牙如瓠籽白又齊,額頭方正眉彎細(xì)。

微微一笑酒窩妙,美目顧盼眼波俏。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

《詩經(jīng)·國風(fēng)·邶風(fēng)·擊鼓》 月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詩經(jīng)·國風(fēng)·陳風(fēng)》 譯:月亮出來,如此潔白光明,璀璨佳人,如此美貌動人。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釹,莫我肯顧,逝將去女,適彼樂土。

(魏風(fēng).碩鼠) 譯:老鼠老鼠,別再吃我的黍。多年侍奉你,可從不把我顧。

發(fā)誓要離開你,到那舒心地。(這里把剝削階級比作老鼠)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小雅。

鴻雁。斯干》 譯:潺潺的山澗水,深遠(yuǎn)的南山。

/search/folders?field=&kw=%E8%AF%97%E7%BB%8F&status=elite&rev=true&q=&from=&c2=0&range=&catalog=%E8%B5%84%E6%96%99&sort=。

4. 木瓜《詩經(jīng)國風(fēng)衛(wèi)風(fēng)》出自于哪里,是誰的故事

《國風(fēng)·衛(wèi)風(fēng)·木瓜》出自《詩經(jīng)》。為先秦時代鄭國華夏族民歌,作者不詳。

關(guān)于“誰的故事”,歷史上爭論很多,并沒有一致的說法。如:“美齊桓公說”、“男女相互贈答說”、“朋友相互贈答說”、“臣下報上說”、“諷衛(wèi)人以報齊說”、“諷刺送禮行賄說”、“表達(dá)禮尚往來思想說”等等?,F(xiàn)代學(xué)術(shù)界大多認(rèn)同為“男女相互贈答說”,認(rèn)為它是愛情詩,是一首描寫相悅的男女間物物相贈,以圖永遠(yuǎn)相好的詩歌。其中的“木瓜”、“瓊琚”等,都是文學(xué)意象,具有象征意義,并非具體之物。而其中的“我”、“之”也非特定的人物形象。

?

溫馨提示:
本文【木瓜詩經(jīng)國風(fēng)衛(wèi)風(fēng)錄音】由作者教培參考提供。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培訓(xùn)啦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若存在侵權(quán)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管理員或作者進行刪除。
我們采用的作品包括內(nèi)容和圖片部分來源于網(wǎng)絡(luò)用戶投稿,我們不確定投稿用戶享有完全著作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聯(lián)系我站將及時刪除。
內(nèi)容侵權(quán)、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Copyright @ 2025 培訓(xùn)啦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quán)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