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參考
教育培訓(xùn)行業(yè)知識型媒體
發(fā)布時間: 2022-10-06 00:18:02
周南:關(guān)雎,桃夭,芣苢,漢廣
召南:小星
邙風(fēng):燕燕,擊鼓(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式微,靜女
衛(wèi)風(fēng):碩人,氓,河廣,木瓜
王風(fēng):黍離
鄭風(fēng):狡童,子衿,出其東門,野有蔓草
魏風(fēng):伐檀,碩鼠
唐風(fēng):葛生
秦風(fēng):蒹葭,晨風(fēng),無衣
陳風(fēng):月出
小雅:鹿鳴,常棣,采薇,鴻雁,鶴鳴,小旻,蓼莪
大雅:文王,公劉
周頌:清廟
魯頌:駉
商頌:那
1.《詩經(jīng)?衛(wèi)風(fēng)?淇奧》
如切如磋①,如琢如磨②。
①[切、磋]本義是把骨角玉石加工制成器物,引申為學(xué)問上的商討研究。②[琢、磨]本義指制玉器時精細加工,比喻對德行或文章修飾使其精美。
2.《詩經(jīng)?衛(wèi)風(fēng)?木瓜》
投①我以木桃②,報③之以瓊瑤④。
①[投]這里指贈送。②[木桃]就是桃子。③[報]回贈。④[瓊瑤]美玉。
3.《詩經(jīng)?鄭風(fēng)?風(fēng)雨》
風(fēng)雨如晦①,雞鳴不已②。
①[如晦]昏暗得好像夜晚。②[已]止。
4.《詩經(jīng)?小雅?鹿嗚》
呦呦①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①[呦呦(yōuyōu) ]鹿嗚聲。
5.《詩經(jīng)?小雅?棠棣》
兄弟鬩①于墻,外御其侮。
全句的意思是,兄弟在家中爭吵,但對外來的入侵和侮辱卻共同抵御。①[鬩(xì)]爭吵。
《詩經(jīng)》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原本只稱做《詩》,儒家把它尊為經(jīng)典,故稱作《詩經(jīng)》。編成于春秋時代,共305篇。分為“風(fēng)”“雅”“頌”三大類:《風(fēng)》有十五國風(fēng),《雅》有《大雅》、《小雅》,《頌》有《周頌》、《魯頌》、《商頌》。
除《詩經(jīng)·鄭風(fēng)·子衿》、《詩經(jīng)·秦風(fēng)·蒹葭》、《詩經(jīng)·周南·關(guān)雎》、《詩經(jīng)·周頌·噫嘻》、《詩經(jīng)·小雅·采薇》、《詩經(jīng)·衛(wèi)風(fēng)·碩人》等名篇外,還有以下名篇名句:
1.《詩經(jīng)?衛(wèi)風(fēng)?淇奧》
如切如磋①,如琢如磨②。
①[切、磋]本義是把骨角玉石加工制成器物,引申為學(xué)問上的商討研究。②[琢、磨]本義指制玉器時精細加工,比喻對德行或文章修飾使其精美。
2.《詩經(jīng)?衛(wèi)風(fēng)?木瓜》
投①我以木桃②,報③之以瓊瑤④。
①[投]這里指贈送。②[木桃]就是桃子。③[報]回贈。④[瓊瑤]美玉。
3.《詩經(jīng)?鄭風(fēng)?風(fēng)雨》
風(fēng)雨如晦①,雞鳴不已②。
①[如晦]昏暗得好像夜晚。②[已]止。
4.《詩經(jīng)?小雅?鹿嗚》
呦呦①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①[呦呦(yōuyōu) ]鹿嗚聲。
5.《詩經(jīng)?小雅?棠棣》
兄弟鬩①于墻,外御其侮。
全句的意思是,兄弟在家中爭吵,但對外來的入侵和侮辱卻共同抵御。①[鬩(xì)]爭吵。
6.《詩經(jīng)?小雅?車舝(轄)》
高山①仰止,景行②行止。
①[高山]比喻道德崇高。②[景行]大路,比喻行為正大光明。
7.《詩經(jīng)?小雅?鶴嗚》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8.《詩經(jīng)?小雅?小旻》
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臨①深淵,如履②薄冰。
①[臨]來到。②[履]踩,走。
9.《詩經(jīng).小雅?伐木》
出自幽谷①,遷于喬木。
①[幽谷]深谷。
10.《詩經(jīng)?大雅?蕩》
靡①不有初,鮮②克③有終。
①[靡]沒有誰。②[鮮(xiǎn)]少。③[克]能。原句大意是沒有誰向善沒有一個開始,但很少能堅持到底。
<周頌 噫嘻>噫嘻成王,既昭假爾。
率時農(nóng)夫,播厥百谷。駿發(fā)爾私,終三十里。
亦服爾耕,十千維耦。<大雅 生民>厥初生民,時維姜嫄。
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無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載震載夙。
載生載育,時維后稷。誕彌厥月,先生如達。
不拆不副,無菑無害。以赫厥靈。
上帝不寧,不康禋祀,居然生子。誕寘之隘巷,牛羊腓字之。
誕寘之平林,會伐平林。誕寘之寒冰,鳥覆翼之。
鳥乃去矣,后稷呱矣。實覃實訏,厥聲載路。
誕實匍匐,克岐克嶷。以就口食。
蓺之荏菽, 荏菽旆旆。禾役穟穟,麻麥幪幪,瓜瓞唪唪。
誕后稷之穡,有相之道。茀厥豐草,種之黃茂。
實方實苞,實種實袖。實發(fā)實秀,實堅實好。
實穎實栗,即有邰家室。誕降嘉種,維秬維秠,維穈維芑。
恒之秬秠,是獲是畝。恒之穈芑7a64e59b9ee7ad9431333234323632,是任是負。
以歸肇祀。誕我祀如何?或舂或揄,或簸或蹂。
釋之叟叟,烝之浮浮。載謀載惟。
取蕭祭脂,取羝以軷,載燔載烈,以興嗣歲。昂盛于豆,于豆于登。
其香始升,上帝居歆。胡臭亶時。
后稷肇祀。庶無罪悔,以迄于今。
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
彼月而微,此日而微;今此下民,亦孔之哀。日月告兇,不用其行。
四國無政,不用其良。彼月而食,則維其常;此日而食,于何不臧。
燁燁震電,不寧不令。百川沸騰,山冢崒崩。
高岸為谷,深谷為陵。哀今之人,胡慘莫懲? 皇父卿士,番維司徒,家伯維宰,仲允膳夫,棸子內(nèi)史,蹶維趣馬,。
《關(guān)雎》
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zhuǎn)反側(cè)。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經(jīng)·國風(fēng)·秦風(fēng)·蒹葭》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詩經(jīng)·國風(fēng)·王風(fēng)·黍離》 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对娊?jīng)·國風(fēng)·王風(fēng)·采葛》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对娊?jīng)·國風(fēng)·鄭風(fēng)·子衿》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經(jīng)·小雅·采薇》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詩經(jīng)·小雅·鶴鳴》) 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对娊?jīng)·國風(fēng)·邶風(fēng)·擊鼓》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汝,莫我肯顧,逝將去女,適彼樂土。(魏風(fēng).碩鼠)
○葛覃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維葉萋萋。黃鳥于飛,集于灌木,其鳴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維葉莫莫。是刈是濩,為絺為绤,服之無斁。
言告師氏,言告言歸。薄污我私,薄浣我衣。害浣害否,歸寧父母。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1]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2]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3]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4]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5] 所謂伊人,在水之湄。[6]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7]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8]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9] 所謂伊人,在水之涘。[10]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11]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12]
《詩經(jīng)·邶風(fēng)·綠衣》譯文及賞析 【原文】 綠兮衣兮,綠衣黃里。
心之憂矣,曷維其已? 綠兮衣兮,綠衣黃裳。心之憂矣,曷維其亡? 綠兮絲兮,女所治兮。
我思古人,俾無訧兮。絺兮绤兮,凄其以風(fēng)。
我思古人,實獲我心?!绢}解】 執(zhí)政文化是政權(quán)的核心,是內(nèi)在的‘衣’(衣,里衣,即‘依據(jù)’),‘祿’是政權(quán)的紅利,是外在的‘裳’(裳,外衣,外在的),衣之于裳的關(guān)系猶如矛盾論中的“內(nèi)因和外因”之辯證關(guān)系。
本詩歌詩旨是:執(zhí)政文化核心是強國之內(nèi)因,‘衣’都皮之不存,外在的‘祿’又毛之焉附? 關(guān)于‘邶風(fēng)’。邶,周武王滅殷后,殷王僟之地朝歌,一分為三,東為鄘地、北為邶地、南為衛(wèi)地,其中邶地又用來安置殷王室及貴族,‘邶風(fēng)’反映的主要是亡國之思,這是‘邶風(fēng)’的主要特點,必須把握,亡國之音必須引以為戒,‘慎終追遠’是儒家治國安民之術(shù)基本戰(zhàn)略思想之一。
本詩成于公元前1043年武庚叛亂之后,最后一節(jié)‘絺兮绤兮,凄其以風(fēng),我思古人,實獲我心?!癁榭鬃犹砑又盼模约m殷商亡國之士的錯誤結(jié)論‘綠兮絲兮,女所治兮。
我思古人,俾無訧兮’。風(fēng)從‘周南’、‘召南’之德風(fēng)以正后,緊接著就是‘邶風(fēng)’,極為符合儒家‘慎終追遠’思想。
關(guān)于‘綠衣’,《毛詩序》云“綠,間色(即賤色之意)”,‘綠兮衣兮’即‘綠衣缺黃’的春秋筆法表達方式?!G衣缺黃,其國必亡’是孔子在本詩中,要闡述的真正中心論點。
皇權(quán)的正統(tǒng)顏色,自漢武帝“罷絀百家,獨遵儒術(shù)”后,一直定‘明黃’為皇家御用顏色,其理論是取《尚書·堯典》的孔子前敘‘欽明文,思安安’ 之‘明’,另取《周易·坤卦·六五》“黃賞元吉”之‘黃’?!S’為何意?《周易·坤卦·文言》云“君子‘黃’中通理,正位居之,美在其中,而暢于四支,發(fā)于事業(yè),美之至也。”
看大白菜,菜心為黃,才有勃勃生機之綠葉,去掉黃色菜心,綠葉自然無法完美白菜的形象。江山如處于菜心被去掉的險境,自有“有女懷春”之輩躍躍欲試而起“逐鹿中原”之心,其禍大焉! 【我的譯文】 國強要有依, 執(zhí)政為公國恒強。
憂愁我心者 文質(zhì)相克命不長? 國盛要有依 共榮同恥君恒王 憂愁我心者 共榮同恥核心亡? 周行文武道 滅商暴斂無常 我思文武王 “黃賞元吉”國運長。商為天道亡, 凄風(fēng)已令國民寒 我思堯舜禹 雅正‘欽明文,思安安’ 【賞析】 這是一首關(guān)于執(zhí)政文化能不能德行天下,將直接關(guān)系國家存亡的政論詩。
據(jù)歷史考古和歷史文獻記載,商王朝崇尚陪活葬制度,極其殘忍,對諸侯各國實行強佂暴斂,搞得烏煙瘴氣,民怨沸騰。治國理論是《歸藏易》:只崇尚坤道和自己的祖先,極度自私自利,這是商王朝滅亡的根本原因。
本詩是邶之風(fēng),講述殷余民經(jīng)武庚叛亂平息后,經(jīng)周公的德化,終于認識到《周易·坤卦·文言》云“君子‘黃’中通理,正位居之,美在其中,而暢于四支,發(fā)于事業(yè),美之至也?!钡牡览恚M而開始被周的文治武功所折服。
孔子通過加上的最后一節(jié)‘絺兮绤兮,凄其以風(fēng),我思古人,實獲我心?!盼模娼浜笕?,一定要牢記‘欽明文,思安安’的居安思危、按客觀規(guī)律做事、做人的道理。
本詩的譯文,詞不達意處在所難免,只因本詩的涵義非常豐富多彩,這是春秋筆法的奇妙之處,非我之過也。正如中國瓷之窯變,主要在于觸景生情和個人領(lǐng)悟運用之妙。
附錄:武庚叛亂 武庚(?—約前1039年),商紂王之子,幼時聰明好學(xué)。約公元前1046年2月底,商亡周立。
武庚管理殷余民,殷民大悅。武王為防武庚叛亂,又在朝歌周圍設(shè)邶、衛(wèi)三國。
朝歌以東設(shè)衛(wèi)國,使管叔由管徒封衛(wèi),朝歌西與南為,使蔡叔由徒蔡封;朝歌以北為邶,使霍叔自霍徒封邶。共同監(jiān)視武庚。
此時,武庚留居在紂宮(今淇縣城內(nèi)的西壇、三海一帶)續(xù)殷祀。殷亡第四年,(公元前1043年)周武王姬發(fā)駕崩,兒子周成王姬誦年幼(13歲),武王之弟周公旦代成王掌管國事。
對此,管叔、蔡叔皆不滿,散布周公想篡位之謠言,并串聯(lián)武庚起兵反叛。周公和召公為保周江山,“內(nèi)弭父兄,外撫諸侯”,周公以成王命率軍東征,伐朝歌叛軍,武庚兵敗被誅。
周公又殺管叔、放蔡叔、貶霍叔,將朝歌“殷頑”遷于洛陽管教之。武庚之亂后,使周初統(tǒng)治都更深刻地認識到封建親戚、蕃屏周室的重要性。
在武王分封的基礎(chǔ)上,周分、成王再次大規(guī)模分封諸侯。相傳周公分封七十一國,其中有五十三人是姬姓子弟,他們都是文王、武王和周公的后人,如文王之弟封于東虢、西虢,文王之子封于邗、晉、應(yīng)、韓;周公之子封于凡、蔣、邢、茅、砟、祭。
原來屬于武庚的封和殷遺民被一分為二,一部分紂兄微子啟,他在滅商后投降周,也未卷入叛亂,因此封于商丘,國號宋。另一部分封給成王的叔父康叔,在殷商故墟。
國號衛(wèi)。此外,還有一些異姓貴族為周公、成王所封。
兩次分封,不僅使周人鞏固了在原屬殷商的廣大地區(qū)的統(tǒng)治,而且擴大了周人的勢力和影響,使周成為國力和疆域遠遠超過商朝的強大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