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參考
教育培訓(xùn)行業(yè)知識型媒體
發(fā)布時間: 2022-09-27 09:30:01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guān).
——李白《關(guān)山月》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guān).
——唐 王之渙《涼州詞》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靜宜樵隱度,遠與車馬隔.--------唐 錢起 【藍田溪雜詠二十二首·板橋】
莫怪夕陽歸獨后,早梅喚我度溪橋.陸游 數(shù)日暄妍頗有春意予閑居無日不出游戲作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王昌齡《出塞》)
雪盡翻風暖,寒收度月涼.【唐】孟貫 歸雁
學(xué)得丹青數(shù)萬年,人間幾度變桑田.太白山玄士 【畫地吟】
鳴珂屢度章臺側(cè),細蹀經(jīng)向濯龍傍.:【唐】 作者:【楊師道】 詠馬
疏星淡月,斷云微度.萬里江山知何處? 白居易 《長恨歌》
東風幾度出妝臺,雨潤紅唇帶露開
閑云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王勃,《滕王閣序》結(jié)尾的的《滕王閣》詩
金繩開覺路,寶筏度迷川.【唐】李白 春日歸山寄孟浩然
別來幾度春風換,標格而今似舊無.元·段克己 憶梅
遙聞會稽美,且度耶溪水.李白 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
關(guān)于“度”的詩句有: 度嶺方辭國,停軺一望家。
— —唐代:宋之問《度大庾嶺》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 —宋代:辛棄疾《青玉案·元夕》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唐代:王昌齡《出塞二首·其一》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guān)。
— — 唐代:李白《關(guān)山月》桑條索漠楝花繁,風斂余香暗度垣?!?—宋代:王安石《書湖陰先生壁》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guān)。
— —唐代:王之渙《涼州詞二首》小山重疊金明滅,鬢云欲度香腮雪?!?—唐代:溫庭筠《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木落雁南度,北風江上寒。
— —唐代: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懷》今日江頭兩三樹,可憐和葉度殘春?!?—唐代:元稹《離思五首》夜牧牛,牧牛度村谷。
— —唐代:李涉《牧童詞》1、宋之問《度大庾嶺》 原詩如下:度嶺方辭國,停軺一望家?;觌S南翥鳥,淚盡北枝花。
山雨初含霽,江云欲變霞。但令歸有日,不敢恨長沙。
譯文:我離開京城剛剛度過大庾嶺,便停下車子,再次回首遙望我的家鄉(xiāng)。我的魂魄追隨著從南方向北奮飛的鳥兒,望著那向北而開的花枝,眼淚為之流不止。
山間連綿陰雨剛剛有了一點停止的意思,江上的云彩亦微有化作云霞的趨勢。只要有重回長安的機會,我是不敢像賈誼那樣因為被貶而感到遺憾的。
2、辛棄疾《青玉案·元夕》 原詩如下: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zhuǎn),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譯文:像東風吹散千樹繁花一樣,又吹得煙火紛紛,亂落如雨。豪華的馬車滿路芳香。
悠揚的鳳簫聲四處回蕩,玉壺般的明月漸漸西斜,一夜魚龍燈飛舞笑語喧嘩。美人頭上都戴著亮麗的飾物,笑語盈盈地隨人群走過,身上香氣飄灑。
我在人群中尋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頭,不經(jīng)意間卻在燈火零落之處發(fā)現(xiàn)了她。3、王昌齡《出塞二首·其一》 原詩如下: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譯文:依舊是秦漢時期的明月和邊關(guān),守邊御敵鏖戰(zhàn)萬里征人未回還。
倘若龍城的飛將衛(wèi)青如今還在,絕不許匈奴南下牧馬度過陰山。4、李白《關(guān)山月》 原詩如下: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guān)。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zhàn)地,不見有人還。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yīng)閑。譯文:一輪明月從祁連山升起,穿行在蒼茫云海之間。
浩蕩的長風吹越幾萬里,吹過將士駐守的玉門關(guān)。當年漢兵直指白登山道,吐蕃覬覦青海大片河山。
這里就是歷代征戰(zhàn)之地,出征將士很少能夠生還。戍守兵士遠望邊城景象,思歸家鄉(xiāng)不禁滿面愁容。
此時將士的妻子在高樓,哀嘆何時能見遠方親人。5、王安石《書湖陰先生壁》 原詩如下:茅檐長掃凈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桑條索漠楝花繁,風斂余香暗度垣。
黃鳥數(shù)聲殘午夢,尚疑身屬半山園。譯文:茅草房庭院經(jīng)常打掃,潔凈得沒有一絲青苔。
花草樹木成行成壟,都是主人親手栽種。庭院外一條小河保護著農(nóng)田,并且環(huán)繞著農(nóng)田;兩座大山打開門來為人們送去綠色。
桑樹枝葉繁茂,楝花也十分繁盛。清風吹送楝花余香,悄悄地送過墻頭。
黃鶯幾聲清脆的啼叫,驚醒了我的午覺。一夢醒來,我恍恍惚惚還覺得自己好像仍然在舊日所住的半山園中。
6、王之渙《涼州詞二首》 原詩如下: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guān)。
單于北望拂云堆,殺馬登壇祭幾回。漢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親歸去來。
譯文:縱目望去,黃河漸行漸遠,好像奔流在繚繞的白云中間,就在黃河上游的萬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門關(guān)聳峙在那里,顯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楊柳曲去埋怨春光遲遲不來呢,原來玉門關(guān)一帶春風是吹不到的??! 突厥首領(lǐng)來到中原求和親,北望自己的領(lǐng)土,看到了邊界以北的拂云堆神祠,回想昔日曾經(jīng)多次在此殺馬登臺祭祀,然后興兵犯唐,頗有幾分躊躇滿志。
但現(xiàn)在唐朝天子神武超絕,不肯與突厥和親,此次中原之行只好無功而返。7、溫庭筠《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 原詩如下:小山重疊金明滅,鬢云欲度香腮雪。
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照花前后鏡,花面交相映。
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譯文:眉妝漫染,疊蓋了部分額黃,鬢邊發(fā)絲飄過。
潔白的香腮似雪,懶得起來,畫一畫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遲遲。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對了前鏡,又對后鏡,紅花與容顏,交相輝映,剛穿上的綾羅裙襦,繡著一雙雙的金鷓鴣。
8、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懷》 原詩如下:木落雁南度,北風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遙隔楚云端。
鄉(xiāng)淚客中盡,孤帆天際看。迷津欲有問,平海夕漫漫 譯文:樹葉飄落大雁飛向南方,北風蕭瑟江上分外寒冷。
我家在曲曲彎彎襄水邊,遠隔楚天云海迷迷茫茫。思鄉(xiāng)的眼淚在旅途流盡,看歸來的帆在天邊徜徉。
風煙迷離渡口可在何處,茫茫江水在夕陽下蕩漾。9、元稹《離思五首》 原詩如下:自愛殘妝曉鏡中,環(huán)釵漫篸綠絲叢。
須臾日射胭脂頰,一。
關(guān)于“度”的詩句有:
度嶺方辭國,停軺一望家?!?—唐代:宋之問《度大庾嶺》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宋代:辛棄疾《青玉案·元夕》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唐代:王昌齡《出塞二首·其一》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guān)?!?— 唐代:李白《關(guān)山月》
桑條索漠楝花繁,風斂余香暗度垣。— —宋代:王安石《書湖陰先生壁》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guān)?!?—唐代:王之渙《涼州詞二首》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云欲度香腮雪。— —唐代:溫庭筠《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
木落雁南度,北風江上寒?!?—唐代: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懷》
今日江頭兩三樹,可憐和葉度殘春?!?—唐代:元稹《離思五首》
夜牧牛,牧牛度村谷。— —唐代:李涉《牧童詞》
1、宋之問《度大庾嶺》
原詩如下:
度嶺方辭國,停軺一望家。
魂隨南翥鳥,淚盡北枝花。
山雨初含霽,江云欲變霞。
但令歸有日,不敢恨長沙。
在檢查學(xué)生默寫古詩文時,發(fā)現(xiàn)有些學(xué)生總是記錯“度”和“渡”,據(jù)調(diào)查能寫對的學(xué)生也是死記硬背的。這說明學(xué)生沒有從根本上弄清這兩個字的用法,以至于不能正確識記。
“度”和“渡”是古今字,先有“度”后有“渡”,在“渡”之前,凡是表示“過”的意思,一概用“度”?!岸伞弊殖霈F(xiàn)后,“度”所承擔的任務(wù),一部分轉(zhuǎn)給了“渡”字,其中“濟”這一義項,由“渡”承擔,這一意義上的區(qū)別,可以幫助識記古詩文中的“度”和“渡”。例:
①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guān)。(王之渙《涼州詞》)
②木落雁南度,北風江上塞。(孟浩然《早塞江上有懷》)
③萬里赴戎機,關(guān)山度若飛。(《木蘭詩》)
④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guān)。(李白《關(guān)山月》)
⑤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秦觀《鵲橋仙》)
⑥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胃長林梢。(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⑦將登太行雪滿山,欲渡黃河冰塞川。(李白《行路難》)
⑧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李白《渡荊門送別》)
⑨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諸葛亮《出師表》)
⑩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李清照《如夢令》)
以上幾個例句中,“度”和“渡”都是“過”的意思,例句①至⑤不是過江過河與水無關(guān)皆用“度”,例句⑥至⑩有渡水之意皆用渡。例句⑤中之所以用“度”,應(yīng)是古人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天文學(xué)知識,知道“銀河”名雖為“河”其實無水,故用“度”。
按照上述方法,即使是沒有學(xué)過的古詩文,也能分清該用“度”還是“渡”了。
舉例如下:
①飲馬(du)秋水,水寒風似刀。(王昌齡《塞下曲》)
②云霞出海曙,梅柳(du)江春(杜審言《和晉陵陸丞早春游望》)
③道遇水,定伯令鬼先(du)……定伯自(du)。(干寶《宋定伯捉鬼》)
例句①中(du)后接“秋水”故應(yīng)填“渡”。
例句②意思是早春渡江而來,為新梅綠柳染上了一層淡綠,因“過”的是“江”,用“渡”。
例句③中宋定伯“過”的是“河”與水有關(guān),也用“渡”。
④今年歡笑復(fù)明年,秋月春風等閑(du)(白居易《琵琶行》) 此句過的是時間,故應(yīng)為“度”。
⑤邊庭飄搖那可(du),絕域蒼茫更何有?。ǜ哌m《燕歌行》) ⑥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du)陰山。(王昌齡《出塞》)
例句⑤⑥中都與水無關(guān),故應(yīng)為“度”。
另外,指“停船處”,皆用“渡”。
①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韋應(yīng)物《滁州西澗》)
②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王維《歸篙山作》)
③渡頭馀落日,墟里上孤煙。(王維《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④高風漢陽渡,初日郢門山。(溫庭筠《送人東游》)
(漢陽渡:古渡口名,在今湖北省漢陽,這兩句詩寫出了舟行迅疾,從漢陽出發(fā)很快就能抵達郢門山)
需要注意的是,現(xiàn)代漢語中,“度”和“渡”的用法與古詩詞中有所不同。在現(xiàn)代漢語中,“度”和“渡”逐漸形成了這樣的分工:“度”的對象是時間,如“度日如年”、“度假”等,“渡”的對象是空間,如“橫渡長江”、“擺渡”、“渡過難關(guān)”。要區(qū)別二者之間的用法,有一個簡單的方法:“度”是自然而然的,非度不可的,比如春節(jié)到了,你不想度也得度春節(jié);而“渡”則須是主觀努力,沒有船就不能渡河。要“渡過難關(guān)”也得群策群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