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參考
教育培訓(xùn)行業(yè)知識型媒體
發(fā)布時間: 2022-07-30 06:18:01
江南才子蘇東坡,已好久沒有與自幼出家的佛印,在一起作詩對句了。這一天,蘇東坡親自步行到佛印的寺院,見到佛印就談笑風(fēng)生,一再要求與其作詩對句。佛印扭不過只好答應(yīng)。
他倆來到上房,佛印叫徒兒泡上茶,兩人對面而坐。
蘇東坡?lián)屜日f:念善填平滄海。佛印對到:生惡地動山搖。
蘇又說:心地拳大小,唯撐大千界。印對:大千微塵子,風(fēng)吹飄虛空。
隨之蘇說:道道不離方寸間,人歇名號不得閑。印對是:所動皆是妄心造,無生涅槃何有心。
蘇接著說:唯佛亦有三不度(無緣、無善、無信)。印對說:名號無別度盡人。
兩人都相視之一笑,喝了口茶繼續(xù)對句。
蘇說:六度萬行增智慧。印對說:凡夫唯住名號中。
蘇問?。耗闾焯煨谐帜罘饐幔坑〈鹫f:吃喝睡覺樣樣作,時時唯佛在念我。
蘇又問:何知是佛在念你?印答說:是佛住在心想中。
蘇又問說:我也按佛經(jīng)中說去認(rèn)真修行,可就是心中老是疑,往生不得決定?
印回答說:讀懂自己,法要契機(jī),不順佛愿,何生決定。
蘇至心請教說:何順佛愿往生決定?印答說:專念名號,佛施決定。
蘇東坡非常滿意感謝佛印的開示,隨口而說:生死只當(dāng)風(fēng)吹帽,無懼無恐平常心。
佛印聽后笑笑回對說:風(fēng)吹光頭本無帽,不念生死何有心。
吾有兩間房,一間賃與轉(zhuǎn)輪王,有時拉出一線路,天下妖魔不敢當(dāng)?!鹩?/p>
吾有一張琴,五條絲弦藏在腹,有時將來馬上彈,盡出天下無聲曲?!K軾
在宋代的筆記文中有一個特別好的故事記載。又是說到蘇東坡和佛印,這一對冤家經(jīng)常共同出游,看到很多的世象情景,但他們有自己的解讀。有一天兩人結(jié)伴出游,走到一個隨隨便便的木匠鋪,看見這個木匠呢正在那兒做家具,拿出一個墨盒,啪一彈墨線,佛印一見,馬上就拿起這個墨盒來,做了一首詩:吾有兩間房,一間賃與轉(zhuǎn)輪王,有時拉出一線路,天下妖魔不敢當(dāng)。
這話說的是墨盒,他說我的這個房子,有一間租給了轉(zhuǎn)輪王,墨盒里不是有個輪子嗎,然后能把這線給拉出來,他說我拉出一線路的時候,天下妖魔不敢當(dāng),為什么呢?這個墨線就是所謂規(guī)矩的矩,這一彈它給出來的就是正直,墨線代表的就是正直與準(zhǔn)則。所以他說在這樣的一個正直與準(zhǔn)則的標(biāo)準(zhǔn)制衡之下,所有的妖魔鬼怪是不能出來的。這就是人心中的這間房,要有一把尺子,要有公正,做人要有底線,要不超越,這才能夠做到這個世界上行為的守則。
接著蘇東坡就說:吾有一張琴,五條絲弦藏在腹,有時將來馬上彈,盡出天下無聲曲。蘇東坡說我也有一樣?xùn)|西,不是墨盒而是一架琴。那么五條琴弦都藏在我的肚子里,有時將來就是我自己隨心所至的時候,拿出來就彈,其實你們別人聽不到,我的心智可以聽到的聲音是盡出天下無聲曲。那么無聲的音樂,是至極的天籟,這架琴是什么,這就是我們所說的人心中感性的歡欣。每到一個風(fēng)景,每到一處地方,心中有一種悲憫之情,有一種歡欣之意可以流露出來。
其實蘇軾與佛印分別代表了中國給人格理想上的兩個支點,這就叫做依于仁,游于藝。依于仁,就是指一個君子內(nèi)心要有仁愛的準(zhǔn)則,這是一種標(biāo)準(zhǔn),象一個墨盒彈出的墨線一樣,清清楚楚不容置疑,擺在那里作為底線;而游于藝就是人的自由境界,這個藝是藝術(shù)的藝,也就是蘇東坡心中的那架琴,一個人有了這樣一種心游萬仞可以憑借的音樂,那么他在一個寂寞的世界上,他還會不甘嗎?那么他面對所有紛紜的世象時候,他不能超越嗎?
佛印的詩作為謎語謎底就是墨盒(墨斗)
、“尸骨”未寒 一天,蘇軾和佛印乘船游覽西湖,蘇軾有心捉弄佛印,抬頭看見河邊一只狗叼著根骨頭,便寫道:“狗啃河上(和尚)骨?!狈鹩⒃娋鋪G入水中,隨即答道:“水漂東坡詩(尸)?!?/p>
其人之計 蘇軾摯友佛印,雖是出家人,卻頓頓不避酒肉。這日,佛印煎了魚下酒,正巧蘇軾登門來訪。佛印急忙把魚藏在大磬(木魚)之下。蘇軾早已聞到魚香,進(jìn)門不見,想起當(dāng)日遭黃庭堅詐戲,心里一轉(zhuǎn)計上心來,故意說道:“今日來向大師請教,向陽門第春常在的下句是什么?”佛印對老友念出人所共知的舊句深感詫異,順口說出下句:積善人家慶有余。蘇軾撫掌大笑:“既然磬(慶)里有魚(余),那就積點善,拿來共享吧”
巫山河水 一次,蘇軾約其弟蘇轍并佛印大師。三人結(jié)伴同游,佛印即興出句:無山得似巫山好。關(guān)鍵在“無”、“巫”諧音。蘇轍對上:何葉能如荷葉圓。蘇軾聽了,對弟弟說:以“何荷”對“無巫”的諧音,固然不錯,但改作這樣是否更好些:何水能如河水清。佛印與蘇轍聽了,表示贊同,以“水”對“山”,勝在對仗更加工穩(wěn)。
宋朝和尚佛印寫了一首《酒色財氣》詩
酒色財氣四道墻,人人都在里邊藏,
若是誰能跳過去,不是神仙也壽長。
南宋時出現(xiàn)題為宋蘇軾撰的《東坡居士佛印禪師語錄問答》,所記皆為蘇軾與佛印禪師往復(fù)之語。
狗啃和尚骨
有一天,蘇軾和佛印一起泛舟湖上,一邊看風(fēng)景一邊喝酒吃肉,十分快哉。兩人說笑間,蘇軾突然看到岸邊有一條狗在啃骨頭,于是靈機(jī)一動,給佛印出了個上聯(lián)“狗啃河上骨”,這個上聯(lián)一語雙關(guān),其實是“狗啃和尚骨”,佛印聽了卻不答話,尋思了片刻,將手中的扇子扔進(jìn)了河里,這扇子是蘇軾送給他的,上面還有坡仙提的詩,蘇軾愣了片刻后哈哈大笑,原來,佛印已經(jīng)用行動做出了回答“水流東坡詩(尸)”。
東坡吃草
又一日,蘇軾去金山寺找佛印游玩,到了之后卻發(fā)現(xiàn)佛印不在,開門的是個小沙彌,蘇軾平日里跟佛印斗嘴總是吃虧,這次看他不在,就存心想要逗一下這個小沙彌,于是開口問道:“禿驢何在?“沒想到這小沙彌跟師傅一樣,十分機(jī)靈,他左顧右盼,正好看見有一頭驢在不遠(yuǎn)處吃草,于是指了指那頭驢對蘇軾說到:”東坡吃草?!疤K軾啞然失笑,果然是有其師必有其徒啊。
一天,兩人又在一起打坐。蘇軾問:你看看我像什么?。糠鹩≌f:我看你像尊佛。蘇軾聽后大笑,對佛印說:你知道我看你坐在那兒像什么?就活像一攤牛糞。這一次,佛印又吃了啞巴虧。
蘇軾回家就在蘇小妹面前炫耀這件事。
蘇小妹冷笑一下對哥哥說,就你這個悟性還參禪呢,你知道參禪的人最講究的是什么?是見心見性,你心中有眼中就有。佛印說看你像尊佛,那說明他心中有尊佛;你說佛印像牛糞,想想你心里有什么吧!
(二)蘇東坡和黃庭堅住在金山寺中。有一天,他們打面餅吃。二人商量好,這次打餅,不告訴寺中的佛印和尚。過了一會兒,餅熟了,兩人算過數(shù)目,先把餅獻(xiàn)到觀音菩薩座前,殷勤下拜,禱告一番。不料佛印預(yù)先已藏在神帳中,趁二人下跪禱告時,伸手偷了兩塊餅。蘇軾拜完之后,起身一看,少了兩塊餅,便又跪下禱告說:“觀音菩薩如此神通,吃了兩塊餅,為何不出來見面?”
佛印在帳中答道:“我如果有面,就與你們合伙做幾塊吃吃,豈敢空來打擾?”
(三)蘇東坡在杭州,喜歡與西湖寺僧交朋友。他和圣山寺佛印和尚最要好,兩人飲酒吟詩之余,還常常開玩笑。
佛印和尚好吃,每逢蘇東坡宴會請客,他總是不請自來。有一天晚上,蘇東坡邀請黃庭堅去游西湖,船上備了許多酒菜。游船離岸,蘇東坡笑著對黃庭堅說: “佛印每次聚會都要趕到,今晚我們乘船到湖中去喝酒吟詩,玩?zhèn)€痛快,他無論如何也來不了啦?!闭l知佛印和尚老早打聽到蘇東坡要與黃庭堅游湖,就預(yù)先在他倆沒有上船的時候,躲在船艙板底下藏了起來。
明月當(dāng)空,涼風(fēng)送爽,荷香滿湖,游船慢慢地來到西湖三塔,蘇東坡把著酒杯,拈著胡須,高興地對黃庭堅說:“今天沒有佛印,我們倒也清靜,先來個行酒令,前兩句要用即景,后兩句要用‘哉’字結(jié)尾?!秉S庭堅說:“好吧!”蘇東坡先說:“浮云撥開,明月出來,天何言哉?天何言哉? ”黃庭堅望著滿湖荷花,接著說道:“蓮萍撥開,游魚出來,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
這時候,佛印在船艙板底下早已忍不住了,一聽黃庭堅說罷,就把船艙板推開,爬了出來,說道:“船板撥開,佛印出來,憋煞人哉!憋煞人哉!”
蘇東坡和黃庭堅,看見船板底下突然爬出一個人來,嚇了一大跳,仔細(xì)一 看,原來是佛印,又聽他說出這樣的四句詩,禁不住都哈哈大笑起來。
蘇東坡拉著佛印就坐,說道:“你藏得好,對得也妙,今天到底又被你吃上了!” 于是,三人賞月游湖,談笑風(fēng)生。
是《佛與牛糞》的故事:
有一次,東坡到金山寺與佛印一起坐禪。坐了一個時辰,東坡覺得身心通暢,內(nèi)外舒泰,便忍不住問禪?。骸岸U師,你看我坐禪的樣子如何?”
佛印看了一下東坡,點頭贊道:“像一尊佛?!睎|坡非常高興,佛印隨口也問東坡:“你看我的坐姿如何?”蘇東坡揶揄地說:“像一堆糞!”。佛印聽了,并不動氣,只是置之一笑。
東坡高興的回家,告訴蘇小妹說:“我今天贏了佛印禪師!”蘇小妹頗不以為然的說:“哥哥,其實今天輸?shù)氖悄?。禪師的心中有佛,所以才看你如佛;你心中有糞,所以才視禪師為糞。
擴(kuò)展資料:
賞析:
外境本無好壞美丑,好壞美丑全起于我們的自心。同樣的事物同樣的人,在不同的人眼中就有不同的印象和評價。有一個神父走進(jìn)一間酒吧,一個人看到了就批評道:“看看,現(xiàn)在的神父也如此墮落了?!倍硪粋€人卻贊嘆道:“哎呀,神父多么慈愛,竟然肯來酒吧這種地方度人?!?/p>
因此,佛教就認(rèn)為:無境唯心。就是說,一切外境感受并沒有真實體,只是依賴于人的主觀意識存在,外境是主觀意識的影現(xiàn)。
所以善良的心,看別人也總是充滿善良的;美麗的心,則隨時隨處可以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同樣,仇恨的心看人,大都是那么可恨,抱怨的心也永遠(yuǎn)可以找到值得抱怨的理由。
因此,我們身邊的人和事,都是我們自己的鏡子,用來照出我們自己的內(nèi)心。如果你認(rèn)為你的伴侶有許多缺點,那是因為你有許多缺點;如果你認(rèn)為你的孩子叛逆不可救藥,是因為你自己還沒有學(xué)會作合格的父母。
如果你認(rèn)為你的朋友們都忘恩負(fù)意,你一定也是個忘恩負(fù)意的人;如果你認(rèn)為總有人在與你爭斗作對,其實是你自己的心不肯遠(yuǎn)離爭斗。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文學(xué)家、書法家、畫家。
嘉祐二年(1057年),蘇軾進(jìn)士及第。宋神宗時曾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元豐三年(1080年),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tuán)練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學(xué)士、侍讀學(xué)士、禮部尚書等職,并出知杭州、潁州、揚(yáng)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黨執(zhí)政被貶惠州、儋州。宋徽宗時獲大赦北還,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時追贈太師,謚號“文忠”。
蘇軾是北宋中期的文壇領(lǐng)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縱橫恣肆;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fēng)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其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
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亦善書,為“宋四家”之一;工于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傳世。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蘇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