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啦 詩詞學習 > 詩詞大全

古詩鑒賞網(wǎng)站古詩詞鑒賞

教培參考

教育培訓行業(yè)知識型媒體

發(fā)布時間: 2022-07-27 22:43:12

1.有沒有關于古詩詞賞析的網(wǎng)站

/shici/songci/index.htm宋詞賞析 /pmzh/pmzh_b/pmzh_b000.htm 古詩欣賞 /pmzh/pmzh_b/pmzh_b5/pmzh_b501.htm歷代婉約詩詞選 /index1.htm唐詩宋詞。

2.【高中古詩詞鑒賞題要有答案的20篇以上】

2010年高考題(10年全國卷Ⅰ)12.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詠素蝶詩 劉孝綽隨蜂繞綠蕙,避雀隱青薇.映日忽爭起,因風乍共歸.出沒花中見,參差葉際飛 .芳華幸勿謝,嘉樹欲相依.{注}劉孝綽(481-539):南朝梁文學家,彭城*(今江蘇徐州)人.文名頗盛,因恃才傲物,而為人所忌恨,仕途數(shù)起數(shù)伏.(1)這首詠物詩描寫了素蝶的哪些活動?是怎樣描寫的?(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提示】追隨著蜜蜂圍繞著綠色的蕙蘭飛,為了躲避黃雀藏在綠葉之中,在太陽的映照之下忽然爭著飛起,趁著風一起歸去.在花中出沒,順著高低不同的綠葉飛翔.寫了素蝶的遠近高低不同方位的動作,采用細節(jié)描寫,以蜂、雀、日、風、花、葉作襯托.(2)這首詩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提示】托物言志,寫自己徒負才華,只能追隨他人,仕途起起伏伏,不能為人賞識,施展才能.(10年全國卷Ⅱ)12.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夢中作①歐陽修夜涼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種花.棋罷不知人換世②,酒闌③無奈客思家.【注】①本詩約作于皇佑元年(1049),當時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貶謫到潁州.②傳說晉時有一人進山砍柴,見兩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觀,等一盤棋結柬,斧已攔掉.回家后發(fā)現(xiàn)早已換了人間.③酒闌:酒盡. (1)這首詩表現(xiàn)了作者什么樣的心情?答; (2)你認為這首詩在寫作上有什么特色?答: (1)解析:本題考查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 “路暗花迷”表現(xiàn)了作者對前途的迷茫,結合注釋可知這是因為仕途失意所致,“無奈”“思家”等詞語則表現(xiàn)了無可奈何之情和渴望回家之情,故答案為:表現(xiàn)了①因仕途失意而對前途憂慮和無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脫離官場返回家鄉(xiāng)的心情(2)解析本題考查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本詩最明顯的寫作特色是四個場景組合在一起,一句一個場景;夜、笛、千山月,路、百種花,這些景物表達了作者對前途的迷茫,是以景寫情,情景交融;在修辭上使用了工整的對仗.故答案為:①一句一個場景;②以景寫情,情景交融;③對仗十分工巧.(10年北京卷)13.讀下面這首詩,完成1,2題.(7分)古風 (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風飄大荒寒.榮華東流水,萬事皆波瀾.白日掩徂暉①,浮云無定端.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棲鴛鸞③.且復歸去來,劍歌《行路難》. 注:①徂輝:落日余暉.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 ③鴛鸞:傳說中與鳳凰同類,非梧桐不止,非練食不食,非醴泉不飲.①下列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前四句,寫詩人等高望遠,看到天高地闊、霜染萬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詩昂揚奮發(fā)的基調. B.詩中“榮華東流水”與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中的“古來萬事東流水”表達的意思有相似性.C.七、八句借助于描寫白日將盡、浮云變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的表達了詩人對世事人生的感受.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應棲息于梧桐的鴛鸞竟巢于惡樹之中,而燕雀卻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②結合全詩,簡述結尾句“劍歌行路難”所表達的細想感情.(4分)這是李白詩“登高望四海①”(《古風》其三十九).這首詩與《行路難》是同時期的作品.詩中借景寓情,抨擊統(tǒng)治者的昏庸腐敗.“梧桐巢燕雀,枳棘棲鴛鸞”,就是對權貴當?shù)?、才能之士被壓抑的混亂現(xiàn)象的揭露.①、四海,指天下.②、漫漫,廣闊無邊.③、被,覆蓋.大荒,廣闊的原野.兩句意為:秋霜覆蓋,萬物凋零;北風飄拂,原野荒寒.④、兩句意為:榮華富貴象東流水一樣,轉瞬消逝;人間萬事如波浪起伏,變化多端.⑤、徂(cú)暉,夕陽的余輝.⑥、幟棘,有刺的灌木.鴛,通“鵷”.相傳鵷雛非梧桐不棲.兩句意為:梧桐本是鴛鸞棲息的樹木,現(xiàn)在卻被燕雀在上面作窠;幟棘本是燕雀集聚的地方,現(xiàn)在反成了鴛鸞棲身之處.⑦、歸去來,回去吧.東晉詩人陶明淵明不愿逢迎權貴,棄官還鄉(xiāng),曾作《歸去來辭》.《行路難》,樂府“雜曲歌辭”調名.兩句意為:還是回家去吧,彈劍高歌《行路難》.參考答案:(1)(3分) A(2)(4分)要點:對榮華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對黑白顛倒、小人得志的社會現(xiàn)實的不滿;對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自身遭際的激憤. (10年山東卷)14.閱讀下面這首古詩,回答問題.(8分)詠懷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林中有奇鳥,自言是鳳凰.清朝飲醴泉,日夕棲山岡.高鳴徹九州,延頸望八荒.適逢商風①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侖西,何時復回翔.但恨處非位,愴悢②使心傷.[注]①商風:秋風. ②愴悢(liàng):悲傷.(1)詩中“清朝飲醴泉,日夕棲山岡.高鳴徹九州,延頸望八荒”四句體現(xiàn)了“鳳凰”怎樣的品性?(3分)(2)這首詩整體上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表達了怎樣的情感?請作簡要分析.(5分)譯文:據(jù)說在山間樹林中有一種奇異的鳥,自己說是“鳳凰”.清晨醒來喝的是甘甜的泉水,傍晚棲息在高高的山崗上.它一聲高吭的鳴叫可以響徹九州大地,伸長脖子可以遠望到最。

3.古詩詞鑒賞

這是我們學校用的資料,一個超猛的老師編的,如果你增加懸賞分,我有更詳細資料 怎樣鑒賞古詩詞(一) 寧波萬里國際學校 高三語文備課組 一.明確鑒賞要求 《考試說明》對古代詩詞的鑒賞要求是:1“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2“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

二.分辨古詩類別 要很好地鑒賞古詩詞,必須辨別不同題材的詩詞,能對具體的詩詞作出準確的判斷,常見的有如下幾種題材的詩: 1、愛情詩,這是以愛情(包括悼亡)為題材的詩,也稱“情歌”、“閨怨詩”。愛情詩自《詩經(jīng)》起,源遠流長,主要描寫男女愛慕之情和愛情生活,或抒發(fā)離別相思之情。

如《兼葭》、《迢迢牽牛星》、《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李商隱)、《鵲橋仙》(“纖云弄巧”秦觀)等等。2004年浙江卷《菩薩蠻 李白》亦屬于這一類。

2、諷刺詩,這是以嘲諷或勸喻手法,揭露社會黑暗、世態(tài)炎涼,表達人民或正人直士呼聲的詩歌,亦稱“諷喻詩”,有時也稱“政治諷刺詩”。諷刺詩同樣源遠流長,自《詩經(jīng)》起直到現(xiàn)代從未消失。

如《碩鼠》、《伐檀》、《蜂》(唐·羅隱)、《題臨安邸》(南宋·林升)等等。2004年春季高考北京卷陸龜蒙的《新沙》就屬于這一類。

3、哲理詩,這是一種通過對具體事物的描述、議論,來寄寓或闡發(fā)某種哲理的詩歌。有的點明主題,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

著名的如蘇軾的《題西林壁》、《琴詩》等。此外,有些詩本身不是哲理詩,只是其中有的詩句富有哲理,如“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等,這類詩不歸入哲理詩范疇。

4、送別詩,這也是最早出現(xiàn)、最為常見的題材之一,主要抒寫離情別恨,或用以激勵勸勉,或用以表達深情厚誼,或用以抒發(fā)別離之愁。因為送別常與登山臨水相聯(lián)系,故又稱“山水送別詩”。

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送孟浩然之廣陵》(李白)、《別董大二首》(高適)等。2001年全國卷中的《賦得暮雨送李胄》(韋應物)屬于這類詩。

5、記行詩又稱記游詩、行旅詩。這類詩或描述個人游歷見聞感受,或表現(xiàn)思親懷鄉(xiāng)之情,敘事與抒情相結合。

其內容描寫離不開山水,所以又稱“山水記行詩”。這與純粹的山水詩略有區(qū)別,是“以記行抒情”為主的。

如杜甫的《旅夜抒懷》、馬致遠的《秋思》,只作記行詩,不可視作山水詩。2002年全國卷中的《春夜洛城聞笛》(李白)屬于這類詩。

6、邊塞詩,這是以描寫邊塞風光,反映邊疆將士生活為基本內容的詩歌。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有高適、岑參、王昌齡、王之渙、李頎等。

高適的《燕歌行》、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王之渙的《涼州詞》、王昌齡的《出塞》以及宋代范仲淹的《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等,均是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2004年江蘇卷《征人怨 柳中庸》亦屬于這一類。

7、詠史詩,這是以吟詠或評論歷史故事、歷史人物為題材,借此抒發(fā)情懷、諷刺時事的詩歌,一般是先敘事后議論;也有一些只敘事不議論,讓讀者自己思考。詠史為題的詩以班固的《詠史》、西晉左思的《詠史八首》為早期著名代表作。

此后不斷發(fā)展,出現(xiàn)了更多的詠史詩,如章碣的《焚書坑》、李商隱的《賈生》、杜牧的《題烏江亭》、溫庭筠的《經(jīng)五文原》等,均為名篇。1996年全國卷《詠史》(元朝阿魯威的散曲)亦屬這一類。

8、詠物詩,這是借吟詠自然或社會事物,來表達思想感情的詩歌,托物言志,象征比擬是其常用手法。這類詩先秦兩漢已出現(xiàn),唐以后佳作漸多。

如王維的《相思》(“紅豆生南國”)、李白的《白鷺》、杜甫的《歸雁》、陸游的《卜算子·詠梅》、于謙的《石灰吟》、等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9、詠懷詩。

這是以吟詠個人抱負,反映或諷刺社會為題材的詩歌,比興、象征、聯(lián)想等是其主要手法。詠懷詩也源自《詩經(jīng)》,是古詩中最重要的詩歌之一。

如屈原的《離騷》、《涉江》、李白的《行路難》、《將進酒》、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陸游的《書憤》等等,都是令人感動的詠懷名作。10、懷古詩,這是由憑吊古跡而產生聯(lián)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發(fā)情懷抱負的詩作。

懷古詩可歸入詠懷詩大類之中,但獨有特色;懷古詩與詠史詩略有不同,懷古詩是身臨舊地古跡而抒情言志,而詠史則不必親到歷史遺址,在書房中就可以寫作。懷古詩如杜甫的《蜀相》、劉禹錫的《石頭城》、李白的《登金陵鳳凰臺》、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張養(yǎng)浩《山坡羊·潼關懷古》等等,都遺響千古。

1996年全國卷 11、山水詩,又稱山水田園詩,這類詩以自然風光為題材,通過描寫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等自然景物來寄寓情感,常用寓情于景,借景寫情等手法來抒發(fā)自己的思想感情。這類詩在古詩詞中最常見,是高考試題中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一種。

如:2003年全國卷中的王維的《過香積寺》,1999年杜甫的《漫成一首》,1998年的兩首:劉禹錫《望洞庭》,雍陶《題君山》,2003年北京卷中趙嘏的《江樓舊感》等。12.閑適詩,借寫一點生活瑣事人以抒發(fā)個人的閑情逸趣。

這類詩在高考中也有出。

4.求古詩賞析或網(wǎng)站

劉阮洞中遇仙子

天和樹色靄蒼蒼,霞重嵐深路渺茫。云實滿山無鳥雀,

水聲沿澗有笙簧。碧沙洞里乾坤別,紅樹枝前日月長。

愿得花間有人出,免令仙犬吠劉郎。

仙子洞中有懷劉阮

不將清瑟理霓裳,塵夢那知鶴夢長。洞里有天春寂寂,

人間無路月茫茫。玉沙瑤草連溪碧,流水桃花滿澗香。

曉露風燈零落盡,此生無處訪劉郎。

仙子送劉阮出洞

殷勤相送出天臺,仙境那能卻再來。云液每歸須強飲,

玉書無事莫頻開?;ó敹纯趹L在,水到人間定不回。

惆悵溪頭從此別,碧山明月閉蒼苔。

仙都即景

黃帝登真處,青青不記年。孤峰應礙日,一柱自擎天。石怪長棲鶴,云閑若有仙。鼎湖看不見,零落數(shù)枝蓮。

謫仙詞

牧龍丈人病高秋,群童擊節(jié)星漢愁?,幣_鳳輦不勝恨,

太古一聲龍白頭。玉氣蘭光久摧折,上清雞犬音書絕。

霓旌失手遠于天,三島空云對秋月。人間磊磊浮漚客,

鸑鷟蜻蜓飛自隔。不應冠蓋逐黃埃,長夢真君舊恩澤。

會仙詩

彩鳳搖搖下翠微,煙光漠漠遍芳枝。玉窗仙會何人見,唯有春風仔細知。煙霞迤邐接蓬萊,宮殿參差曉日開。群玉山前人別處,紫鸞飛起望仙臺。

夢游仙四首夢仙

紫霄宮闕五云芝,九級壇前再拜時。

鶴舞鹿眠春草遠,山高水闊夕陽遲。

每嗟阮肇歸何速,深羨張騫去不疑。

澡練純陽功力在,此心唯有玉皇知。

玉華仙子歌

紫陽仙子名玉華,珠盤承露餌丹砂。轉態(tài)凝情五云里,

嬌顏千歲芙蓉花。紫陽彩女矜無數(shù),遙見玉華皆掩呼。

高堂初日不成妍,洛渚流風徒自憐。璇階霓綺閣,

碧題霜羅幕。仙娥桂樹長自春,王母桃花未嘗落。

上元夫人賓上清,深宮寂歷厭層城。解佩空憐鄭交甫,

吹簫不逐許飛瓊。溶溶紫庭步,渺渺瀛臺路。

蘭陵貴士謝相逢,濟北書生尚回顧。滄洲傲吏愛金丹,

清心回望云之端。羽蓋霓裳一相識,傳情寫念長無極。

長無極,永相隨。攀霄歷金闕,弄影下瑤池。

夕宿紫府云母帳,朝餐玄圃昆侖芝。不學蘭香中道絕,

卻教青鳥報相思。

夢仙謠

鵝子峰前波色清,劉郎看山無俗情。

癯儒自昔有仙骨,夜夢體飛如葉輕。

云中不識朝天路,雙童導我凌空去。

側身度巖隈,盤盤復回回。

翛然意往形不礙,石窟蘚竇俄天開。

乘槎夜泛牛女渡,鞭鸞曉入金銀臺。

花深不逢人,時聞佩環(huán)聲。

仙翁睡起方結襪,見客坦易無崖垠。

擊蒙冀垂矜,叩妙獲一言。

七情汩心心憒昏,窒欲如水澄其源。

臼中{左口右父}咀藥,手撮仍見分。

旁有泠泠泉,三漱乃盡吞。

駐紅卻白非難事,貪生慮死真愚計。

當時同游七姓俱,但記古月成胡字。

塵緣未斷不得留,海風吹過蓬瀛洲。

覺來窗戶冥曚曉,玉鏡晶晶墮松杪。

仙女詞

玉京初侍紫皇君,金縷鴛鴦滿絳裙。

仙宮一閉無消息,遙結芳心向碧云。

仙翁詞

世間無遠可為游,六合朝行夕已周。

壇上夜深風雨靜,小仙乘月?lián)羯n虬。

贈仙子

欲令雪貌帶紅芳,更取金瓶瀉玉漿。

鳳管鶴聲來未足,懶眠秋月憶蕭郎。

5.20

一、《送別》 作者:唐代王維 1、原文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

但去莫復問,白云無盡時。2、翻譯 請你下馬來喝一杯酒,敢問朋友你要去何方? 你說因為生活不得意,回鄉(xiāng)隱居在終南山旁。

只管去吧我何須再問,看那白云正無邊飄蕩。3、賞析 這是首送友人歸隱的詩,采用問答的方式從友人口中說出歸隱的原因,也表現(xiàn)了詩人復雜的思想感情。

詩人對友人關切愛護,既勸慰友人又對友人的歸隱生活流露出羨慕之情,說明詩人對自己的現(xiàn)實也不很滿意。全詩語言看似平淡無奇,但最后兩句卻頓增詩意,可謂詞淺情深,蘊含著不盡的意味。

二、《終南望馀雪》 作者:唐代祖詠 1、原文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云端。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2、翻譯 從長安望終南山北景色秀美,遠看嶺上積雪似乎浮在云端。雨雪晴后夕陽微光染亮樹梢,長安城中傍晚反增陣陣輕寒。

3、賞析 這首詩句句詠雪,句句從“望”字著眼,描寫終南山的雪景和雪后增寒的感受。起句寫從長安城中遙望終南山的整體印象。

次句寫終南山的余雪,由于陰嶺高出云端,遠遠望去,其上的皚皚積葉仿佛浮在空中。第三句轉筆寫雪霽初晴時始見終南山的真實面門,“霽”字真實而傳神地寫出了夕陽的余光平射在山上,染紅了林表的美麗畫面。

末句承上句的夕陽,寫因望見終南山余雪而更感冬天的寒冷。三、《八陣圖》 作者:唐代杜甫 1、原文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2、翻譯 三國鼎立,孔明的功勛最為卓著,他創(chuàng)制的八卦陣,更是名揚千古。

任憑江流沖擊,石頭卻依然如故,千年遺恨,在于劉備失策想吞吳。3、賞析 此詩前二句贊頌諸葛亮的豐功偉績,尤其稱頌他在軍事上的才能和建樹;后二句對劉備吞吳失師,葬送了諸葛亮聯(lián)吳抗曹統(tǒng)一中國的宏圖大業(yè),表示惋惜。

末句照應開頭,三句照應二句。在內容上,既是懷古,又是抒懷,情中有情,言外有意,在絕句中別樹一格。

四、《送方外上人》 作者:唐代劉長卿 1、原文 孤云將野鶴,豈向人間住。莫買沃洲山,時人已知處。

2、翻譯 野鶴駕著孤云高飛天空,豈肯在人間居?。?你不必到著名的沃洲山福地,那可是人們最熟悉的去處。3、賞析 這首詩前兩句以凌云的野鶴形容僧人,貼切有味,理應不失孤云野鶴般脫俗的品性;末兩句寫詩人對方外上人的諷喻規(guī)勸,勸上人隱居冷寂的深山,而不要到熱鬧的名勝去沽名釣譽。

這首詩語言妙趣橫生,閑散淡遠,構思精巧。五、《秋夜寄丘二十二員外》 作者:唐代韋應物 1、原文 懷君屬秋夜,散步詠涼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應未眠。2、翻譯 懷念你竟在這深秋的夜晚,散步詠嘆多么寒涼的霜天。

想此刻空山中正掉落松子,幽居的友人一定還未安眠。3、賞析 此詩表達作者在秋夜對隱居朋友的思念之情。

前半首寫作者自己,即懷人之人;后半首寫正在臨平山學道的丘丹,即所懷之人。全詩不以濃烈的字詞吸引讀者,而是從容落筆,淺淺著墨,語淡而情濃,言短而意深,格調古樸雅致、安閑恬淡,給人玩味不盡的藝術體驗。

六、《望天門山》 作者:唐代李白 1、原文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2、翻譯 天門山從中間斷裂是楚江把它沖開,碧水向東浩然奔流到這里折回。兩岸高聳的青山隔著長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葉孤舟像從日邊駛來。

3、賞析 此詩描寫了詩人舟行江中順流而下遠望天門山的情景:前兩句用鋪敘的方法,描寫天門山的雄奇壯觀和江水浩蕩奔流的氣勢;后兩句描繪出從兩岸青山夾縫中望過去的遠景,顯示了一種動態(tài)美。全詩通過對天門山景象的描述,贊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壯麗,表達了作者初出巴蜀時樂觀豪邁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灑脫、無拘無束的精神風貌。

作品意境開闊,氣象雄偉,動靜虛實,相映成趣,并能化靜為動,化動為靜,表現(xiàn)出一種新鮮的意趣。七、《贈汪倫》 作者:唐代李白 1、原文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2、翻譯 李白乘舟將要離別遠行,忽聽岸上傳來踏歌之聲。

桃花潭水即使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倫送我之情。3、賞析 此詩前兩句描繪李白乘舟欲行時,汪倫踏歌趕來送行的情景,樸素自然地表達出汪倫對李白那種樸實、真誠的情感; 后兩句先用“深千尺”贊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緊接“不及”兩個字筆鋒一轉,用襯托的手法,把無形的情誼化為有形的千尺潭水,生動形象地表達了汪倫對李白那份真摯深厚的友情。

全詩語言清新自然,想象豐富奇特,雖僅四句二十八字,卻是李白詩中流傳最廣的佳作之一。八、《涼州詞》 作者:唐代王之渙 1、原文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2、翻譯 縱目望去,黃河漸行漸遠,好像奔流在繚繞的白云中間,就在黃河上游的萬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門關聳峙在那里,顯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楊柳曲去埋怨春光遲遲不來呢,原來玉門關一帶春風是吹不到的??! 3、賞析 詩以一種特殊的視角描繪了黃河遠眺的特殊感受,同時也展示了邊塞地區(qū)壯闊、荒涼的景色,悲壯蒼涼,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氣,邊塞的酷寒正體。

6.古詩詞賞析

首先,要善于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鑒賞方法。

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語文教學中,可以主要從以下五方面著手:詩眼題眼品味富于表現(xiàn)力的“詩眼”或“題眼”,如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p>

全詞“詩眼”是“綠肥紅瘦”,極富表現(xiàn)力。其表現(xiàn)力既體現(xiàn)在鮮明貼切,如用“肥”字寫葉,不僅有多,大之意,還可以聯(lián)想到潤澤鮮亮之狀,非常準確、凝練;又體現(xiàn)在感情溶注,如用“瘦”字寫花,不僅有少、小之狀,還可以感受到惋惜憐憫之情,配合全詞情調,表達出感傷哀婉情調。

又如賈島的《題李凝幽居》“閑居少鄰并,草徑入荒園。/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云根。/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p>

題目中“幽”字就是“題眼”,這是理解全詩的鑰匙。全詩每聯(lián)緊扣“幽”字展開,首聯(lián)寫居處的“幽”:閑居一隅,闃寂無人,草徑清幽,荒園寥落。

頷聯(lián)與頸聯(lián)寫環(huán)境的“幽”:頷聯(lián)以響襯靜,鳥兒在池邊的樹上啾啾啼叫,老僧在皎潔的月光下輕輕敲門,這一切更顯出環(huán)境的清幽;頸聯(lián)從黑夜寫到白天,還是從環(huán)境上著眼,不過視野闊多了,過小橋,繞巨石,一路走來,處處清幽,滿眼野趣,詩人內心的欣悅之情油然而生。尾聯(lián)透露詩人對隱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可見,要品讀詩詞,抓住“詩眼”,“題眼”是關鍵。典故引用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古詩詞常引用典故,化用詩句,以豐富的內涵,引人聯(lián)想。

鑒賞古詩詞,一定要了解典故及化用詩句的來源和含義,發(fā)掘典故及詩句在古詩詞中的妙用。如姜夔《揚州慢》中“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

即化用杜牧“春風十里揚州路”的詩句。此處化用,使揚州城昔日繁華與眼前蕭條形成鮮明對比,傷今懷古更深一層。

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是準確領悟古詩詞的基礎。修辭手法體會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古詩詞中,因形象性與抒情性的需要,常借助各種藝術手法來表現(xiàn),其中最主要的是比喻、起興、擬人、夸張、對偶、反復,襯托等,把握了這些手法的表達效果,就能更好地體會詩詞的形象,領悟作者的感情。

如賀知章《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p>

作者摒棄簡單直觀的描寫方法,打破傳統(tǒng)的詠物言志的思路,以奇特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為我們塑造出一個別具浪漫色彩的新穎形象。首句以“碧玉”(指樂府《碧玉歌》中一位名叫碧玉的美麗女郎)喻樹,使詩歌開篇即以嶄新的形象引人入勝。

次句,寫柳樹萬千柔弱下垂的枝條,恰似女郎身上條條綠色絲帶在披拂,以絲帶喻柳條,突出輕柔披拂的特征,活畫出春柳如絲的形象,給人以生機盎然的美感。末兩句一問一答,再次用巧妙的比喻贊美春柳。

一“細”一“裁”,把新柳嫩葉的細長柔軟、清新可愛加以精心傳神的描繪,透露出作者驚喜贊美之情?!岸麓猴L似剪刀”,把春風喻為碧玉巧手中的剪刀,變虛為實,想象奇特。

賀知章把柳樹比作一個裊娜多姿的女郎,描繪了一幅生機勃勃的春景,流露了對春天生命力的贊美。因此,鑒賞古詩詞,必須弄清修辭手法及其所指的具體形象,才能正確理解和把握詩句的深刻內涵。

深化理解領悟古詩詞的意境,意境是作品達到的藝術境界,是作者思想感情和生活圖景的和諧統(tǒng)一。領悟古詩詞的意境是鑒賞的最高層級,可使鑒賞者得到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心靈的凈化,從而主動自覺地去創(chuàng)造、拓寬古詩詞的藝術境界。

領悟意境要注重比較、挖掘求新、聯(lián)想創(chuàng)新。如:陸游《卜算子·詠梅》與范成大《霜天曉角·梅》兩首詠梅都偏重于虛寫,以梅喻人,借梅抒懷,但意境不同。

從環(huán)境看,陸詞選了一個風雨黃昏,突出環(huán)境的凄苦,奠定了梅花的“寂寞”形象;范詞為筆下的梅花選擇了一個雪后月夜的環(huán)境,烘托了梅花的幽獨形象。從作者的感情寄托來看,陸詞寫了梅花的“寂寞”形象之后,以“獨自”、“如故”兩層含義深化梅花不邀寵、不取媚、獨自承受風雨打擊,獨自承受狐獨凄苦的主觀精神。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作者依據(jù)梅花開于百花之先的特點,生發(fā)為梅花的精神境界,她并不追求在春天開放,為的是不與百花爭寵斗艷,任隨百花妒忌,甘愿獨受凄寒,賦予梅花不求榮華的高尚情操?!叭绻省边M一步贊美了梅花高潔剛強、永葆節(jié)操的可貴的品格。

“零落”、“成泥”、“碾作塵”逐層強化地假設出梅花的慘烈命運,反跌出“只有香如故”的可貴。作者以詠梅言志,花品人格融匯一體。

范詞中的梅花沒有陸詞梅花的多層次品格,詩人用“勝絕”,愁亦絕”來表現(xiàn)梅花的神韻:美到極點,而憂愁也到極點,并以獨倚畫樓之人的形象來與梅花互相映襯,渲染了愁思,梅花的形象是幽怨動人的。一經(jīng)比較,兩詞意境深淺盡出。

古詩詞鑒賞是富于創(chuàng)造性的復雜的精神活動,“不僅作家在創(chuàng)作,讀者也在創(chuàng)作,他們是創(chuàng)作中的伙伴,而且往往讀者比詩人更象詩人?!保ㄒ撞飞Z)所以,真正的領悟,必須建立在對古詩詞透徹理解的基礎上。

如:王之渙《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p>

一般人對這首詩的理解,。

溫馨提示:
本文【古詩鑒賞網(wǎng)站古詩詞鑒賞】由作者教培參考提供。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培訓啦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若存在侵權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管理員或作者進行刪除。
我們采用的作品包括內容和圖片部分來源于網(wǎng)絡用戶投稿,我們不確定投稿用戶享有完全著作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權利,請聯(lián)系我站將及時刪除。
內容侵權、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Copyright @ 2025 培訓啦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