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參考
教育培訓(xùn)行業(yè)知識型媒體
發(fā)布時間: 2022-08-31 09:18:01
古詩詞中的常見修辭手法
詩歌鑒賞題中考查的修辭手法常見的有比喻、擬人、夸張、對比、襯托、對偶、頂真、雙關(guān)、通感等。
一、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某些有類似點的事物來比擬另一事物,可分為明喻、暗喻、借喻、倒喻、較喻等。運用比喻可以突出事物特征,使表達更加生動鮮明,化深奧抽象為淺顯具體。如“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鏡照檐楹”(劉攽《雨后池上》),水面如同輕輕磨過的明鏡一樣,倒映出池塘邊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現(xiàn)了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靜。
二、擬人。
擬人就是把物當(dāng)作人來寫,運用擬人可以使色彩鮮明,描繪形象,表意生動。如“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李白《與夏十二登岳陽樓》),大雁有意為詩人帶走愁心,君山有情為詩人銜來好月,寫出了詩人流放遇赦的高興心情?!皝頃r春社,去時秋社,年年來去搬寒熱。語喃喃,忙劫劫,春風(fēng)堂上尋王謝,巷陌烏衣夕照斜。興,多見些;亡,都盡說”(趙善慶《[中呂]山坡羊?燕子》),詩人把燕子趨熱避寒想象成搬運寒熱,讓燕子帶上了更多的人情味?!爸豢忠股罨ㄋ?,故燒高燭照紅妝”(蘇軾《海棠》),詩人怕花睡去,所以點燃蠟燭來照,以花比人,極富雅趣。
三、夸張。
夸張就是為達到某種效果的需要,對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著意擴大或縮小的修辭。運用夸張,可以揭示本質(zhì),烘托氣氛,增強聯(lián)想。如“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李白《望廬山瀑布》),“飛”字,把瀑布噴涌而出的景象描繪得極為生動;“直下”,既寫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見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勢不可擋之狀如在眼前。
四、對比。
運用對比,可以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現(xiàn)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區(qū)別得更加鮮明。如“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guān)山舊別情。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保ㄍ醪g《從軍行》),詩人截取邊塞軍旅生活的一個片斷,通過寫軍中宴樂表現(xiàn)征戍者深沉、復(fù)雜的感情。琵琶盡可以換新曲調(diào),卻換不了歌詞包含的感情內(nèi)容,所以說“新”與“舊”的對比更能顯示出聽者深重的別情邊愁,這是任何歡樂的新曲都無法排遣的?!榜R后桃花馬前雪,出關(guān)爭得不回頭?”(徐蘭《出關(guān)》),詩人將關(guān)內(nèi)桃花爛漫與關(guān)外白雪茫茫兩個場景聚集到征馬這一關(guān)節(jié)點上,對比鮮明?!疤一ā迸c“雪”分別代指家鄉(xiāng)的溫馨與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詩中具有象征意義,蘊含了思鄉(xiāng)的情感。
五、襯托。
襯托是為了突出主要事物,先描寫與之有關(guān)聯(lián)的事物作為陪襯的修辭。襯托分正襯和反襯兩種,反襯一般又包括動襯靜、聲襯寂、樂襯哀。如“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托南戳魉囗懭胨?。不覺碧山暮,秋云暗幾重”(李白《聽蜀僧濬彈琴》),第四聯(lián)寫出了曲終時的景色和詩人沉醉于琴聲之中的狀態(tài),側(cè)面襯托了琴聲的魅力?!俺跸木G槐高柳咽新蟬,薰風(fēng)初入弦。碧紗窗下水沉煙,棋聲驚晝眠”(蘇軾《阮郎歸?初夏》),尾句以棋聲襯托了周圍環(huán)境的幽靜閑雅?!昂綆锥?,風(fēng)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無今古”(陳維崧《醉落魄?詠鷹》),詩人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曠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場景,襯托了鷹的形象。
六、頂真。
就是用句末的詞語作下一句的開頭的詞語的修辭。頂真的作用是回環(huán)跌宕,有旋律美。如“他、他、他,傷心辭漢主;我、我、我,攜手上河梁。他部從入窮荒;我鑾輿返咸陽。返咸陽,過宮墻;過宮墻,繞回廊;繞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黃;月昏黃,夜生涼;夜生涼,泣寒蛩;泣寒蛩,綠紗窗;綠紗窗,不思量!”(馬致遠《漢宮秋》),這段曲詞中運用了對仗、頂真的修辭手法,對仗顯示了語言的對稱美,達到了意境美的完美結(jié)合。頂真具有回環(huán)跌宕的旋律美,表現(xiàn)了漢元帝離恨未已、相思又繼、千結(jié)百轉(zhuǎn)的愁緒。
七、雙關(guān)。
就是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利用詞的多義或同音的條件,有意使語句具有雙重意義的修辭,有諧音雙關(guān)和語意雙關(guān)兩種。如“夜久無眠秋氣清,燭花頻剪欲三更。鋪床涼滿梧桐月,月在梧桐缺處明。”(朱淑真《秋夜》),第三句中“涼”字意義雙關(guān),既寫天涼,又寫心境的凄涼。詩人由床上之月寫到天上之月,頂針巧妙;愁情、涼床、月影和梧桐共同營造出孤寂的意境。
八、通感。
也叫移覺,是把人的各種感覺(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通過比喻或形容溝通起來的修辭。如“鳳吹聲如隔彩霞,不知墻外是誰家。重門深鎖無尋處,疑有碧桃千樹花”(郎士元《聽鄰家吹笙》),詩人用通感的修辭寫了尋訪不得之后的想象,通過花的繁盛爛漫,寫出樂聲的明麗、熱烈和歡快。
夸張: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比喻:什么借喻、明喻、暗喻都有。忽如一夜春風(fēng)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二月春風(fēng)似剪刀……
對偶、對仗之類的修辭不必細說,你學(xué)過律詩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雙關(guān):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反問: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設(shè)問: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用典故的就更多了。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fēng),季鷹歸未
(1)比喻 詩詞中運用比喻,在寫景狀物時能突出生動的意象,強化特定意境的渲染;議理抒情時能使抽象的情與理生動形象,耐人尋味。
例如: ①柔情似水,佳期如夢。(秦觀《鵲橋仙》) ②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孟郊《游子吟》) 再如,古人在寫行役之苦、思鄉(xiāng)之恨、懷人之情時,常以月亮傳情達意,但又很少直接寫月,而常用借喻,如“玉輪、冰輪、銀盆、玉環(huán)、玉盤”等。(2)比擬 賦予無生命的事物以人的思想感情及行為,或者賦予甲事物以乙事物的行為動作,從而使描寫生動形象,使畫面鮮明靈動,使表情達意更別致、更雋永。
例如: ①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韓愈《春雪》)加點四字通過擬人、擬物把春雪描繪得美好而富有靈性,饒有情趣。②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
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晏殊《蝶戀花》上闋)將菊、蘭、明月人格化,將主觀感情移于客觀事物,表現(xiàn)了女主人公難以排遣的離愁。
③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李清照《一剪梅》下闋)后兩句運用擬物手法,把無形的愁苦形象化,表現(xiàn)了離愁的難以排遣,成為千古名句。(3)雙關(guān) 古典詩詞講究含蓄美,因而雙關(guān)手法運用較多,雙關(guān)又分諧音雙關(guān)和語意雙關(guān)。
雙關(guān)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使表情達意更含蓄,更有趣。例如: ①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
置蓮懷袖中,蓮心徹底紅。(南朝樂府《西洲曲》)“蓮子”諧音雙關(guān),指“憐子”,“愛你”之意。
②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李商隱《無題》)“絲”諧“思”的音:“淚”字語義雙關(guān),明指蠟淚,暗指相思之淚。
③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劉禹錫《竹枝詞》)“晴”諧“情”的音,實指情思。
(4)借代 借代在古詩詞中運用得最廣泛。稱人時可用籍貫、官職、做官地等來代稱,稱物時可用一些有特征的或相關(guān)聯(lián)的另一類事物來代稱,有的代稱甚至相沿成習(xí)。
借代在詩詞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很多,或得體,或含蓄,或形象,或別致。例如: ①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李白《登金陵鳳凰臺》)“衣冠”代指晉代士族,即名門望族,因為他們以戴高高的帽子、穿寬大的衣服招搖過市而顯耀自己的身份。②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朱門”代指富豪之門,他們常把大門油漆成紅色,以顯示宅府的華貴及身份的顯赫。③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
(自居易《長恨歌》)本指漢武帝寵幸李夫人一事,這里代指唐玄宗寵幸楊貴妃一事。(5)夸張 夸張可以使感情表達得更強烈、更鮮明,更能感染讀者。
例如: ①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陣陣,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h樂府《上邪》)少女以五件不可能出現(xiàn)的事為誓,表達了對愛情的熱烈堅貞和無所顧忌的追求,人物形象鮮明。
②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ɡ畎住肚锲指琛罚┌装l(fā)因愁而生,長達三千丈,該是多么深重的愁思!以此寫愁,匪夷所思!夸張出奇句。
③風(fēng)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wù)f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后兩句兼用比喻和夸張,承上句而來,寓情于景,渾然天成,把抽象的愁思化為具體的形象,既寫出了愁思的深重,又饒有新意。(6)對比 古代詩人在創(chuàng)作時經(jīng)常通過對比來表明自己對事物、對世事的喜惡或憎憫。
例如: ①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富豪之家酒香肉味飄出深宅大院,而外邊卻餓殍塞道,對比何等鮮明,反映了當(dāng)時貧富對立的社會現(xiàn)實。
②桑條無葉土生煙,簫管迎龍水廟前。朱門幾處看歌舞,猶恐春陰咽管弦。
(李約《觀祈雨》)詩的前兩句和后兩句通過大旱之時兩種不同生活場面、不同思想感情的對比,深刻揭露了尖銳的階級矛盾。其他如,“陶盡門前土,屋上無片瓦。
十指不沾泥,鱗鱗居大廈。”(梅堯臣《陶者》)“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
遍身羅綺者,不是養(yǎng)蠶人?!保◤堄帷缎Q婦》)以上兩首,通過強烈對比,反映了勞動者不能享受勞動成果,不勞動者反而占有勞動果實的不平等的社會現(xiàn)實。
1、比喻
比喻即通過兩類不同事物的相似點來描繪事物或說明道理。如白居易《琵琶行》、李賀《李憑箜篌引》中對音樂的比喻,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觀的“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游刃有余地將抽象的事物用形象的事物比喻出來,或者反之,將形象的事物用抽象的事物比喻出來,給人以多重感觀美的享受。像這樣的比喻在古詩詞曲中不勝枚舉。
2、擬人
擬人即通過想象把物人格化,賦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情感。這種修辭可以使描繪生動形象,表意更加豐富;同時將人的情感轉(zhuǎn)移到事物身上,使外物與人同喜同悲。比如《揚州慢》也有“廢池喬木猶厭言兵”之句,喬木尚且厭惡戰(zhàn)爭,何況揚州百姓呢?
3、夸張
夸張即故意夸大或縮小表達對象的某種特征或品格,以增強話語的表現(xiàn)力。夸張可以強烈地表現(xiàn)作者對所要表達的人或事物的感情態(tài)度,或褒或貶,或肯定或否定,從而激起讀者強烈的共鳴,也可以引發(fā)人們的聯(lián)想與想象,有利于揭示事物的本質(zhì)。
如李白的《望廬山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用夸張的手法,表現(xiàn)了瀑布飛瀉而下的壯觀景象,飽含了詩人對大自然神奇?zhèn)チΦ馁濏灐?/p>
4、對比
對比即把兩種對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兩個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較。運用對比,或使對立的事物的矛盾鮮明突出,揭示本質(zhì)給人深刻啟示;或使事物對立的兩個方面互相映襯,相得益彰,給人深刻印象。
如高適的《燕歌行》:“戰(zhàn)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以戰(zhàn)士死在沙場與將帥縱情聲色進行對比,形象鮮明,揭露深刻。
5、設(shè)問
設(shè)問即故作無疑之問,然后自己回答,以引導(dǎo)讀者去思索體會。如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薄队菝廊恕罚骸皢柧苡袔锥喑??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薄堕L亭送別》:“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p>
6、反問
反問即用疑問的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用來加強語氣,表達強烈感情?!敖瓥|弟子今雖在,肯為君王卷土來?”(王安石《疊題烏江亭》)
7、對偶
對偶也叫對仗,是指把字?jǐn)?shù)相等或大致相等,結(jié)構(gòu)相同或相似,意義相關(guān)的兩個句子或短語對稱地排列在一起。對偶可以使表達的意思更加充分,更加明確;使音律顯得抑揚頓挫,節(jié)奏鮮明,和諧悅耳。
從結(jié)構(gòu)上看,對偶分為嚴(yán)對和寬對兩種。嚴(yán)對要求上下句字?jǐn)?shù)相等,結(jié)構(gòu)相同,詞性一致,平仄相對,不能重復(fù)用字;.寬對要求不那么嚴(yán)格,寬對不用在律詩中,而是用在散文和駢文中。
8、互文
互文是古漢語中一種特殊的修辭手法。在古詩詞中出于字?jǐn)?shù)的約束、格律的限制或表達藝術(shù)的需要,必須用簡潔的文字,含蓄而凝煉的語句來表達豐富的內(nèi)容。
于是把兩個事物在上下文只出現(xiàn)一個而省略另一個,即所謂“兩物各舉一邊而省文”,以收到言簡意繁的效果。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修辭手法
古詩詞中常見修辭手法 :
比喻、比擬、借代、夸張、雙關(guān)、對偶、對比、設(shè)問、反問、用典、互文、疊字、反復(fù)、頂針、反語等。
1. 用典
【作用】 :凡詩文中引用過去之有關(guān)人、地、事、物之史實,或語言文字,而增加詞句之含蓄與典雅者,即稱“用典”。
2。比喻 :
【作用】 : 比喻使所描繪的事物生動、形象。
生動,形象;化平淡為生動,化抽象為具體,化深奧為通俗,化冗長為簡潔。
3擬人 :
【作用】 : 擬人能促使讀者產(chǎn)生聯(lián)想;賦予事物以人的特征、靈性,給人以親切之感;使所描繪的事物更加形象、生動。
4雙關(guān)
【作用】:可以借助雙關(guān)表達委婉含蓄,意味深長的情感。
5對比
【作用】 : 對比可以突出各自鮮明的特點,有助于表達思想情感。
6夸張
【作用】:1.揭示本質(zhì),給人以啟示。
2.烘托氣氛,增強感染力。3.增強聯(lián)想;創(chuàng)造氣氛。
7借代 :
【作用】:恰當(dāng)?shù)剡\用借代可以引人聯(lián)想,使語句擁有形象突出、特點鮮明、文筆精煉、具體生動的效果。
8互文 :
【作用】運用互文手法,使詩句語言明快,結(jié)構(gòu)工整,聲韻和諧。
9.設(shè)問:
【作用】:正確的運用設(shè)問,能引人注意,啟發(fā)思考;有助于層次分明,結(jié)構(gòu)緊湊;可以更好地描寫人物的思想活動;
10.反復(fù):
【作用】:1.強調(diào),增強語氣或語勢。2.起到反復(fù)詠嘆,表達強烈情感的作用。同時,反復(fù)的修辭手法還可以使詩文的格式整齊有序,而又回環(huán)起伏,充滿語言美。
藝術(shù)手法,也稱“表現(xiàn)手法”。作家、藝術(shù)家在創(chuàng)作中所運用的各種具體的表現(xiàn)方法。在文學(xué)創(chuàng)作中,有敘述、描寫、虛構(gòu)、烘托、渲染、夸張、諷刺、抒情、議論、對比等手法。
表現(xiàn)手法從廣義上來講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辭和表達思想感情時所使用的特殊的語句組織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體地可以由點到面地來抓它的特殊表現(xiàn)方式,首先是字詞、語句上的修辭技巧,種類很多,包括比喻、象征、夸張、排比、對偶、烘托、擬人、用典等等從作品的整體上來把握它的表現(xiàn)手法時,就要注意不同文體的作品,抒情散文的表現(xiàn)手法豐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揚結(jié)合、象征等手法;記敘文的寫作手法如首尾照應(yīng)、畫龍點睛、巧用修辭、詳略得當(dāng)、敘議結(jié)合、正側(cè)相映等;議論文寫作手法如引經(jīng)據(jù)典、巧譬善喻、逆向求異、正反對比、類比推理等;小說的描寫手法、烘托手法、伏筆和照應(yīng)、懸念和釋念、實寫與虛寫等。表現(xiàn)手法的分析是一種很泛的題目,答題時要注意完整地理解題目的答題要求,要簡潔準(zhǔn)確地答題,對有些題目如欣賞寫作技巧的題,應(yīng)結(jié)合上下文語境、文章題材與體裁風(fēng)格等來準(zhǔn)確把握,選取其中最主要的一種回答即可,不必面面俱到,如小說塑造人物的種種手法,如散文抒發(fā)情感的種種手法等,盡量抓到得分點。
1、表達方式:
詩詞中主要運用敘述、描述、議論、抒情四種表達方式,這其中描寫、抒情是考查的重點。描寫方式有動靜結(jié)合、虛實結(jié)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抒情方式
(1)比喻 詩詞中運用比喻,在寫景狀物時能突出生動的意象,強化特定意境的渲染;議理抒情時能使抽象的情與理生動形象,耐人尋味。
例如: ①柔情似水,佳期如夢。(秦觀《鵲橋仙》) ②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孟郊《游子吟》) 再如,古人在寫行役之苦、思鄉(xiāng)之恨、懷人之情時,常以月亮傳情達意,但又很少直接寫月,而常用借喻,如“玉輪、冰輪、銀盆、玉環(huán)、玉盤”等。(2)比擬 賦予無生命的事物以人的思想感情及行為,或者賦予甲事物以乙事物的行為動作,從而使描寫生動形象,使畫面鮮明靈動,使表情達意更別致、更雋永。
例如: ①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韓愈《春雪》)加點四字通過擬人、擬物把春雪描繪得美好而富有靈性,饒有情趣。②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
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晏殊《蝶戀花》上闋)將菊、蘭、明月人格化,將主觀感情移于客觀事物,表現(xiàn)了女主人公難以排遣的離愁。
③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李清照《一剪梅》下闋)后兩句運用擬物手法,把無形的愁苦形象化,表現(xiàn)了離愁的難以排遣,成為千古名句。(3)雙關(guān) 古典詩詞講究含蓄美,因而雙關(guān)手法運用較多,雙關(guān)又分諧音雙關(guān)和語意雙關(guān)。
雙關(guān)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使表情達意更含蓄,更有趣。例如: ①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
置蓮懷袖中,蓮心徹底紅。(南朝樂府《西洲曲》)“蓮子”諧音雙關(guān),指“憐子”,“愛你”之意。
②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李商隱《無題》)“絲”諧“思”的音:“淚”字語義雙關(guān),明指蠟淚,暗指相思之淚。
③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劉禹錫《竹枝詞》)“晴”諧“情”的音,實指情思。
(4)借代 借代在古詩詞中運用得最廣泛。稱人時可用籍貫、官職、做官地等來代稱,稱物時可用一些有特征的或相關(guān)聯(lián)的另一類事物來代稱,有的代稱甚至相沿成習(xí)。
借代在詩詞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很多,或得體,或含蓄,或形象,或別致。例如: ①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李白《登金陵鳳凰臺》)“衣冠”代指晉代士族,即名門望族,因為他們以戴高高的帽子、穿寬大的衣服招搖過市而顯耀自己的身份。②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朱門”代指富豪之門,他們常把大門油漆成紅色,以顯示宅府的華貴及身份的顯赫。③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
(自居易《長恨歌》)本指漢武帝寵幸李夫人一事,這里代指唐玄宗寵幸楊貴妃一事。(5)夸張 夸張可以使感情表達得更強烈、更鮮明,更能感染讀者。
例如: ①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陣陣,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漢樂府《上邪》)少女以五件不可能出現(xiàn)的事為誓,表達了對愛情的熱烈堅貞和無所顧忌的追求,人物形象鮮明。
②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ɡ畎住肚锲指琛罚┌装l(fā)因愁而生,長達三千丈,該是多么深重的愁思!以此寫愁,匪夷所思!夸張出奇句。
③風(fēng)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wù)f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后兩句兼用比喻和夸張,承上句而來,寓情于景,渾然天成,把抽象的愁思化為具體的形象,既寫出了愁思的深重,又饒有新意。(6)對比 古代詩人在創(chuàng)作時經(jīng)常通過對比來表明自己對事物、對世事的喜惡或憎憫。
例如: ①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富豪之家酒香肉味飄出深宅大院,而外邊卻餓殍塞道,對比何等鮮明,反映了當(dāng)時貧富對立的社會現(xiàn)實。
②桑條無葉土生煙,簫管迎龍水廟前。朱門幾處看歌舞,猶恐春陰咽管弦。
(李約《觀祈雨》)詩的前兩句和后兩句通過大旱之時兩種不同生活場面、不同思想感情的對比,深刻揭露了尖銳的階級矛盾。其他如,“陶盡門前土,屋上無片瓦。
十指不沾泥,鱗鱗居大廈?!保穲虺肌短照摺罚白蛉杖氤鞘?,歸來淚滿巾。
遍身羅綺者,不是養(yǎng)蠶人?!保◤堄帷缎Q婦》)以上兩首,通過強烈對比,反映了勞動者不能享受勞動成果,不勞動者反而占有勞動果實的不平等的社會現(xiàn)實。
高考語文復(fù)習(xí)系列—古典詩詞藝術(shù)手法賞析36法
1、直抒胸臆
2、融情于景
3、托物言志
4、托物起興
5、巧用襯托
6、聯(lián)想巧妙
7、細節(jié)逼真
8、欲揚先抑
9、欲抑先揚
10、以動寫靜
11、以靜寫動
12、以虛寫實
13、以實寫虛
14、虛實相間
15、樂景寫哀
16、巧用問答
17、巧用比喻
18、巧用諷喻
19、巧用借代
20、巧用雙關(guān)
21、巧用夸張
22、巧用擬人
23、巧用對比
24、巧用白描
25、巧用典故
26、巧用象征
27、巧用反復(fù)
28、巧用互文
29、巧用曲筆
30、言有盡而義無窮
31、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32、開門見山
33、卒章顯志
34、首尾呼應(yīng)。
35、不著一字盡現(xiàn)風(fēng)流
36、平中見奇
在古典詩詞中,修辭手法的運用是相當(dāng)普遍的.一般而言,像比喻、夸張、擬人、設(shè)問、反問、排比等都常見,而且比較容易理解領(lǐng)會,這里重點介紹兩種不太常見且理解起來有點困難的修辭手法.一、互文.“互文”即古代詩文的相鄰句子中所用的詞語互相補充,結(jié)合起來表示—個完整的意思,是古漢語中—種特殊的修辭手法.在古詩詞中的運用中一般有兩種表現(xiàn)形式;其—是為了避免詞語單調(diào)重復(fù),行文時交替使用同義詞.從這個角度講與“變文”是—致的,這種互文的特點是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詞組或句子里,處于相應(yīng)位置的詞可以互釋.這樣可以從己知詞義來推知另一未知詞義,如“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涉江》),其中的“用”和“以”處相應(yīng)位置,由此可推知“以”就是“用”的意思.又如“求全責(zé)備”這—成語,其中“求”與“責(zé)”處于相應(yīng)位置,由此可推知“責(zé)”就是“球”的意思.這類互文是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其二是出于字?jǐn)?shù)的約束、格律的限制或表達藝術(shù)的需要,必須用簡潔的文字、含蓄而凝煉的語句來表達豐富的內(nèi)容,于是把兩個事物在上下文中只出現(xiàn)一個而省略另一個,即所謂“兩物各舉一邊而省文”,以收到言簡意繁的效果.理解這種互文時,必須把上下文保留的詞語結(jié)合起來,使之互相補充、彼此映襯才能現(xiàn)出其原意,故習(xí)慣上稱之為“互文見義”.如“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古詩十九首》),其上句省去了“皎皎”,下句省去了“迢迢”.即“迢迢”不僅指牽牛星,亦指河漢女;“皎皎”不僅指河漢女,亦指牽牛星.“迢迢”“皎皎”互補見義.兩句合起來的意思是“遙遠而明亮的牽牛星與織女星??!”這類互文,只有掌握了它的結(jié)構(gòu)方式,才能完整地理解其要表達的意思;如只從字面理解,不但不能完整而準(zhǔn)確地把握其要表達的內(nèi)容,還會令人百思而不得其解.下面結(jié)合常見的一些詩文來具體談—談互文的具體應(yīng)用.1.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江南逢李龜年》)其中“見”與“聞”互補見義.即“(當(dāng)年我)常在岐王與崔九的住宅里見到你并聽到你的歌聲”,并非在岐王宅只見人而不聞歌;也并非在崔九堂只聞歌而不見人.2.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木蘭詩》)其上句省去了“坐我東閣床”,下句省去了“開我西閣門”.兩句要表述的意思是:打開東閣門在床上坐坐,又打開西閣門在床上坐坐.表達了木蘭回到久別的家中的歡喜之情.3.當(dāng)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同上)其中“當(dāng)窗”與“對鏡”為互文.當(dāng)窗以取亮,對鏡以整容.全句是說對著窗戶照著鏡子梳理云鬢并帖上黃花,并非“理云鬢”只當(dāng)窗而不對鏡,亦并非“貼花黃”只對鏡而不當(dāng)窗.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觀滄?!罚┢渲小靶小迸c“燦爛”互補見義.即“燦爛的日月星漢之運行均若出于滄海之中”.并非日月只運行而不燦爛,也并非星漢只燦爛而不運行.下面類似的句子就不一一分析了.5.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6.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春望》)7.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飲湖上初睛后雨》)這類互文中還有當(dāng)句互文,即上半句的詞語與下半句的詞語互相補充才是其原意.如:8.栗深林兮驚層巔(《夢游天姥吟留別》)其中“栗”與“驚”互補見義.即“使深林與層巔戰(zhàn)栗而震驚”,并非栗的只是深林,驚的只是層巔.9.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琵琶行》)其中“下馬”與“在船”互補見義.言主人下了馬來到船上,客人也下了馬來到船上.不然.主人在岸客人在船,這樣舉酒餞行就可笑了.19.煙籠寒水月籠沙(《泊秦淮》)其中“煙”與“月”互補文見義.即“煙霧與月光籠罩著一河清水,也籠罩著河邊的沙地”.并非“籠寒水”的只是“煙”而無“月”,也并非“籠沙”的只是月而無煙.11.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出塞》)其中“秦”與“漢”互補見義,即明月仍是秦漢時的明月,山關(guān)仍是秦漢時的山關(guān),以此來映襯物是人非.并非明月屬秦關(guān)屬漢.上述當(dāng)句互文只有這樣理解才是其原意.互文除上述表現(xiàn)形式外,還有凡指互文.如:12.東西植松柏,左右種梧桐.(《孔雀東南飛》)13.十三能織素……十六誦詩書.(同上)掌握了互文這種特殊的修辭方法,對理解文章內(nèi)容是有一定好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