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參考
教育培訓行業(yè)知識型媒體
發(fā)布時間: 2022-10-11 08:42:01
2010年高考題(10年全國卷Ⅰ)12.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詠素蝶詩 劉孝綽隨蜂繞綠蕙,避雀隱青薇.映日忽爭起,因風乍共歸.出沒花中見,參差葉際飛 .芳華幸勿謝,嘉樹欲相依.{注}劉孝綽(481-539):南朝梁文學家,彭城*(今江蘇徐州)人.文名頗盛,因恃才傲物,而為人所忌恨,仕途數(shù)起數(shù)伏.(1)這首詠物詩描寫了素蝶的哪些活動?是怎樣描寫的?(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提示】追隨著蜜蜂圍繞著綠色的蕙蘭飛,為了躲避黃雀藏在綠葉之中,在太陽的映照之下忽然爭著飛起,趁著風一起歸去.在花中出沒,順著高低不同的綠葉飛翔.寫了素蝶的遠近高低不同方位的動作,采用細節(jié)描寫,以蜂、雀、日、風、花、葉作襯托.(2)這首詩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提示】托物言志,寫自己徒負才華,只能追隨他人,仕途起起伏伏,不能為人賞識,施展才能.(10年全國卷Ⅱ)12.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夢中作①歐陽修夜涼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種花.棋罷不知人換世②,酒闌③無奈客思家.【注】①本詩約作于皇佑元年(1049),當時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貶謫到潁州.②傳說晉時有一人進山砍柴,見兩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觀,等一盤棋結柬,斧已攔掉.回家后發(fā)現(xiàn)早已換了人間.③酒闌:酒盡. (1)這首詩表現(xiàn)了作者什么樣的心情?答; (2)你認為這首詩在寫作上有什么特色?答: (1)解析:本題考查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 “路暗花迷”表現(xiàn)了作者對前途的迷茫,結合注釋可知這是因為仕途失意所致,“無奈”“思家”等詞語則表現(xiàn)了無可奈何之情和渴望回家之情,故答案為:表現(xiàn)了①因仕途失意而對前途憂慮和無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脫離官場返回家鄉(xiāng)的心情(2)解析本題考查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本詩最明顯的寫作特色是四個場景組合在一起,一句一個場景;夜、笛、千山月,路、百種花,這些景物表達了作者對前途的迷茫,是以景寫情,情景交融;在修辭上使用了工整的對仗.故答案為:①一句一個場景;②以景寫情,情景交融;③對仗十分工巧.(10年北京卷)13.讀下面這首詩,完成1,2題.(7分)古風 (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風飄大荒寒.榮華東流水,萬事皆波瀾.白日掩徂暉①,浮云無定端.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棲鴛鸞③.且復歸去來,劍歌《行路難》. 注:①徂輝:落日余暉.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 ③鴛鸞:傳說中與鳳凰同類,非梧桐不止,非練食不食,非醴泉不飲.①下列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前四句,寫詩人等高望遠,看到天高地闊、霜染萬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詩昂揚奮發(fā)的基調. B.詩中“榮華東流水”與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中的“古來萬事東流水”表達的意思有相似性.C.七、八句借助于描寫白日將盡、浮云變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的表達了詩人對世事人生的感受.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應棲息于梧桐的鴛鸞竟巢于惡樹之中,而燕雀卻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②結合全詩,簡述結尾句“劍歌行路難”所表達的細想感情.(4分)這是李白詩“登高望四海①”(《古風》其三十九).這首詩與《行路難》是同時期的作品.詩中借景寓情,抨擊統(tǒng)治者的昏庸腐敗.“梧桐巢燕雀,枳棘棲鴛鸞”,就是對權貴當?shù)馈⒉拍苤勘粔阂值幕靵y現(xiàn)象的揭露.①、四海,指天下.②、漫漫,廣闊無邊.③、被,覆蓋.大荒,廣闊的原野.兩句意為:秋霜覆蓋,萬物凋零;北風飄拂,原野荒寒.④、兩句意為:榮華富貴象東流水一樣,轉瞬消逝;人間萬事如波浪起伏,變化多端.⑤、徂(cú)暉,夕陽的余輝.⑥、幟棘,有刺的灌木.鴛,通“鵷”.相傳鵷雛非梧桐不棲.兩句意為:梧桐本是鴛鸞棲息的樹木,現(xiàn)在卻被燕雀在上面作窠;幟棘本是燕雀集聚的地方,現(xiàn)在反成了鴛鸞棲身之處.⑦、歸去來,回去吧.東晉詩人陶明淵明不愿逢迎權貴,棄官還鄉(xiāng),曾作《歸去來辭》.《行路難》,樂府“雜曲歌辭”調名.兩句意為:還是回家去吧,彈劍高歌《行路難》.參考答案:(1)(3分) A(2)(4分)要點:對榮華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對黑白顛倒、小人得志的社會現(xiàn)實的不滿;對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自身遭際的激憤. (10年山東卷)14.閱讀下面這首古詩,回答問題.(8分)詠懷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林中有奇鳥,自言是鳳凰.清朝飲醴泉,日夕棲山岡.高鳴徹九州,延頸望八荒.適逢商風①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侖西,何時復回翔.但恨處非位,愴悢②使心傷.[注]①商風:秋風. ②愴悢(liàng):悲傷.(1)詩中“清朝飲醴泉,日夕棲山岡.高鳴徹九州,延頸望八荒”四句體現(xiàn)了“鳳凰”怎樣的品性?(3分)(2)這首詩整體上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表達了怎樣的情感?請作簡要分析.(5分)譯文:據(jù)說在山間樹林中有一種奇異的鳥,自己說是“鳳凰”.清晨醒來喝的是甘甜的泉水,傍晚棲息在高高的山崗上.它一聲高吭的鳴叫可以響徹九州大地,伸長脖子可以遠望到最。
2013年高考語文專題復習:古詩鑒賞練習一、【三年高考】【2012高考試題解析】(2012·全國新課標)(二)古代詩歌閱讀(11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8~9題。
思 遠 人 晏幾道紅葉黃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飛云過盡,歸鴻無信,何處寄書得。
淚彈不盡臨窗滴,就硯旋研墨。漸寫到別來,此情深處,紅箋為無色。
8. 這首詞表達了什么樣的感情?“紅葉黃花秋意晚”一句對表達這種感情有什么作用? (5分)9. “就硯旋研墨”與“臨窗滴”有什么關系?“紅箋為無色”的原因是什么?請簡要分析。(6分)【答案】關系是: “就硯旋研墨”暗指以臨窗滴下的淚水研墨,和淚作書。
原因是: 紅箋被淚水浸濕。由于情到深處,詞中主人公在作書時不停流淚,淚水落到紙上,紅箋因而褪去了顏色。
【解析】本題是針對下闋人物形象的把握,詩句意為“彈灑不盡的那兩行珠淚,還當窗滴下來,并滴進了硯臺中,就用它來研磨香墨。正因無處寄書,更增悲感而彈淚,淚彈不盡,而臨窗滴下,有硯承淚,遂以研墨作書。
寫到別來、此情深處',墨中紙上,情與淚粘合為一,不辨何者為淚,何者為情。故不謂箋色之紅因淚而淡,卻謂紅箋之色因情深而無?!?/p>
因此,“就硯旋研墨” 與“臨窗滴”有暗指關系,意在強調思念之深情?!究键c定位】鑒賞詩歌表達技巧。
(2012·天津)14. 閱讀下面這首律詩,按要求作答。(8分)野菊 【宋】楊萬里 未與騷人當糗糧①,況隨流俗作重陽。
政②緣在野有幽色,肯為無人減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黃。花應冷笑東籬族,猶向陶翁覓寵光。
【注】①糗糧:干糧。首句典出屈原《離騷》“夕餐秋菊之落英”句。
②政:通“正”(1) 頷聯(lián)描繪了怎樣的野菊形象?(2分)(2) 請自選角度賞析頸聯(lián)。(3分)(3) 尾聯(lián)化用了陶淵明那句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志趣?(3分)【答案】參考:(1)野菊生長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氣清馨。
不因無人欣賞而減其香,不為外部環(huán)境而改變內心的高潔。(2)修辭:對偶、借代。
煉字:“逢”“忙”。色彩:“碧”“黃”。
情感:喜愛之情。(3)采菊東籬下 率性自然 超凡脫俗【解析】第(1)題考查對詩歌中形象的把握情況。
賞析詩歌中的形象,首先要立足詩歌內容,然后再結合詩中的文字。第(2)題考查詩句的賞析。
其實對詩句的賞析,也要體現(xiàn)在對詩句中具體的字賞析。第(3)題是分析詩歌的思想感情和內容的理解與把握。
【考點定位】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2012·四川)12.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 子 規(guī)【注】[元]曹伯啟蜀魄曾為古帝王,千聲萬血送年芳。貪夫倦聽空低首,遠客初聞已斷腸。
錦水春殘花似雨,楚天夢覺月如霜。催歸催得誰歸去,唯有東郊農事忙。
【注】子規(guī):即杜鵑,又名蜀魄、蜀魂、催歸,相傳為古蜀王杜宇所化。(1)本詩第二聯(lián)中的“空”字極富韻味。
請結合詩句簡要賞析(3分) (2)本詩主要表達了怎樣的情感?請任選能表現(xiàn)這種情感的兩個意象簡要分析。(5分) 【答案】(1)答案要點:“空”字既傳神地描繪出貪夫倦聽卻不得不聽的矛盾之態(tài),又形象地表達出了貪夫徒勞無奈、難以排遣的惆悵之情。
(3分)(2)答案要點:本詩主要表達了思鄉(xiāng)難歸的情感。意象分析示例:①子規(guī)。
子規(guī)啼聲凄切,年復一年催人歸去,令“貪夫”“遠客”無不惆悵、“斷腸”,足見思鄉(xiāng)心切、歸家不易。②貪夫、遠客。
意指客居他鄉(xiāng)之人。無論“倦聽”還是“初聞”,都在“催歸”聲里“空低首”、“已斷腸”,表達出了思鄉(xiāng)難歸之情。
③錦水春殘。春已殘,花飄零,黯然失色的錦水春景,烘托出思鄉(xiāng)難歸的惆悵。
④楚天月光。異鄉(xiāng)夢醒,月光如霜,烘托出凄清冷寂的氛圍,表達了思鄉(xiāng)難歸之情。
(5分)【解析】第(1)題是煉字題,“空”在學過的許多古詩中出現(xiàn)過,學生并不陌生。只要抓住意象“貪夫”的心理和情感,結合思歸的主題,就能推出答案。
第(2)題是情感和意象題,從標題“子規(guī)”不難看出思鄉(xiāng)難歸的情感主題。任意選擇詩歌中的兩個意象,結合情感主題分析即可。
【考點定位】古詩鑒賞。16.從情景關系的角度,賞析本詩前兩聯(lián)是如何表達作者情感的。
(4分)【答案】本詩首聯(lián)描繪了樹木繁茂、落霞與夕陽交相輝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艷麗,含蓄地傳達出作者喜悅的心情。頷聯(lián)則直接抒發(fā)作者在征路上見到美景時喜出望外的心情。
兩聯(lián)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窘馕觥壳榕c景分為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和情景交融。
首聯(lián)情景交融,頷聯(lián)直接抒情。【考點定位】鑒賞作品的藝術形象、表現(xiàn)手法和語言風格。
【備考建議】抒情方式分類特點例句簡析直接抒情直抒胸臆《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不要任何附著物,由作者直接對有關人物、事件等表明愛憎態(tài)度。間接抒金太陽新課標資源網(wǎng)金太陽新課標資源網(wǎng)情金太陽新課標資源網(wǎng)借景抒情白居易《草》[來源:金太陽新課標資源網(wǎng)]即由“景”生“情”。
這是最常見的一種抒情方式。寓情于景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詩人懷著特有的情感去看眼前景象,這種景象自然帶上了詩人情感的色彩。
情景交融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抒情與寫景達到了渾。
2004年全國各地高考語文試卷古詩文默寫匯總 1、甘肅卷: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選兩小題)(4分) (1)非淡泊無以明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諸葛亮《誡子書》)(2)悟以往之不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3)多情自古傷離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宵酒醒何處,_________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鈴》 2、上海卷:填寫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
(任選4句)(4分)(1)轉軸撥弦三兩聲,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2)____________________,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宮賦》)(3)____________________,不拘一格降人才。(龔自珍《己亥雜詩》)(4)紙上得來終覺淺,_____________________。
(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5)三軍可奪帥也,____________________。
(《論語》) 3、北京卷:在橫線上默寫原句。(4分) 古人寫文章常常借古諷今。
杜牧《阿房宮賦》:“嗚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秦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天下也?!苯枨販缤龅慕逃柵u唐敬宗廣建宮室。
蘇洵《六國論》:“悲夫!有如此之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削月割,以趨于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六國破滅的教訓諷刺北宋賂遼。
4、浙江卷: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選兩小題,4分) ⑴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厥有《國語》。
(司馬遷《報任安書》) ⑵山圍故國周遭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夜深還過女墻來。
(劉禹錫《石頭城》) ⑶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隔江猶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4)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辛棄疾《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5、天津卷: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選兩小題)(4分) (1)子曰:“由!誨女知之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知也?!保ā墩撜Z?為政》)(2)云銷雨霽,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長天一色。(《王勃《滕王閣序》》(3)莊生曉夢迷蝴蝶,___________________。
滄海月明珠有淚,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隱《錦瑟》) 6、遼寧卷: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選兩小題)(4分)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下可運于掌。(《孟子?梁惠王上》)(2)而世之奇?zhèn)ス骞址浅V^,_________________,而人之所罕至焉。
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游褒禪山記》)(3)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實甫《西廂記》) 7、江蘇卷: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選兩小題)(4分) (1)戰(zhàn)戰(zhàn)兢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詩?小雅?小曼》)(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杜牧《阿房宮賦》)(3)想當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8、山東卷: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選兩小題)(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然后知困。
(《禮記?學記》)(2)春風又綠江南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泊船瓜洲》)(3)大江東去,浪淘盡,__________________。
故壘西邊,人道是,________________。(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9、廣西卷: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選兩小題 4分) ①落霞與孤鶩齊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閣序》)②問渠那得清如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朱熹《觀書有感》)③春花秋月何時了? ___________________。小樓昨夜又東風,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煜《虞美人》) 10、福建卷: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選兩小題)(4分) ⑴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將進酒》)⑵秦人不暇自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宮賦》)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朱子治家格言》) 11、湖南卷: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選兩小題)(4分) (1)周任有言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
(《論語?季氏將伐顓臾》)(2)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旅夜書懷》)(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李清照《夏日絕句》) 12、四川卷: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選兩小題)(4分) (1)出師未。
2015年高考各地語文卷古典詩詞鑒賞真題及解析匯編2015年高考語文新課標全國1卷古代詩歌閱讀(11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8-9題。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8-9題。發(fā)臨洮將赴北庭留別① 岑參聞說輪臺路②,連年見雪飛。
春風不曾到,漢使亦應稀。白草通疏勒,青山過武威。
勤王敢道遲,私向夢中歸。[注]①臨洮:在今甘肅臨潭西。
北庭:唐六都護府之一,治所為庭州(今新疆吉木薩爾北。②輪臺:庭州厲縣.在今新魯木齊。
8.與《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相比,本詩描寫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誚簡要分析。(5分)《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是直接描寫,如“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直接描寫了“胡天八月即飛雪”的壯美;《發(fā)臨洮將赴北庭留別》則是間接描寫,如“春風不曾到,漢使亦應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過武威”描寫了連年見雪飛的惡劣環(huán)境。9.詩的尾聯(lián)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對全詩的情感抒發(fā)有怎樣的作用?(6分)尾聯(lián)表達了作者思鄉(xiāng)的思想感情。
對全詩的抒發(fā)有點染和升華的作用。報效祖國當然不能因為距離遙遠、環(huán)境惡劣而有所報怨,但思念家鄉(xiāng)和親人的感情卻難以控制。
2015年高考語文新課標全國II卷古代詩歌閱讀(11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8~9題。
殘春旅舍 韓偓①旅舍殘春宿雨晴,恍然心地憶咸京②。樹頭蜂抱花須落,池面魚吹柳絮行。
禪伏詩魔歸凈域,酒沖愁陣出奇兵。兩梁免被塵埃污③,拂拭朝簪待眼明④。
[注]①韓偓(約842~923):字致堯,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這首詩是作者流徙閩地時所作。②咸京:這里侑指都城長安。
③梁:官帽上的橫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區(qū)分官階。④朝簪: 朝廷官員的冠飾。
8.古人認為這首詩的頷聯(lián)“乃晚唐巧句”,請指出這一聯(lián)巧在哪里,并簡要賞析。(5分)【答案】頷聯(lián)巧妙之處在于用了“抱”“吹”兩個動詞。
【解析】解答此題,要在讀懂詩句大意的基礎上進行,并且抓住“巧”子進行分析。9.這首詩的后兩聯(lián)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
(6分)【答案】后兩聯(lián)表達了作者悲憤的情懷以及詩人兢兢業(yè)業(yè),力求盡職,無負朝冠的心情。2015年高考語文江蘇卷古詩詞鑒賞(11分)10.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問題。
秋日題竇員外崇德里新居劉禹錫長愛街西風景閑,到君居處暫開顏。清光門外一渠水,秋色墻頭數(shù)點山。
疏種碧松通月朗,多栽紅藥待春還。莫言堆案無余地,認得詩人在此間。
注:堆案,堆積案頭,謂文書甚多。(1)聯(lián)系全詩,概括作者“開顏”的原因。
(4分)【命題立意】本題考查考生提煉和概括詩歌中相關信息的能力。能力層級C級。
【答案】朋友新居落成;周圍景色優(yōu)美;自己心情閑適;主人品味高雅;賓主志同道合。【解析】此題的解答方法與前面第9題相同。
詩人“開顏”原因詩中一再提到,要仔細篩選相關信息,再作適當?shù)穆?lián)想、引申、整合,如題目中的“新居”可聯(lián)想到朋人新居剛剛落成;頷聯(lián)與頸聯(lián)描繪的景色很迷人;首聯(lián)中點出的風景之“閑”可襯托詩人心境的“悠閑”;頷聯(lián)與頸聯(lián)新居環(huán)境描寫中選取的典型物象——山、水、松、紅藥,可暗示主人的品味高雅;尾聯(lián)“認得”一詞,此處意思為“能夠確定某一人或事物是這個人或事物而不是別的”,相當于說“只有老朋友你能長處此間”,表達詩人對朋友的仰慕、認同,說明二人是志同道合、心靈相通。再對上面內容加以提煉整合即可。
【點評】此題表面看是考查提煉和概括詩歌中相關信息,實質考查對全詩內容的理解與把握,如同2014年的第⑵小題,鑒賞詩歌首先要理解詩歌,這江蘇詩歌鑒賞題一貫的命題風格。(2)簡要賞析頷聯(lián)、頸聯(lián)的寫景藝術。
(4分)【命題立意】本題考查考生“鑒賞詩歌藝術技巧”的能力。能力層級D級。
【答案】選取景物,鋪陳描?。ㄒ磺?shù)點山、碧松、紅藥);移步換景,富有層次(由遠及近、由外而內);虛實結合,寓情于景(通月朗、待春還)。【解析】解答此題首先要審清題目問的是什么,“賞析寫景藝術”換一種問法就是:“寫景手法是什么?產生怎樣的藝術效果?”描寫景物的手法通常有:(1)描寫景物的角度(空間、色彩、感覺器官等);(2)表現(xiàn)手法的角度(抒情方法: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樂景寫哀情等;描寫方式:動靜結合、虛實結合、鋪陳描摹等);(3)結構特點的角度(一句一景、句句寫景、景語作結等);(4)錘煉字詞的角度(一字傳神,惟妙惟肖再現(xiàn)景物特點等);(5)修辭手法的角度(考綱列出的七種)。
“賞析題”答題時要具備三方面內容:一是“用了什么手法”、二是“如何用這種手法”、三是“產生怎樣的藝術效果或表達什么樣情感”。具備以上的知識儲備,解答此題就一定思路。
困難的是點難以找全,特別是第一點——“選取景物,鋪陳描摹”,考生難以想到?!军c評】賞析題是傳統(tǒng)考題,每年都考,但每年選擇的文本與賞析的角度并不一樣,今年這道考題貼近考生生活,貼近考生實際,是一道不錯的考題。
但提供的答案如“選取景物,鋪陳描摹”值得商榷,篇幅所限,不再展開論述。(3)尾聯(lián)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3分)【命題立意】本題考查。
給你幾個例子:《終南山》、《登樓》、《書憤》的詩歌鑒賞!??! 要求如下: 按照這個格式——這是一首_________(內容、題材),通過__________等意象,運用__________手法,描寫了___________(的畫面),表現(xiàn)了___________(的情感)。
終南山 王維 太乙近天都①,連山到海隅②。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③。
分野中峰變④,陰晴眾壑殊。欲投人處宿⑤,隔水問樵夫。
答案:寫景 山、云、霞 夸張 互文 動靜結合 高大磅礴、如畫中景 熱愛自然、陶醉山水譯文: 終南山高大雄偉,幾乎接近天都,山山相連,直到海角?;赝麆倓傇谏砬巴讼騼蛇叺拿C0自疲囔F,又彌漫成了朦朧迷蒙的一片奇幻的境界。
中峰高大雄偉,成了分野之界,陰天和晴天里千巖萬壑的景象相差懸殊。天晚了,想要找個人家住下,我只好隔著水向樵夫打聽。
疑難點注釋:①太乙:終南山的主峰,也是終南山的別名,在唐京長安城南約四十里處。西起甘肅天水,東至河南陜縣,綿延八百余里。
天都:因太乙為洞天之最,故曰天都,或說指唐都長安。②連山句:山山相連,直到海角。
③ 兩句詩互文。即“白云入看無,回望合;青靄入看無,回望合”。
白云,白茫茫的霧氣。青靄,也是霧氣,比白云淡。
④分野句:中峰南北,屬于不同的分野。古代天文學家將天空十二星辰的位置與地上州郡區(qū)域相對應,稱某地為某星之分野。
⑤人處:人家、村子。賞析點撥: 鑒賞這首詩,首先要注意詩的線索和順序。
作者以游蹤為線索,以時空變化為順序,對終南山進行了描繪。首聯(lián)是遠觀,用夸張手法寫出了終南山的高峻、廣大,它高近天都,山山相連,直到海角。
頷聯(lián)寫進入山中所見到的云霧繚繞變幻莫測的奇妙景象。頸聯(lián)寫來到中峰時所見到的景象,突出了山之高大、景象之變換無窮。
尾聯(lián)寫登山流連往返,以至天晚欲尋覓宿處。線索清楚,層次分明,在僅僅四十個字之內把終南山的高大雄偉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
其次,重點鑒賞詩的第二聯(lián)。這一聯(lián)詩采用了互文的手法來描寫進入終南山所見到的奇妙景象。
詩人進入終南山,朝前看,白云彌漫,看不見路,也看不見其他景物,仿佛再走幾步,就可以浮游于白云的海洋;然而繼續(xù)前進,白云卻繼續(xù)分向兩邊,可望而不可即;回頭看,分向兩邊的白云又合攏來,匯成茫茫云海。這種奇妙的境界,凡有游山經(jīng)驗的人都并不陌生,而除了王維,又有誰能夠只用五個字就表現(xiàn)得如此真切呢?“青靄入看無”一句,與上句“白云回望合”是“互文”,它們交錯為用,相互補充。
詩人走出茫茫云海,前面又是蒙蒙青靄,仿佛繼續(xù)前進,就可以摸著那青靄了;然而走了進去,卻不但摸不著,而且看不見;回過頭去,那青靄又合攏來,蒙蒙漫漫,可望而不可即?!兜菢恰?杜甫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云變古今。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
可憐后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父吟。答案:寫懷詩 花、樓、浮云、廟、日 借景抒情、古今對比、用典 山河破碎、國破家亡 愛國、憂國憂民 【注解】: 1、錦江:在今四川成都市南,岷江支流,以濯錦得名,杜甫的草堂即臨近錦江。
2、來天地:與天地俱來。3、玉壘:山名,在今四川灌縣西。
4、變古今:與古今俱變。5、北極句:廣德元年(七六三)十月,吐蕃陷長安,立廣武王李承弘為帝,代宗至陜州(今河南陜縣),后郭子儀收復京城,轉危為安。
此句喻吐蕃雖陷京立帝,朝廷始終如北極那樣不稍移動。北極:北辰。
6、西山寇盜:指吐蕃。同年十二月,吐蕃又陷松、維、保三州(皆在四川境)及云山新筑二城,后劍南西川諸州也入吐蕃。
意謂朝廷終不因侵擾而稍改。故吐蕃也莫相侵。
7、《梁父吟》:樂府篇名。相傳諸葛亮隱居時好為《梁父吟》。
但現(xiàn)存《梁父吟》歌詞,系詠晏嬰二桃殺三士事,與亮隱居時心情似不相涉,故學者疑之,一說亮所吟為《梁父吟》古曲。又一說吟者是杜甫自己。
按:李白也曾作《梁甫吟》,此處之“聊為”,疑杜甫也欲作此曲以寄慨?!卷嵶g】: 登樓望春近看繁花游子越發(fā)傷心; 萬方多難愁思滿腹我來此外登臨。
錦江的春色從天地邊際迎面撲來; 玉壘山的浮云變幻莫測從古到今。大唐的朝廷真象北極星不可動搖; 吐蕃夷狄莫再前來騷擾徒勞入侵。
可嘆劉后主那么昏庸還立廟祠祀; 日暮時分我要學習孔明聊作梁父吟。【評析】:。
1、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
(8分)(04遼寧) 蝶戀花 蘇軾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墻里秋千墻外道。
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俞陛云在《宋詞選釋》中對這首詞的上闋作過這樣的整體評價:“絮飛花落,每易傷春,此獨作曠達語?!蹦阃馑目捶▎??為什么?請結合詞的內容簡要賞析。
(5分) 【答案】 同意。起句“花褪殘紅青杏小”,雖寫了花之凋零,卻又寫了青杏新生,顯示出生機與活力;二、三句則又移向更廣闊的空間,燕子輕飛,給畫面帶來了盎然生氣,而綠水繞人家也饒有情趣,這樣一來,人的心情也自然隨之敞闊;末句雖言萋萋芳草,卻以“天涯”起筆,意境開闊。
總之,詞的上片雖寫“絮飛花落”的暮春之景,卻處處可見曠達之語。2、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后回答問題。
(6分)(04浙江) 菩薩蠻 李白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關于這首詞表達的內容,有人認為是“游子思歸鄉(xiāng)”,有人認為是“思婦盼歸人”,也有人認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請簡要說明理由。
(4分) 【答案】 游子思歸鄉(xiāng):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見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觸景生情,設想家人盼望自己歸去的情景;最后兩句游子感嘆旅途漫漫,歸鄉(xiāng)無期,更添愁苦。思婦盼歸人:上片寫思婦見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寫思婦佇立玉階,見鳥歸而懷念游子;最后兩句寫思婦設想游人歸途艱難,感嘆相逢無期。
二者兼有:全詞以游子思歸鄉(xiāng)和思婦盼歸人相互渲染,傳達了“一種相思,兩處閑愁”的情思。3、紅梅 蘇軾 怕愁貪睡獨開遲,自恐冰容不入時。
故作小紅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寒心未肯隨春態(tài),酒暈無端上玉肌。
詩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綠葉與青枝。注:詩老;指蘇軾的前輩詩人石曼卿。
讀下面蘇軾的詩論并回答問題。(5分) 林逋《梅花》詩云,“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決非桃李詩。
皮日休《白蓮》詩云,“無情有恨何人見,月曉風清欲墜時”,決非紅蓮詩。此乃寫物之功。
若石曼卿《紅梅》詩云,“認桃無綠葉,辨杏有青枝”,此村學中至陋語也。說出蘇軾贊揚寫梅花、白蓮的詩而批評石曼卿《紅梅》詩的理由,并作具體分析。
【答案】第一問兩個要點。①贊揚的理由是,寫梅花、白蓮的詩能做到神似,表現(xiàn)了神韻、精神品格、內在特點;②批評的理由是,石曼卿《紅梅》詩不能抓住梅花的品格特征,僅作了外形描寫。
第二問3個要點。①“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寫出了梅的清幽、高潔;②“無情有恨何人見,月曉月風清欲墜時”,寫出了白蓮的素潔、清雅;③“認桃無綠葉,辯杏有青枝”,僅從“綠葉”“青枝”等外形上把握紅梅的特征,未見紅梅的精神品格。
4、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04全國1) 秋 思 張籍 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王安石評論張籍詩歌的風格是:“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p>
試析張籍此詩寫了生活中哪個“尋?!钡募毠?jié)?表達了他什么樣的情感? 【答案】詩中作者寫了這樣一個(尋常的)細節(jié):家書將要發(fā)出時,又覺得有話要說,故“又開封”。作者客居洛陽見秋風起,從而引起對家鄉(xiāng)親人無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開信封補寫 5、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問題。
(8分)(06山東) 曉上空泠峽① 王闿運② 獵獵南風拂驛亭,五更牽纜上空泠。慣行不解愁風水,瀑布灘雷只臥聽。
〔注〕①空泠峽:在湖北宜昌市東南長江上。②王闿運(1832~1916),近代著名詩人。
他早年懷有遠大的政治抱負,然而屢遭挫折,于是絕意仕進,歸而撰著授徒。狄葆賢《平等閣詩話》認為此詩“只二十八字,而傲岸之氣溢于言表”。
請結合這首詩所表達的情感內容,談談你的理解?!敬鸢浮糠鲿詴r分獵獵南風吹拂著江邊驛亭,世人乘坐小船在纖夫的牽引下向空泠峽溯流而上。
本詩前兩句描寫拂曉時獵獵的風聲和客中行船溯流而上的艱難,為抒寫情懷作了鋪墊。第三句表面上說詩人慣于常年旅途奔波,已經(jīng)不知道為風浪發(fā)愁為何事,其實這里的“不解”為“不在意”之義,表現(xiàn)出久歷滄桑后從容自信的心態(tài)。
第四句中“臥聽”“瀑布灘雷”這個典型場景更將詩人對一切艱險都無所畏懼的傲岸氣度充分表現(xiàn)出來。6、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
(8分)(06年全國卷1) 題竹石牧牛 黃庭堅 子瞻畫叢竹怪石,伯時①增前坡牧兒騎牛,甚有意態(tài),戲詠。野次②小崢嶸,幽篁相倚綠。
阿童三尺棰③,御此老觳觫。石吾甚愛之,勿遣牛礪角!牛礪角猶可,牛斗殘我竹。
[注] ①伯時:宋著名畫家李公麟的字。②野次:郊野。
③棰:鞭子 (1)這首詩可分為幾個層次?它們分別寫了什么內容? (2)你認為這幅“竹石牧?!眻D在作者心目中的含意是什么?有人認為作者在詩中“厚于竹而薄于石”,你對此有什么看法?請說明。【答案】(1)分為兩個層次。
前四句為第一層次,分別寫了石、竹、牧童和老牛四個物象,構成一幅完整的畫面;后四句為第二層次,寫了作者由畫中的內容而生發(fā)出的。
1. (2007年全國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回答后面的問題。
望江南 超然臺①作(蘇軾)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臺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卻咨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注] ①超然臺:在密州(今山東諸城)城北。當時蘇軾任密州地方官。
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舊俗寒食節(jié)不點火,節(jié)后點火稱新火。
(1)從詞中的“咨嗟”、“休對”、“且將”這些詞語看,你認為作者在詞中要表現(xiàn)的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情?請簡要分析 (2)請從“情”和“景”的角度對這首詞作一賞析?!窘馕觥?第(1)題側重于對其中關鍵詞語的理解,由此把握詞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第(2)題側重于對本詞的內容與形式的總體理解把握。賞析“情”與“景”之間的關系。
在回答第(1)題時,同學們常常只注重語言的表層含義,而忽視語言的深層含義。挖掘語言的深層含義,才能準確全面把握詞人的心情。
其次同學們容易犯先入為主的錯誤。許多學生對蘇軾豁達、樂觀的性格印象深刻,沒有認真地去讀這首詞,對詞人在這首詞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把握不準。
在回答第(2)題時,有的同學弄不懂詩歌中景與情的關系,不會由景入情作深入的分析。要記住“一切景語皆情語”,景為情設。
景與情的關系主要有借景抒情和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中除了以樂景寫樂情,以哀景寫哀情之外,還有以樂景寫哀情。
情景交融要仔細體會蘊含在景物之中的情感。2. (2007年重慶卷)閱讀下面兩首詩歌,回答后面的問題。
海棠(宋·蘇軾) 東風裊裊泛崇光①,香霧空_月轉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惜牡丹花(唐·白居易) 惆悵階前紅牡丹,晚來唯有兩枝殘。明朝風起應吹盡,夜惜衰紅把火看。
[注] ①崇光:美艷的光彩。(1)蘇軾《海棠》詩的前兩句描寫了海棠花的哪些特點?后兩句抒寫情感時使用了什么手法? (2)蘇軾的《海棠》與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樣寫夜里賞花,二者所抒發(fā)的感情有何不同? 【解析】 本題考查的是對詩歌的比較鑒賞。
近年來高考詩歌鑒賞題較多地運用這種方式命題,2007年高考有6省市采用這種形式,占到總數(shù)的三分之一。從命題角度看,可以分為對詩歌語言的品味、對詩歌表現(xiàn)手法的理解、對詩歌形象的解讀、對思想感情的把握、對意境營造的領會等方面的比較。
第(1)題第一問考查詠物詩所詠事物的特點,解讀時理解這首詩中海棠的特點,不要去猜想海棠花共性的特點。第二問考查的是表現(xiàn)手法。
希望同學們能夠熟練掌握詩歌的表現(xiàn)手法,才能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要注意表現(xiàn)手法中包括修辭手法。
第(2)題比較分析抒發(fā)感情的不同,要結合詩歌的內容來分析。詩歌的比較鑒賞,一般是從兩者的異同點出題。
兩首詩都表達了對花的喜愛之情。細微之處的區(qū)別一是愛花在盛開之時,一是惜花在將謝之際。
實戰(zhàn)演習 1. 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閨情(李端) 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燈未滅夢難成。
披衣更向門前望,不忿朝來鵲喜聲! [注]不忿:怨恨。(1)詩中前半部分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2)臺灣詩人鄭愁予在《錯誤》一詩中有句名言“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
你認為這首詩中是否也存在“美麗的錯誤”?為什么?請說明理由。2. 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孤雁(杜甫) 孤雁不飲啄,飛鳴聲念群。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云? 望盡似猶見,哀多如更聞。
野鴉無意緒,鳴噪自紛紛。(1)詩題為“孤雁”,結合首聯(lián)和尾聯(lián)分析,作者運用了什么藝術手法來刻畫孤雁? (2)清人朱鶴齡注此詩說:“此托孤雁以念兄弟也?!?/p>
分析作者在詩中如何表達這種思想感情。3.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
留春令 詠梅花(史達祖) 故人溪上,掛愁無奈,煙梢月樹。一涓春月點黃昏,便沒顧、相思處。
曾把芳心深相許。故夢勞詩苦。
聞說東風亦多情,被竹外、香留住。(1)“一涓春月點黃昏”—句中妙用了“點”字,請你賞析這個詞的妙用。
(2)請結合全詞,簡要分析“聞說東風亦多情,被竹外、香留住”所蘊含的思想感情,并簡析“聞說”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4. 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后回答問題。
清平樂(李煜) 別來春半,觸目愁腸斷。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
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1)這首詞寫景,虛實結合,試從這一角度分析“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一句的藝術表現(xiàn)力。(2)“雁來音信無憑”一句,表現(xiàn)了作者當時什么樣的心情? 5. 閱讀下面兩首詩歌,然后回答問題。
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 荊吳相接水為鄉(xiāng),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
送柴侍御(王昌齡) 流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xiāng)。
(1)這是兩首送別詩,兩詩詩眼分別是什么?它們表達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2)兩詩首句都寫得別致,有什么相通之處? 參考答案 1. (1)描繪了一位思婦徹夜不眠,孤獨難耐的畫面。(2)早晨的喜鵲聲油然引起了深閨女子的驚喜和期望,但是喜鵲聲并未給她帶來喜訊,卻又使思婦的內心限入極度的失望和怨恨;從而使。
2011屆語文一輪復習最新6年高考題分類匯編:古詩詞鑒賞-詩 (10年全國卷Ⅰ) 12.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8分) 詠素蝶詩 劉孝綽 隨蜂繞綠蕙,避雀隱青薇。映日忽爭起,因風乍共歸。
出沒花中見,參差葉際飛。芳華幸勿謝,嘉樹欲相依。
{注}劉孝綽(481-539):南朝梁文學家,彭城*(今江蘇徐州)人。文名頗盛,因恃才傲物,而為人所忌恨,仕途數(shù)起數(shù)伏。
(1)這首詠物詩描寫了素蝶的哪些活動?是怎樣描寫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提示】追隨著蜜蜂圍繞著綠色的蕙蘭飛,為了躲避黃雀藏在綠葉之中,在太陽的映照之下忽然爭著飛起,趁著風一起歸去。在花中出沒,順著高低不同的綠葉飛翔。
寫了素蝶的遠近高低不同方位的動作,采用細節(jié)描寫,以蜂、雀、日、風、花、葉作襯托。(2)這首詩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提示】托物言志,寫自己徒負才華,只能追隨他人,仕途起起伏伏,不能為人賞識,施展才能。
(10年全國卷Ⅱ) 12.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 夢中作① 歐陽修 夜涼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種花。
棋罷不知人換世②,酒闌③無奈客思家?!咀ⅰ竣俦驹娂s作于皇祐元年(1049),當時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貶謫到潁州。
②傳說晉時有一人進山砍柴,見兩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觀,等一盤棋結柬,斧已攔掉.回家后發(fā)現(xiàn)早已換了人間。③酒闌:酒盡. (1)這首詩表現(xiàn)了作者什么樣的心情? 答; (2)你認為這首詩在寫作上有什么特色? 答: (1)解析:本題考查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
“路暗花迷”表現(xiàn)了作者對前途的迷茫,結合注釋可知這是因為仕途失意所致,“無奈”“思家”等詞語則表現(xiàn)了無可奈何之情和渴望回家之情,故答案為:表現(xiàn)了①因仕途失意而對前途憂慮和無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脫離官場返回家鄉(xiāng)的心情 (2)解析本題考查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本詩最明顯的寫作特色是四個場景組合在一起,一句一個場景;夜、笛、千山月,路、百種花,這些景物表達了作者對前途的迷茫,是以景寫情,情景交融;在修辭上使用了工整的對仗。
故答案為:①一句一個場景;②以景寫情,情景交融;③對仗十分工巧。13.讀下面這首詩,完成1,2題。
(7分) 古風 (其三十九) 李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風飄大荒寒。
榮華東流水,萬事皆波瀾。白日掩徂暉①,浮云無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棲鴛鸞③。且復歸去來,劍歌《行路難》。
注:①徂輝:落日余暉。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
③鴛鸞:傳說中與鳳凰同類,非梧桐不止,非練食不食,非醴泉不飲。①下列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前四句,寫詩人等高望遠,看到天高地闊、霜染萬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詩昂揚奮發(fā)的基調. B.詩中“榮華東流水”與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中的“古來萬事東流水”表達的意思有相似性。
C.七、八句借助于描寫白日將盡、浮云變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的表達了詩人對世事人生的感受. 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應棲息于梧桐的鴛鸞竟巢于惡樹之中,而燕雀卻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 ②結合全詩,簡述結尾句“劍歌行路難”所表達的細想感情。(4分) 這是李白詩“登高望四海①”(《古風》其三十九)。
這首詩與《行路難》是同時期的作品。詩中借景寓情,抨擊統(tǒng)治者的昏庸腐敗。
“梧桐巢燕雀,枳棘棲鴛鸞”,就是對權貴當?shù)馈⒉拍苤勘粔阂值幕靵y現(xiàn)象的揭露。①、四海,指天下。
②、漫漫,廣闊無邊。③、被,覆蓋。
大荒,廣闊的原野。兩句意為:秋霜覆蓋,萬物凋零;北風飄拂,原野荒寒。
④、兩句意為:榮華富貴象東流水一樣,轉瞬消逝;人間萬事如波浪起伏,變化多端。⑤、徂(c)暉,夕陽的余輝。
⑥、幟棘,有刺的灌木。鴛,通“鵷”。
相傳鵷雛非梧桐不棲。兩句意為:梧桐本是鴛鸞棲息的樹木,現(xiàn)在卻被燕雀在上面作窠;幟棘本是燕雀集聚的地方,現(xiàn)在反成了鴛鸞棲身之處。
⑦、歸去來,回去吧。東晉詩人陶明淵明不愿逢迎權貴,棄官還鄉(xiāng),曾作《歸去來辭》。
《行路難》,樂府“雜曲歌辭”調名。兩句意為:還是回家去吧,彈劍高歌《行路難》。
參考答案: (1)(3分) A (2)(4分)要點: 對榮華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 對黑白顛倒、小人得志的社會現(xiàn)實的不滿; 對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自身遭際的激憤。
2011屆語文一輪復習最新6年高考題分類匯編:古詩詞鑒賞-詩 (10年全國卷Ⅰ) 12.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8分) 詠素蝶詩 劉孝綽 隨蜂繞綠蕙,避雀隱青薇。映日忽爭起,因風乍共歸。
出沒花中見,參差葉際飛。芳華幸勿謝,嘉樹欲相依。
{注}劉孝綽(481-539):南朝梁文學家,彭城*(今江蘇徐州)人。文名頗盛,因恃才傲物,而為人所忌恨,仕途數(shù)起數(shù)伏。
(1)這首詠物詩描寫了素蝶的哪些活動?是怎樣描寫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提示】追隨著蜜蜂圍繞著綠色的蕙蘭飛,為了躲避黃雀藏在綠葉之中,在太陽的映照之下忽然爭著飛起,趁著風一起歸去。在花中出沒,順著高低不同的綠葉飛翔。
寫了素蝶的遠近高低不同方位的動作,采用細節(jié)描寫,以蜂、雀、日、風、花、葉作襯托。(2)這首詩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提示】托物言志,寫自己徒負才華,只能追隨他人,仕途起起伏伏,不能為人賞識,施展才能。
(10年全國卷Ⅱ) 12.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 夢中作① 歐陽修 夜涼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種花。
棋罷不知人換世②,酒闌③無奈客思家。【注】①本詩約作于皇祐元年(1049),當時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貶謫到潁州。
②傳說晉時有一人進山砍柴,見兩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觀,等一盤棋結柬,斧已攔掉.回家后發(fā)現(xiàn)早已換了人間。③酒闌:酒盡. (1)這首詩表現(xiàn)了作者什么樣的心情? 答; (2)你認為這首詩在寫作上有什么特色? 答: (1)解析:本題考查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
“路暗花迷”表現(xiàn)了作者對前途的迷茫,結合注釋可知這是因為仕途失意所致,“無奈”“思家”等詞語則表現(xiàn)了無可奈何之情和渴望回家之情,故答案為:表現(xiàn)了①因仕途失意而對前途憂慮和無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脫離官場返回家鄉(xiāng)的心情 (2)解析本題考查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本詩最明顯的寫作特色是四個場景組合在一起,一句一個場景;夜、笛、千山月,路、百種花,這些景物表達了作者對前途的迷茫,是以景寫情,情景交融;在修辭上使用了工整的對仗。
故答案為:①一句一個場景;②以景寫情,情景交融;③對仗十分工巧。13.讀下面這首詩,完成1,2題。
(7分) 古風 (其三十九) 李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風飄大荒寒。
榮華東流水,萬事皆波瀾。白日掩徂暉①,浮云無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棲鴛鸞③。且復歸去來,劍歌《行路難》。
注:①徂輝:落日余暉。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
③鴛鸞:傳說中與鳳凰同類,非梧桐不止,非練食不食,非醴泉不飲。①下列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前四句,寫詩人等高望遠,看到天高地闊、霜染萬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詩昂揚奮發(fā)的基調. B.詩中“榮華東流水”與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中的“古來萬事東流水”表達的意思有相似性。
C.七、八句借助于描寫白日將盡、浮云變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的表達了詩人對世事人生的感受. 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應棲息于梧桐的鴛鸞竟巢于惡樹之中,而燕雀卻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 ②結合全詩,簡述結尾句“劍歌行路難”所表達的細想感情。(4分) 這是李白詩“登高望四海①”(《古風》其三十九)。
這首詩與《行路難》是同時期的作品。詩中借景寓情,抨擊統(tǒng)治者的昏庸腐敗。
“梧桐巢燕雀,枳棘棲鴛鸞”,就是對權貴當?shù)?、才能之士被壓抑的混亂現(xiàn)象的揭露。①、四海,指天下。
②、漫漫,廣闊無邊。③、被,覆蓋。
大荒,廣闊的原野。兩句意為:秋霜覆蓋,萬物凋零;北風飄拂,原野荒寒。
④、兩句意為:榮華富貴象東流水一樣,轉瞬消逝;人間萬事如波浪起伏,變化多端。⑤、徂(c)暉,夕陽的余輝。
⑥、幟棘,有刺的灌木。鴛,通“鵷”。
相傳鵷雛非梧桐不棲。兩句意為:梧桐本是鴛鸞棲息的樹木,現(xiàn)在卻被燕雀在上面作窠;幟棘本是燕雀集聚的地方,現(xiàn)在反成了鴛鸞棲身之處。
⑦、歸去來,回去吧。東晉詩人陶明淵明不愿逢迎權貴,棄官還鄉(xiāng),曾作《歸去來辭》。
《行路難》,樂府“雜曲歌辭”調名。兩句意為:還是回家去吧,彈劍高歌《行路難》。
參考答案: (1)(3分) A (2)(4分)要點: 對榮華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 對黑白顛倒、小人得志的社會現(xiàn)實的不滿; 對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自身遭際的激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