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參考
教育培訓行業(yè)知識型媒體
發(fā)布時間: 2022-11-19 00:30:02
我好愛你
——根據詩經《木瓜》改編
通遼市實驗小學二年七班 聶瑞軒
有一位書生去旅游,可是他忘帶吃的東西了。書生看見一個小女孩在樹上摘木瓜,他就盯著這個小女孩。小女孩看見書生盯著自己,就扔給書生一個木瓜,書生就把自己的玉佩送給了小女孩,小女孩說:“我怎么能要你的玉佩呢?”書生說:“你要不要玉佩我就不吃木瓜?!毙∨⒄f:“你吃完木瓜我再要?!睍爮牧诵∨⒌脑挘桶涯竟铣酝炅?,小女孩就把玉佩還給了書生。
第二天,書生又去游玩,在路上又看見小女孩在摘桃子,書生又盯著小女孩,小女孩看見書生又盯著自己,又扔給書生一個桃子,書生又把自己身上帶的玉佩送給小女孩,小女孩又說:“我怎么能要你的玉佩呢?”書生又說:“你不要玉佩我就不吃桃子?!毙∨⒂终f:“你吃完桃子我就收下玉佩。”書生聽從了小女孩的話,又把桃子吃完了,書生吃完后小女孩又把玉佩還給了書生。
第三天,書生去游泳,在小路上書生還是看見小女孩在摘杏,書生還是盯著小女孩,小女孩還是看見書生盯著自己,小女孩還是給了書生一顆杏,書生還是把玉佩送給了小女孩,小女孩還是說:“我怎么能要你的玉佩呢?”書生還是說:“你不要玉佩,我就不吃杏?!毙∨⑦€是說:“你吃完了我再要玉佩?!睍€是聽從了小女孩的話,還是把杏吃完了,書生把杏吃完后,小女孩還是把玉佩還給了書生。
第四天,書生去散步,看見小女孩在公園里玩,書生對小女孩說:“你真聰明,我老被你耍,我真喜歡你,我真愛你?!?/p>
歌名:木瓜
演唱:肖洋
作詞:國風 衛(wèi)風
作曲:肖洋
歌詞: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
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
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
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
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詩經·衛(wèi)風·木瓜》 原文: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
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
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翻譯: 你將木瓜投贈我,我拿瓊琚作回報。不是為了答謝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將木桃投贈我,我拿瓊瑤作回報。不是為了答謝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將木李投贈我,我拿瓊玖作回報。不是為了答謝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注釋: 1.木瓜:一種落葉灌木(或小喬木),薔薇科,果實長橢圓形,色黃而香,蒸煮或蜜漬后供食用。按:今粵桂閩臺等地出產的木瓜,全稱為番木瓜,供生食,與此處的木瓜非一物。
2.瓊琚(jū居):美玉,下"瓊玖"、"瓊瑤"同。3.匪:非。
4.木桃!果名,即楂子,比木瓜小。5.木李:果名,即榠楂,又名木梨。
【賞析】 《詩經·大雅·抑》有“投我以桃,報之以李”之句,后世“投桃報李”便成了,成語,比喻相互贈答,禮尚往來。比較起來,《衛(wèi)風·木瓜》這一篇雖然也有從“投之以木瓜(桃、李),報之以瓊琚(瑤、玖)”生發(fā)出的成語“投木報瓊”(如托名宋尤袤《全唐詩話》就有“投木報瓊,義將安在”的記載),但“投木報瓊”的使用頻率卻根本沒法與“投桃報李”相提并論。
可是倘若據此便認為《抑》的傳誦程度也比《木瓜》要高,那就大錯而特錯了,稍微作一下調查,便會知道這首《木瓜》是現(xiàn)今傳誦最廣的《詩經》名篇之一。對于這么一首知名度很高而語句并不復雜的先秦古詩,古往今來解析其主旨的說法居然也有七種之多(據張樹波《國風集說》統(tǒng)計),實在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按,成于漢代的《毛詩序》云:“《木瓜》,美齊桓公也。衛(wèi)國有狄人之敗,出處于漕,齊桓公救而封之,遺之車馬器物焉。
衛(wèi)人思之,欲厚報之,而作是詩也?!边@一說法在宋代有嚴粲(《詩緝》)等人支持,在清代有魏源(《詩古微》)等人支持。
與毛說大致同時的三家詩,據陳喬樅《魯詩遺說考》考證,魯詩“以此篇為臣下思報禮而作”,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意見與之相同。從宋代朱熹起,“男女相互贈答說”開始流行,《詩集傳》云:“言人有贈我以微物,我當報之以重寶,而猶未足以為報也,但欲其長以為好而不忘耳。
疑亦男女相贈答之詞,如《靜女》之類?!边@體現(xiàn)了宋代《詩》學廢序派的革新疑古精神。
但這一說法受到清代《詩》學獨立思考派的重要代表之一姚際恒的批駁,《詩經通論》云:“以(之)為朋友相贈答亦奚不可,何必定是男女耶!”現(xiàn)代學者一般從朱熹之說,而且更明確指出此詩是愛情詩。平心而論,由于詩的文本語義很簡單,就使得對其主題的探尋反而可以有較大的自由度,正如一個概念的內涵越小它的外延越大,因此,輕易肯定否定某一家之說是不甚可取的。
有鑒于此,筆者傾向于在較寬泛的意義上理解本詩,將其視為一首通過贈答表達深厚情意的詩作。《木瓜》一詩,從章句結構上看,很有特色。
首先,其中沒有《詩經》中最典型的句式——四字句。這不是沒法用四字句(如用四字句,變成“投我木瓜(桃,李),報以瓊琚(瑤、玖);匪以為報,永以為好”,一樣可以),而是作者有意無意地用這種句式造成一種跌宕有致的韻味,在歌唱時易于取得聲情并茂的效果。
其次,語句具有極高的重疊復沓程度。不要說每章的后兩句一模一樣,就是前兩句也僅一字之差,并且“瓊琚”、“瓊瑤”、“瓊玖”語雖略異義實全同,而“木瓜”、“木桃”、“木李”據李時珍《本草綱目》考證也是同一屬的植物.其間的差異大致也就像橘、柑、橙之間的差異那樣并不大。
這樣,我們不妨說三章基本重復,而如此高的重復程度在整部《詩經》中也并不很多,格式看起來就像唐代據王維詩譜寫的《陽關三疊》樂歌似的,——自然這是《詩經》的音樂與文學雙重性決定的。你贈給我果子,我回贈你美玉,與“投桃報李”不同,回報的東西價值要比受贈的東西大得多,這體現(xiàn)了一種人類的高尚情感(包括愛情,也包括友情)。
這種情感重的是心心相印,是精神上的契合,因而回贈的東西及其價值的高低在此實際上也只具有象征性的意義,表現(xiàn)的是對他人對自己的情意的珍視,所以說“匪報也”?!巴段乙阅竟希ㄌ?、李),報之以瓊琚(瑤、玖)”,其深層語義當是:雖汝投我之物為木瓜(桃、李),而汝之情實貴逾瓊琚(瑤、玖);我以瓊琚(瑤、玖)相報,亦難盡我心中對汝之感激。
清牛運震《詩志》評此數語云:“惠有大于木瓜者,卻以木瓜為言,是降一格襯托法;瓊瑤足以報矣,卻說匪報,是進一層翻剝法。”他的話并非沒有道理,但顯然將木瓜、瓊瑤之類已基本抽象化的物品看得太實,其他解此詩者似也有此病。
實際上,作者胸襟之高朗開闊,已無衡量厚薄輕重之心橫亙其間,他想要表達的就是:珍重、理解他人的情意便是最高尚的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