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參考
教育培訓(xùn)行業(yè)知識型媒體
發(fā)布時間: 2022-09-24 02:42:01
鹿 柴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影入深林,復(fù)照青苔上。
漢江臨泛
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yuǎn)空。
襄陽好風(fēng)日,留醉與山翁。
本詩從大處落筆,狀寫襄陽一帶的壯麗山川,氣勢雄渾,意境空闊,“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一聯(lián),成為千古名句。
山居秋瞑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本詩用細(xì)膩的筆觸,勾畫月照、泉流、竹喧、蓮動等富有特征性的事物,獻(xiàn)給讀者一幅清新秀麗、優(yōu)美和諧的秋雨之后的山色圖。王孫指詩人自己,是反用了《楚辭·招隱士》“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久留”的詩意,說山居的景色特別留人。
終南山
太乙近天都,連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
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詩旨在詠嘆終南山的宏偉壯大。首聯(lián)寫遠(yuǎn)景,以藝術(shù)的夸張,極言山之高遠(yuǎn)。頷聯(lián)寫近景,身在山中之所見,鋪敘云氣變幻,移步變形,極富含孕。頸聯(lián)進(jìn)一步寫山之南北遼闊和千巖萬壑的千形萬態(tài)。末聯(lián)寫為了入山窮勝,想投宿山中人家。“隔 水”二字點出了作者“遠(yuǎn)望”的位置。
過香積寺
不知香積寺,數(shù)里入云峰。
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
泉聽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
香積寺:故址在今陜西省長安縣南。制毒龍:佛家比喻邪念妄想。見《涅磐經(jīng)》:“但我住處有一毒龍,想性暴急,恐相危害。” 全詩沒有一字寫寺,所寫的都是寺外的環(huán)境,更見古寺的幽深。
新晴野望
新晴原野曠,極目無氛垢。
郭門臨渡頭,村樹連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農(nóng)月無閑人,傾家事南畝。
本詩描寫初夏的鄉(xiāng)村,雨后新晴,詩人眺望原野所見到的景色。
1、望 洞 庭
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fēng)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2、憶 江 南
白居易
江南好,
風(fēng)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lán)。
能不憶江南?
3、鄉(xiāng)村四月
翁卷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guī)聲里雨如煙。
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4、漁歌子
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fēng)細(xì)語不須歸。
5、送元二使安西
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
6、望廬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7、詠 柳
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xì)葉誰裁出,二月春風(fēng)似剪刀。
8、絕 句
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fēng)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9、小 池
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xì)流,樹蔭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10、山 行
杜牧
遠(yuǎn)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再別康橋》
【現(xiàn)】徐志摩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艷影,
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淀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云彩。
擴展資料:
1、校園社團(tuán):
校園社團(tuán)是校園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每所校園都有著形形色色的校園社團(tuán),從學(xué)生會到文學(xué)社等愛好性社團(tuán),數(shù)不勝數(shù)。
2、校園刊物:
校園刊物同樣是校園中必不可少的,它承載了校園的文化,豐富了學(xué)生的校園生活,同時也是學(xué)生文學(xué)或?qū)I(yè)性知識交流的平臺。
3、校園生活:
校園是學(xué)生生活學(xué)習(xí)的場所,所有在校內(nèi)從事的一切活動皆屬于校園生活。校園生活大多以學(xué)習(xí)為主,課外活動為輔,遵循教育部頒發(fā)的素質(zhì)教育大綱,為社會培育出合格的知識分子。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學(xué)校
詞語解釋 讀音:suǒ jiàn 釋義及示例: 1.(所)看到的。
示例: 《晉書·嵇康傳》:“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 唐 韓愈 《謝自然詩》:“入門無所見,冠屨同蛻蟬?!?清 昭梿 《嘯亭雜錄·孫文定公》:“人君耳習(xí)于所聞,則喜諛而惡直;目習(xí)于所見,則喜柔而惡剛?!?/p>
2.猶見解;意見。示例: 《漢書·儒林傳·嚴(yán)彭祖》:“孟弟子百余人,唯彭祖、安樂為明,質(zhì)問疑誼,各持所見?!?/p>
唐 韓愈 《論孔戣致仕狀》:“蒙陛下厚恩,茍有所見,不敢不言?!?明 葉盛 《水東日記·奏請午朝》:“惜乎當(dāng)時外間諸公所見不同,反不足以副其意耳?!?/p>
古詩 [編輯本段] 清袁枚作品?!八姟?,即詩人偶然看到的一幅生活畫面。
【原文】 所見 (清)袁枚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注釋】 ⑴ 牧童:指放牛的孩子。⑵ 振:振蕩。
說明牧童的歌聲嘹亮。⑶ 林樾:指道旁成陰的樹。
⑷ 欲:想要。⑸ 捕:捉。
⑹ 鳴:叫?!緟⒖甲g文】 牧童騎在黃牛背上,嘹亮的歌聲在林中回蕩。
忽然想要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就馬上停止唱歌,一聲不響地站立在樹下?!咀髡吆喗椤?袁枚(1719~1798),字子才,號簡齋,晚年自號蒼山居士,浙江錢塘(今杭州市)人。
清代詩人,是乾隆、嘉慶時期代表詩人之一,與趙翼、蔣士銓合稱為“乾隆三大家”。袁枚三十三歲父親亡故,辭官養(yǎng)母,在江寧(南京)購置隋氏廢園,改名“隨園”,筑室定居,世稱隨園先生。
自此,他就在這里過了近50年的閑適生活,從事詩文著述,編詩話發(fā)現(xiàn)人才,獎掖后進(jìn),為當(dāng)時詩壇所宗。著作有《小倉山房文集》;《隨園詩話》16卷及《補遺》10卷;《新齊諧》24卷及《續(xù)新齊諧》10卷;隨園食單1卷;散文,尺牘,隨園食單說部等30余種。
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摯,流傳久遠(yuǎn),古文論者將其與唐代韓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纠收b指導(dǎo)】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举p析】 野外林陰道上,一位小牧童騎在黃牛背上緩緩而來。
也不知有什么開心事兒,他一路行一路唱,唱得好脆好響,整個樹林都被他驚動了。忽然,歌聲停下來,小牧童脊背挺直,嘴巴緊閉,兩眼凝望著高高的樹梢。
“知了,知了,知了……”樹上,一只蟬兒也在扯開嗓門,自鳴得意地唱呢。正是它把小牧童吸引住了,他真想將蟬兒捉到手呢! 這情景,全被詩人看在眼里,寫進(jìn)詩中。
詩人先寫小牧童的動態(tài),那高坐牛背、大聲唱歌的派頭,何等散漫、放肆;后寫小牧童的靜態(tài),那屏住呼吸,眼望鳴蟬的神情,又是多么專注??!這從動到靜的變化,寫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爛漫、好奇多事的形象,刻畫得活靈活現(xiàn)。至于下一步的動靜,小牧童怎樣捕蟬,捕到?jīng)]有,詩人沒有寫,留給讀者自己去想象吧尋隱者不遇 作者:【賈島】 年代:【唐】 體裁:【五絕】 類別:【未知】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咀⒔狻浚?1、云深:指山深云霧濃。
【韻譯】: 蒼松下,我詢問了年少的學(xué)童; 他說,師傅已經(jīng)采藥去了山中。他還對我說:就在這座大山里,可是林深云密,不知他的行蹤。
【評析】: ??這是一首問答詩,但詩人采用了寓問于答的手法,把尋訪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盡致。其言繁,其筆簡,情深意切,白描無華。
以白云比隱者的高潔,以蒼松喻隱者的風(fēng)骨。寫尋訪不遇,愈襯出欽慕高仰。
這首詩有人認(rèn)為是孫革所作,題為《訪夏尊師》。--引自"超純齋詩詞"bookbest.163.net 翻譯、評析:劉建勛 賈島是以“推敲”兩字出名的苦吟詩人。
一般認(rèn)為他只是在用字方面下功夫,其實他的“推敲”不僅著眼于錘字煉句,在謀篇構(gòu)思方面也是同樣煞費苦心的。此詩就是一個例證。
這首詩的特點是寓問于答?!八上聠柾印?,必有所問,而這里把問話省略了,只從童子所答“師采藥去”這四個字而可想見當(dāng)時松下所問是“師往何處去”。
接著又把“采藥在何處”這一問句省掉,而以“只在此山中”的童子答辭,把問句隱括在內(nèi)。最后一句“云深不知處”,又是童子答復(fù)對方采藥究竟在山前、山后、山頂、山腳的問題。
明明三番問答,至少須六句方能表達(dá)的,賈島采用了以答句包賅問句的手法,精簡為二十字。這種“推敲”就不在一字一句間了。
然而,這首詩的成功,不僅在于簡煉;單言繁簡,還不足以說明它的妙處。詩貴善于抒情。
這首詩的抒情特色是在平淡中見深沉。一般訪友,問知他出,也就自然掃興而返了。
但這首詩中,一問之后并不罷休,又繼之以二問三問,其言甚繁,而其筆則簡,以簡筆寫繁情,益見其情深與情切。而且這三番答問,逐層深入,表達(dá)感情有起有伏。
“松下問童子”時,心情輕快,滿懷希望;“言師采藥去”,答非所想,一墜而為失望;“只在此山中”,在失望中又萌生了一線希望;及至最后一答:“云深不知處”,就惘然若失,無可奈何了。然而詩的抒情要憑借藝術(shù)形象,要講究色調(diào)。
從表面看,這首詩似乎不著一色,白描無華,是淡妝而非濃抹。其實它的造型自然,色彩鮮明,濃淡相宜。
郁郁青松,悠悠白云,這青與白,這松與云,它的形象與色調(diào)恰和云山深處的隱者身份相符。而且。
小學(xué)三年級 上冊:《夜書所見》葉紹翁,《九月九憶山東兄弟》王維,《望天門山》李白,《飲湖上初晴后雨》蘇軾 下冊:《詠柳》賀知章,《春日》朱熹,《乞巧》林杰,《嫦娥》李商隱 夜書所見 葉紹翁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fēng)動客情。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九月九憶山東兄弟》 王維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注釋] 1.九月九日:指農(nóng)歷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2.憶:想念。3.山東:指華山以東作者家鄉(xiāng)蒲州。4.異鄉(xiāng):他鄉(xiāng)、外鄉(xiāng)。5.為異客:作他鄉(xiāng)的客人。6.逢:遇。7.倍:格外。8.登高:古有重陽節(jié)登高的風(fēng)俗。9.茱萸(zhū yú ):一種香草。古時重陽節(jié)人們插戴茱萸,據(jù)說可以避邪。望天門山 李 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注釋] 1.天門山:位于安徽省和縣與當(dāng)涂縣西南的長江兩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東梁山。兩山隔江對峙,形同門戶,所以叫“天門”。2.楚江:即長江。古代長江中游地帶屬楚國,所以叫“楚江”。3.至此回:長江東流至天門山附近回旋向北流去。4.回:回旋。5.出:突出。6.日邊:天邊。飲湖上初晴后雨 蘇軾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注釋] 1. 瀲滟:波光閃動的樣子。2. 空蒙:云霧迷茫的樣子。3. 奇:奇妙。4. 西子:即西施,春秋時代越國著名的美女。詠 柳 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xì)葉誰裁出,二月春風(fēng)似剪刀。[注釋] 1.碧玉:碧綠色的玉。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綠的柳葉。2.妝:裝飾,打扮。3.絲絳:絲線編成的帶子。這里形容隨風(fēng)飄拂的柳枝。春 日 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fēng)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注釋] 1. 勝日:天氣晴朗的好日子。2. 尋芳:游春,踏青。3. 泗水:河名,在山東省。4. 等閑:平常、輕易?!暗乳e識得”是容易識別的意思。5. 東風(fēng):春風(fēng)。《乞巧》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嫦娥》 李商隱 云母屏風(fēng)燭影深,長江漸落曉星沉。嫦娥應(yīng)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咀⑨尅?1、深:暗。2、長河:銀河。3、碧海青天:指嫦娥的枯燥生活,只能見到碧色的海,深藍(lán)色的天。4、夜夜心:指嫦娥每晚都會感到孤單。
補充:
四年級上學(xué)期古詩:、、、。四年級下學(xué)期古詩:、、、、、。
校園四季歌
金色的校園
我們喧鬧而來
年輕的胸懷
溢滿無限的期待
素裹的世界
我們盡情宣泄
火熱的情懷
放射生活的多彩
綠色的校園
那些懵懂少年
張揚生命的光鮮
領(lǐng)略知識的無限
熾熱的校園
那些年輕容顏
滿載收獲的知識
期待新的學(xué)年
四季的校園
多彩的一年又一年
轉(zhuǎn)眼間
我們長大
于是
帶著成長的愉快
我們默默離開
啊,校園(作者:云追月)
小時候,校園掛在高高的藍(lán)天上。
看見她,聽到她。
就好像,擁抱著滿天的星星,都是我的向往。
入學(xué)了,校園擠進(jìn)了我重重的書包里。
也愛她,也恨她
就好像,追隨著一條長長的小溪,讓我歡樂也 讓我迷茫
畢業(yè)了,校園 長在了一棵茂盛的大樹上。
回味她,品嘗她
就好像,告別著一位初戀的人兒,竟也令我黯然神傷
如今啊,校園終于 貼進(jìn)了我美妙的生活畫卷中。
無論離她近,也無論離她遠(yuǎn)。
都仿佛 高揚著成熟愛情的風(fēng)帆,向著那火紅的太陽,在
飛翔。
你是高年級還是低年級的?怕你年齡小,還有
我們的校園多美麗
校園里,鮮花開,
小蜜蜂,采蜜來。
快來看,走廊里,
學(xué)生作品滿墻壁,
有書法,有繪畫,
還有剪紙和工藝。
教室里,新桌椅,
可以升降可以移,
四個轱轆在桌底,
輕輕一動就對齊。
多功能廳真神奇,
實物投影DVD
看電影,看動畫,
還能舞蹈和游戲。
處處都有新面貌,
風(fēng),那么輕柔,帶動著小樹、小草一起翩翩起舞,當(dāng)一陣清風(fēng)飄來,如同母親的手輕輕撫摸自己的臉龐,我喜歡那種感覺,帶有絲絲涼意,讓人心曠神怡。享受生活,不一定要有山珍海味、菱羅綢緞為伴,大自然便是上帝所賜予人類最為珍貴的。
農(nóng)場里,飄著牛毛細(xì)雨,農(nóng)民們戴著斗笠,披著蓑衣在雨中物農(nóng),四周茫茫一片,看不清人們的臉。雨停了,美麗的蘑菇撐起一把把彩色的小傘,隨著溫和的春風(fēng)翩翩起舞。描寫景物的經(jīng)典句子。太陽公公出來了,它散發(fā)著溫暖燦爛的陽光,為春天增加了一絲生機!看!樹葉兒綠得發(fā)亮,小草悄悄鉆出地面,欣欣然張開了眼,欣賞著這五彩繽紛的世界。
我是沒有去過草原的。但,草原卻是我所喜歡的,一如我喜歡的沙漠和大山。這種喜歡源于內(nèi)心和生命的深處。
霧,朦朧了山的身體。山,堅定了霧的信念。環(huán)繞。描寫景物的經(jīng)典句子。依戀。纏綿。絲絲縷縷中。點點滴滴間。不會輕易地離開。不在輕浮的拋棄。在那一刻已是永遠(yuǎn)。
荷塘的四面,遠(yuǎn)遠(yuǎn)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樹,而楊柳最多。這些樹將一片荷塘重重圍住,只在小路一旁,漏著幾段空隙,像是特為月光留下的。樹色一例是陰陰的,乍看像一團(tuán)煙霧;但楊柳的豐姿,便在煙霧里也辨得出。樹梢上隱隱約約的是一帶遠(yuǎn)山,只有些大意罷了。樹縫里也漏著一兩點路燈光,沒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這時候最熱鬧的,要數(shù)樹上的蟬聲與水里的蛙聲;但熱鬧是它們的,我什么也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