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xùn)啦 詩詞學(xué)習(xí) > 詩詞大全

古代有關(guān)聰慧少年的詩句

1. 描寫古代聰穎兒童的古詩

神童詩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少小須勤學(xué),文章可立身。

滿朝朱紫貴,盡是讀書人。學(xué)問勤中得,螢窗萬卷書。

三冬今足用,誰笑腹空虛。自小多才學(xué),平生志氣高。

別人懷寶劍,我有筆如刀。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將相本無種,男兒當(dāng)自強。學(xué)乃身之寶,儒為席上珍。

君看為宰相,必用讀書人。莫道儒冠誤,詩書不負人。

達而相天下,窮則善其身。遺子滿贏金,何如教一經(jīng)。

姓名書錦軸,朱紫佐朝廷。古有千文義,須知學(xué)后通。

圣賢俱間出,以此發(fā)蒙童。神童衫子短,袖大惹春風(fēng)。

未去朝天子,先來謁相公。大比因時舉,鄉(xiāng)書以類升。

名題仙桂籍,天府快先登。喜中青錢選,才高壓眾英。

螢窗新脫跡,雁塔早題名。年少初登第,皇都得意回。

禹門三汲浪,平地一聲雷。一舉登科日,雙親未老時。

錦衣歸故里,端的是男兒。玉殿傳金榜,君恩賜狀頭。

英雄三百輩,隨我步瀛洲??犊煞蛑?,生當(dāng)忠孝門。

為官須作相,及第必爭先。宮殿岧峣聳,街衢競物華。

風(fēng)云今際會,千古帝王家。日月光天德,山河壯帝居。

太平無以報,愿上萬言書。久旱逢甘霖,他鄉(xiāng)遇故知。

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土脈陽和動,韶華滿眼新。

一枝梅破臘,萬象漸回春。柳色侵衣綠,桃花映酒紅。

長安游冶子,日日醉春風(fēng)。淑景余三月,鶯花已半稀。

欲沂誰氏子,三嘆詠而歸。數(shù)點雨余雨,一番寒食寒。

杜鵑花發(fā)處,血淚染成丹。春到清明好,晴添錦繡文。

年年當(dāng)此節(jié),底事雨紛紛。風(fēng)閣黃昏雨,開軒納晚涼。

月華當(dāng)戶白,何處遞荷香。漏盡金風(fēng)冷,堂虛玉露清。

窮經(jīng)誰氏子,獨坐對寒檠。秋景今宵半,天高月倍明。

南樓誰宴賞,絲竹奏清音。一雨初收霽,金風(fēng)特送涼。

書窗應(yīng)自爽,燈火夜偏長。庭下陳瓜果,云端望彩車。

爭如郝隆子,只曬腹中書。九日龍山飲,黃花笑逐臣。

醉看風(fēng)落帽,舞愛月留人。昨日登高罷,今朝再舉觴。

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北帝方行令,天晴愛日和。

農(nóng)工新筑土,共慶納嘉禾。簾外三竿日,新添一線長。

登臺觀氣象,云物喜呈祥。時值嘉平候,年華又欲催。

江南先得暖,梅蕊已先開。冬季更籌盡,春隨斗柄回。

寒暄一夜隔,客髯兩年催。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過江千尺浪,入竹萬桿斜。人在艷陽中,桃花映面紅。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風(fēng)。院落沉沉?xí)?,花開白雪香。

一枝輕帶雨,淚濕貴妃妝。枝綴霜葩白,無言笑曉風(fēng)。

清芳誰是侶,色間小桃紅。傾國姿容別,多開富貴家。

臨軒一賞后,輕薄萬千花。墻角一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惟有暗香來。柯干如金石,心堅耐歲寒。

平生誰結(jié)友,宜共竹松看。居可無君子,交情耐歲寒。

春風(fēng)頻動處,日日報平安。春水滿泗澤,夏云多奇峰。

秋月?lián)P明輝,冬嶺秀孤松。詩酒琴棋客,風(fēng)花雪月天。

有名閑富貴,無事散神仙。道院迎仙客,書堂隱相儒。

庭裁棲鳳竹,池養(yǎng)化龍魚。春游芳草地,夏賞綠荷池。

秋飲黃花酒,冬吟白雪詩。

2. 收集有關(guān)描寫古代聰慧兒童生活的文言文,現(xiàn)代文(短的)

《童區(qū)寄傳》 童區(qū)寄者,郴州蕘牧兒也.行牧且蕘,二豪賊劫持,反接,布囊其口,去逾四十里之虛所,賣之.寄偽兒啼,恐栗,為兒恒狀.賊易之,對飲酒,醉.一人去為市;一人臥,植刃道上.童微伺其睡,以縛背刃,力上下,得絕;因取刃殺之. 逃未及遠,市者還,得童,大駭,將殺童.遽曰:“為兩郎僮,孰若為一郎僮耶?彼不我恩也;郎誠見完與恩,無所不可.”市者良久計曰:“與其殺是僮,孰若賣之?與其賣而分,孰若吾得專焉?幸而殺彼,甚善!”即藏其尸,持童抵主人所,愈束縛牢甚.夜半,童自轉(zhuǎn),以縛即爐火燒絕之,雖瘡手勿憚;復(fù)取刃殺市者.因大號.一虛皆驚.童曰:“我區(qū)氏兒也,不當(dāng)為僮.賊二人得我,我幸皆殺之矣.愿以聞于官.” 虛吏白州.州白大府.大府召視兒,幼愿耳.刺史顏證奇之,留為小吏,不肯.與衣裳,吏護還之鄉(xiāng). 鄉(xiāng)之行劫縛者,側(cè)目莫敢過其門,皆曰:“是兒少秦武陽二歲,而討殺二豪,豈可近耶?”。

3. 關(guān)于古代聰穎少年的文言文

傷仲永 shangzhongyong(王安石)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其詩以養(yǎng)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xiāng)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不使學(xué)。

余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于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fù)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賢于材人遠矣。卒之為眾人,則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眾人;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耶?

4. 形容一個男子聰明的詩句

才高八斗勝子建 學(xué)富五車如東坡

瞻彼淇奧,綠竹猗猗。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锨兮,赫兮喧兮。

有匪君子,終不可諼兮。

積石如玉,列松如翠。郎艷獨絕,世無其二。

為人潔白晳,鬑鬑頗有須。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趨。

言念君子,溫其如玉。在其版屋,亂我心曲。

唐-李商隱-擬沈下賢

千二百輕鸞,春衫瘦著寬。倚風(fēng)行稍急,含雪語應(yīng)寒。

帶火遺金斗,兼珠碎玉盤。河陽看花過,曾不問潘安。

5. 急需

曹植的

原文:

曹植年十余歲。誦讀《詩》《論》及辭賦數(shù)十萬言,善屬文。太祖嘗視其文,謂植曰:“汝請人邪?”植跪曰:“言出為論,下筆成章,顧當(dāng)面試。奈何請人?”時鄴銅雀臺新成,太祖悉將諸子登臺,使各為賦。植援筆立就,可觀。太祖甚異之。

譯文:

曹植十多歲的時候,就可以背誦《詩經(jīng)》、《論語》及其他詩詞歌賦幾十萬字的文章,善于文章寫作。太祖曹操曾經(jīng)看他的文章,對曹植說:“你請人代筆寫的嗎?”曹植跪下回答:“我的言論是自己的觀點,寫出來就成文章了,您可以當(dāng)面考我,為什么還要請老師呢?”當(dāng)時鄴城銅雀臺剛剛建成,曹操讓所有的兒子都到臺上,讓他們以銅雀臺為題寫一篇文章。曹植揮筆馬上就完成了,而且文章很有文采。曹操感到十分驚異

6. 聰慧少年的故事(古文)

司馬光砸缸◆

◆原文

光/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饑渴寒暑。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曹沖稱象◆

◆原文

曹沖生五六歲,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時孫權(quán)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訪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沖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稱物以載之,則??芍??!碧鎼?,即施行焉。

◆譯文

曹沖五六歲的時候,聰明才智所達到的程度,像成人一樣。有一次,孫權(quán)送來了一頭巨象,太祖想知道這象的重量,問過屬下,都沒有提出有效的辦法。曹沖說:“把象趕到大船上,在水面所達到的地方做上記號,再用其他東西代替大象,然后稱一下這些東西就知道大象的重量了?!碧媛犃撕芨吲d,馬上照這個辦法作了。

路邊苦李◆

◆原文

(王戎)嘗與群兒戲于道側(cè),見李樹多實,等輩皆趣之,戎獨不往?;騿柶涔剩衷唬骸皹湓诘肋叾嘧?,必苦李也?!比≈湃弧?/p>

◆譯文

王戎小時和一群兒童到村外去玩,看見一棵李樹結(jié)了許多果實,小孩們高興地爬上樹摘果子,只有王戎沒去摘。有人問他怎么回事,王戎說:“這樹長在大路邊,果子竟然還有那么多,一定是苦的?!焙⒆訃L了幾口,果然是苦的。

傷仲永◆

◆原文: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其詩以養(yǎng)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xiāng)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不使學(xué).

余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于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fù)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

◆譯文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種田為業(yè).仲永長到五歲時,不曾見過書寫工具,忽然哭著要這些東西.父親對此感到驚異從鄰近人家借來給他,他當(dāng)即寫了四句詩,并且自己題上自己的名字.這首詩以贍養(yǎng)父母,團結(jié)同宗族的人作為內(nèi)容,傳送給全鄉(xiāng)的秀才觀賞.從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寫詩,他能立刻完成,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賞的地方.同縣的人對他感到驚奇,漸漸地請他的父親去作客,有人用錢財和禮物求仲永寫詩.他的父親認為那樣有利可圖,每天牽著方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xué)習(xí).

我聽說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間,跟隨先父回到家鄉(xiāng),在舅舅家見到方仲永,他已經(jīng)十二三歲了.叫他寫詩,已經(jīng)不能與從前聽說的相稱了.再過了七年,我從揚州回來,又到舅舅家,問起方仲永的情況,舅舅說:"他才能完全消失,普通人一樣了."

溫馨提示:
本文【古代有關(guān)聰慧少年的詩句】由作者教培參考提供。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培訓(xùn)啦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若存在侵權(quán)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管理員或作者進行刪除。
我們采用的作品包括內(nèi)容和圖片部分來源于網(wǎng)絡(luò)用戶投稿,我們不確定投稿用戶享有完全著作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聯(lián)系我站將及時刪除。
內(nèi)容侵權(quán)、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Copyright @ 2025 培訓(xùn)啦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quán)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