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參考
教育培訓行業(yè)知識型媒體
發(fā)布時間: 2022-10-13 07:06:01
南山喬木高又大,不能休息在樹下
風.周南.漢廣南有喬木,不可休思。漢有游女,不可求思。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翹翹錯薪,言刈其楚。之子于歸,言秣其馬。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翹翹錯薪,言刈其蔞。之子于歸,言秣其駒。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這是樵夫深情的山歌,這是詩人失戀的情歌?!澳嫌袉棠?,不可休思”,南邊有高大的樹木,可是它卻不能讓我休息。喬木一般都樹干高大,枝葉繁茂,松柏是也,即使枝葉稀疏,還有樹干可倚身,樹下可把盞,為何不能休息?因為“漢有游女,不可求思”。游女何許人也?傳說遠古人鄭交甫在漢水遇見兩位游女,出于愛悅,上前索要她們的飾物。游女們送他玉佩,他放在了懷中,但是走了十幾步發(fā)現(xiàn)懷中空空如也,再回頭看那兩位女子也悠然不見。原來他們是漢水上的神女。漢水神女是南方純潔漂亮而多情的化身。既然是神女,當然只能遠觀而不能近玩焉!人神之間的人距離,可謂天上人間豈能尺度?僅僅休思二字哪能說的清楚!難怪詩人在喬木之下,依然感覺烈日炎炎,無以休憩。神女在他的眼前,在他的心里,在他的夢想之中?;蛟S這位游女就是他愛戀著的活生生的女孩兒??赡茉浻心敲匆惶?,樵夫正向往常一樣,在漂亮寬廣的漢水邊砍柴,無意間就看見了在漢水邊嬉戲游玩的漂亮的女孩,他對女孩一見鐘情,迫不及待地向她吐露了愛慕之心,但是卻遭到拒絕。還可能他深深暗戀的女孩,早已被父母指腹為婚,許配了人家;更有可能樵夫本人已有家室??傊?,憔夫無法實現(xiàn)愛情理想的原因,一定有無法訴說的隱衷。其障礙不是漢水,勝似漢水。
南有喬木,不可休思南山喬木大又高, 樹下不可歇陰涼. 南有喬木 詩經 漢廣 南有喬木,不可休思①; 漢有游女②,不可求思.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③,不可方思④. 翹翹錯薪⑤,言刈其楚⑥; 之子于歸,言秣其馬⑦.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翹翹錯薪,言刈其蔞⑧; 之子于歸,言秣其駒.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注釋】 ①休:休息,在樹下休息.思:語氣助詞,沒有實義. ②漢:指漢水.游女:在漢水岸上出游的女子. ③江:指長江.永:水流很長. ④方:渡河的木排.這里指乘筏渡河. ⑤翹翹:樹枝挺出的樣子.錯薪:雜亂的柴草. ⑥楚:灌木的名稱,即荊條. ⑦秣(mo):喂馬. ⑧蔞(lou):草名,即蔞蒿. 【譯文】 南山喬木大又高, 樹下不可歇陰涼. 漢江之上有游女, 想去追求不可能. 漢江滔滔寬又廣, 想要渡過不可能. 江水悠悠長又長, 乘筏渡過不可能. 柴草叢叢錯雜生, 用刀割取那荊條. 姑娘就要出嫁了, 趕快喂飽她的馬. 漢江滔滔寬又廣, 想要渡過不可能. 江水悠悠長又長, 乘筏渡過不可能. 柴草叢叢錯雜生, 用刀割取那蔞蒿. 姑娘就要出嫁了, 趕快喂飽小馬駒. 漢江滔滔寬又廣, 想要渡過不可能. 江水悠悠長又長, 乘筏渡過不可能.。
1. 出處:該句出自《國風·周南·漢廣》。
2. 釋義:南邊有高大的樹木,它卻不能讓我遮陰休息。
1. 原文:南有喬木,不可休息。漢有游女,不可求思。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翹翹錯薪,言刈其楚。之子于歸,言秣其馬。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翹翹錯薪,言刈其蔞。之子于歸。言秣其駒。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2. 原文釋義:南有大樹枝葉高,樹下行人休憩少。漢江有個漫游女,想要追求只徒勞。浩浩漢江多寬廣,不能泅渡空惆悵。滾滾漢江多漫長,不能擺渡空憂傷。雜樹叢生長得高,砍柴就要砍荊條。那個女子如嫁我,快將轅馬喂個飽。浩浩漢江多寬廣,不能泅渡空惆悵。滾滾漢江多漫長,不能擺渡空憂傷。雜草叢生亂縱橫,割下蔞蒿作柴薪。那個女子如嫁我,快飼馬駒駕車迎。浩浩漢江多寬廣,不能泅渡空惆悵。滾滾漢江多漫長,不能擺渡空憂傷。
3. 簡介:《國風·周南·漢廣》是先秦現(xiàn)實主義詩集《詩經》中《國風·周南》中的一篇, 是先秦時代的民歌。這首詩是男子追求女子而不能得的情歌。抒情主人公是位青年樵夫。他鐘情一位美麗的姑娘,卻始終難遂心愿,情思纏繞,無以解脫,面對浩渺的江水,他唱出了這首動人的詩歌,傾吐了滿懷惆悵的愁緒。全詩三章的起興之句,傳神地暗示了作為抒情主人公的青年樵夫,伐木刈薪的勞動過程。
4. 背景:西漢時研究詩經的三家認為,江漢之間的廣大地域被周文王文明化,那里的女性有貞守之德,于是詩人便作此詩,以喬木、神女、江漢為比,贊美那里的美麗女子。
南有喬木 詩經 漢廣
南有喬木,不可休思①;
漢有游女②,不可求思。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③,不可方思④。
翹翹錯薪⑤,言刈其楚⑥;
之子于歸,言秣其馬⑦。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翹翹錯薪,言刈其蔞⑧;
之子于歸,言秣其駒。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注釋】
①休:休息,在樹下休息。思:語氣助詞,沒有實義。②漢:指漢水。游女:在漢水岸上出游的女子。③江:指長江。永:水流很長。④方:渡河的木排。這里指乘筏渡河。⑤翹翹:樹枝挺出的樣子。錯薪:雜亂的柴草。⑥楚:灌木的名稱,即荊條。⑦秣(mo):喂馬。⑧蔞(lou):草名,即蔞蒿。
【譯文】
南山喬木大又高,
樹下不可歇陰涼。
漢江之上有游女,
想去追求不可能。
漢江滔滔寬又廣,
想要渡過不可能。
江水悠悠長又長,
乘筏渡過不可能。
柴草叢叢錯雜生,
用刀割取那荊條。
姑娘就要出嫁了,
趕快喂飽她的馬。
漢江滔滔寬又廣,
想要渡過不可能。
江水悠悠長又長,
乘筏渡過不可能。
柴草叢叢錯雜生,
用刀割取那蔞蒿。
姑娘就要出嫁了,
趕快喂飽小馬駒。
漢江滔滔寬又廣,
想要渡過不可能。
江水悠悠長又長,
乘筏渡過不可能。
《詩經·漢廣》賞析 南有喬木,不可休息①。
漢有游女,不可求思②。漢之廣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③。(一章) 翹翹錯薪,言刈其楚④。
之子于歸⑤,言秣其馬。漢之廣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二章) 翹翹錯薪,言刈其蔞⑥。
之子于歸,言秣其駒。漢之廣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三章) ①姚際恒曰:“喬,高也。
借言喬木本可休而不可休,以況游女本可求而不可求?!?②毛傳:“思,辭也?!?/p>
朱熹曰:“江漢之俗,其女好游,漢魏以后猶然·” ③毛傳:“潛行為泳。永,長。
方,泔也?!卑淬镆沧麒?,即竹木筏。
④朱熹曰:“翹翹,秀起之貌。錯,雜也·”楚,馬鞭草科,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南北皆有,又名荊,俗名荊梢。
多隆阿曰:“荊為薪木,關左有二種,俱長條,高者七八尺,其一葉微圓,花紫色,枝條柔細,皮色赤黃,可編盛物器具者,俗名紫條;其一皮黑,葉碧,葉有岐杈,花紫,實黑者,俗名鐵荊條。紫條為楛類,鐵荊條即楚類?!?/p>
⑤《周南·桃夭》“之子于歸”,朱熹曰:“婦人謂嫁曰歸?!?⑥蔞,菊科,多年生草本。
陸璣曰:“蔞,蔞蒿也。其葉似艾,白色,長數寸,高丈余,好生水邊及澤中,正月根芽生旁莖,正白,生食之,香而脆美,其葉又可蒸為茹。”
桂馥曰:“陸疏云‘其葉似艾,白色’,余目驗其葉青色,背乃白色,疏當云‘背白色’,疑轉寫脫謬?!?《詩》中的女子,有一類是可以明白見出身分的,如“平王之孫,齊侯之子”(《召南·何彼銥矣》),如“東宮之妹,邢侯之姨”(《衛(wèi)風·碩人》),乃至“宗室牖下”習禮的“有齊季女”(《召南·采蘋》)。
如果“兩姓之好”要求于女子的有所謂“公眾的標準”,或曰“俗情之艷羨”(范家相說《碩人》),那么這是很重要的一條吧。所以她們在《詩》里都有一個在旁人看來一定是十分圓滿的歸宿,如《何彼襛矣》,如《桃夭》《碩人》所詠。
但另有一類女子,則不然。若“有美一人,清揚婉兮”(《鄭風·野有蔓草》),“有美一人,碩大且卷”(《陳風·澤陂》),既不及身分地位,也不論是否“宜其家室”(《桃夭》)、“宜爾子孫”(《周南·螽斯》),而純是一片私心的慕戀。
至于《漢廣》,更干脆不把他私許的標準說出來,只道“漢有游女,不可求思”?!对姟分械倪@一類女子,我們是不知道伊之歸宿的,我們只看到慕戀者在綿密的情思中建筑起一個實實在在的希望。
不過,即便作“空中語”,《詩》中也沒有神奇幻麗之思?!稘h廣》中的“漢上游女”算是略存飄忽,三家說詩于是衍生出鄭交甫遇神女的故事:鄭交甫遵彼漢皋,臺下遇二女,與言曰:愿請子之佩。
二女與交甫,交甫受而懷之,超然而去。十步循探之,即亡矣。
回顧二女,亦即亡矣。只是這樣一來,便成了完全的神話,雖然此中的幻麗也很美,但離《漢廣》則已經很遠。
游女雖然不是神女,卻是神女一樣的可望而不可即?!安豢汕笏肌?,不是怨恨也不是遺憾,萬時華曰“‘不可求’,語意平平,著不得一毫意見,如言欲求之不得,則非詩人言;昔可求而今不然,則非游女”,是也。
然而無怨無憾的“不可求思”,卻正是詩情起處。戴君恩曰:“此篇正意只‘不可求思’自了,卻生出‘漢之廣矣’四句來,比擬詠嘆,便覺精神百倍,情致無窮?!?/p>
賀貽孫曰:“楚,薪中之翹翹者,鄭箋云‘翹翹者刈之,以喻眾女高潔,吾欲取其尤高潔者也’,此解得之。蓋漢女惟不可求,此乃我所欲求也,故即以‘之子于歸’接之,此時求且不可,安得便言于歸,憑空結想,妙甚妙甚。
至于愿秣其馬,則其悅慕至矣,卻不更添一語,但再以漢廣、江永反復詠嘆,以見其求之之誠且難而已。蓋‘漢廣’四句乃深情流連之語,非絕望之語也?!?/p>
“憑空結想”、“深情流連”,所見透徹。江永、漢廣,全是為“不可求思”設景,則刈楚、刈蔞,秣馬、秣駒,自然也都是為思而設事。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古詩十九首》之句由《漢廣》脫胎,但《漢廣》卻沒有如此之感傷。
《詩》有悲憤,有怨怒,有哀愁,卻沒有感傷。這一微妙的區(qū)別,或許正是由時代不同而有的精神氣象之異。
而《漢廣》也不是“今朝兩相視,脈脈萬重心”的無奈。實在說,這里并沒有一個“兩相視”,《漢廣》沒有,《關雎》《東門之池》《澤陂》《月出》,這樣的一類詩中,都沒有。
這里似乎用得著“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的意思,但它卻與道德倫理無關,而只是一份熱烈、持久、溫暖著人生的精神質素?!对姟穼懩信?,最好是這些依依的心懷,它不是一個故事一個結局的光明,而是生命中始終懷藏著的永遠的光明。
它由男女之思生發(fā)出來,卻又超越男女之思,雖然不含隱喻,無所謂“美刺”,更非以微言大義為為政者說法,卻以其本來具有的深厚,而籠罩了整個兒的人生。
南邊有高大的樹木,卻不能在樹下乘涼?!八肌笔钦Z助詞,無實義。
(出處):《詩經》中《國風·周南·漢廣》一篇。“南有喬木,不可休思。漢有游女,不可求思?!?/p>
這是樵夫深情的山歌,也是詩人失戀的情歌。
參考資料
古詩文網:http://www.gushiwen.org/GuShiWen_6538d808d0.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