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參考
教育培訓行業(yè)知識型媒體
發(fā)布時間: 2022-08-17 12:48:01
罄
qìng
意:器皿以空,盡,用盡.
詞:告磬. <U>[font color=#0000cc]罄竹難書[/font]</U>
罄是我國一種古老的打擊樂器,多用玉、石制作,也有用銅做成,古籍上說:其聲鏘鏘鋃鋃”,沉重渾厚,近于銅聲。單個的罄叫特罄,能單獨演奏;還可以把大小形狀不一的單罄排列成組,稱為編罄,可發(fā)出醇美的“金石之聲”。石罄最早用于遠古先民的樂舞、即使、宴慶活動?!渡袝次琛分兴d:“擊石拊石,百獸率舞”,就是用石罄為原始部落樂舞伴奏的記述?!对娊?jīng)?商頌》中有“既和且平,依我罄聲”句,《九歌》中也有“疏緩節(jié)兮安哥”的描述,足見這種打擊樂器,在古人的活動中之重要。
罄
罄
qìng
意:器皿以空,盡,用盡.
詞:告磬.
罄
qìng
【形】
(形聲。本義:器中空)
同本義〖empty〗
罄,器中空也?!墩f文》
瓶之罄矣?!对姟ば⊙拧まぽ?/p>
罄無不宜?!对姟ば⊙拧ぬ毂!?/p>
又如:罄身人(身無分文的人);罄然(空無一物的樣子);罄身(空著身子)
嚴整〖seriousandneat〗
師曠罄然。——《周書·太子晉》
又如:罄然(嚴肅整飭的樣子)
滿;全〖full;all〗。如:罄山采木(把山上的樹木全部采光);罄地(所有地區(qū));罄宇(猶言整個世界);罄盡,罄凈(全盡無余)
罄
qìng
【動】
用盡;消耗殆盡〖useup;exhaust〗
罄,盡也?!稜栄拧?/p>
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杜f唐書·李密傳》
貧亦罄衣裝。——清·方苞《獄中雜記》
又如:罄其所學(用盡平生所學一切);罄空盡竭(罄盡);罄舍(施舍凈盡);罄凈(罄盡);罄絕(盡絕,全絕);罄竭(用盡無余,竭盡心力);罄盡(竭盡。同罄竭);罄地(所有的地)
夫犬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類之,故難?!俄n非子·外儲說左上》
罄
qìng
【名】
通“磬”。樂器〖chimestone;musicalstone〗
室如縣罄,野無青草。——《左傳·僖公二十六年》
罄竹難書
qìngzhú-nánshū
〖toonumeroustorecord〗罄:盡。竹:古代寫字的竹簡。原指要寫的事太多,寫不過來。后用來形容罪行極多,寫也寫不盡
順天府丞劉志選,疏參都督張國紀罪狀,罄竹難書?!鳌の谋断葥苤臼肌?/p>
罄罄qìng意:器皿以空,盡,用盡.詞:告磬.罄qìng【形】(形聲。
本義:器中空)同本義〖empty〗罄,器中空也。——《說文》瓶之罄矣。
——《詩·小雅·蓼莪》罄無不宜?!对姟ば⊙拧ぬ毂!酚秩纾后郎砣耍ㄉ頍o分文的人);罄然(空無一物的樣子);罄身(空著身子)嚴整〖seriousandneat〗師曠罄然。
——《周書·太子晉》又如:罄然(嚴肅整飭的樣子)滿;全〖full;all〗。如:罄山采木(把山上的樹木全部采光);罄地(所有地區(qū));罄宇(猶言整個世界);罄盡,罄凈(全盡無余)罄qìng【動】用盡;消耗殆盡〖useup;exhaust〗罄,盡也。
——《爾雅》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杜f唐書·李密傳》貧亦罄衣裝。
——清·方苞《獄中雜記》又如:罄其所學(用盡平生所學一切);罄空盡竭(罄盡);罄舍(施舍凈盡);罄凈(罄盡);罄絕(盡絕,全絕);罄竭(用盡無余,竭盡心力);罄盡(竭盡。同罄竭);罄地(所有的地)夫犬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類之,故難。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罄qìng【名】通“磬”。樂器〖chimestone;musicalstone〗室如縣罄,野無青草。
——《左傳·僖公二十六年》罄竹難書qìngzhú-nánshū〖toonumeroustorecord〗罄:盡。竹:古代寫字的竹簡。
原指要寫的事太多,寫不過來。后用來形容罪行極多,寫也寫不盡順天府丞劉志選,疏參都督張國紀罪狀,罄竹難書。
——明·文秉《先撥志始》。
罄 qìng 意:器皿以空,盡,用盡. 詞:告磬. [font color=#0000cc]罄竹難書[/font] 罄是我國一種古老的打擊樂器,多用玉、石制作,也有用銅做成,古籍上說:其聲鏘鏘鋃鋃”,沉重渾厚,近于銅聲。
單個的罄叫特罄,能單獨演奏;還可以把大小形狀不一的單罄排列成組,稱為編罄,可發(fā)出醇美的“金石之聲”。石罄最早用于遠古先民的樂舞、即使、宴慶活動。
《尚書舜舞》中所載:“擊石拊石,百獸率舞”,就是用石罄為原始部落樂舞伴奏的記述?!对娊?jīng)?商頌》中有“既和且平,依我罄聲”句,《九歌》中也有“疏緩節(jié)兮安哥”的描述,足見這種打擊樂器,在古人的活動中之重要。
年是什么?最初的概念“年”是與農(nóng)作物生長的周期性和人類生產(chǎn)的勞動的周期性相關聯(lián)的,莊稼獲得好收成,百姓們不免要慶祝一番,久而久之,就成了一個節(jié)日。
所以年是收獲的象征,所謂“五谷熟曰年”。另一種傳說是:相傳在遠古時代,有一種兇猛的怪獸叫“年”,一年四季都在深海里,但逢新舊歲之交,便出來糟踏壯稼,傷害人畜,百姓叫苦連天。
有一次它又跑到村莊里為非作歹,被一家門口晾的大紅衣服嚇跑了。到了另一處,又被燈光嚇得抱頭鼠竄。
于是人們掌握了“年”怕聲音、怕紅色、怕火光的弱點。每至年末歲首,人們就在家門口貼紅聯(lián)、放鞭炮、掛紅燈,院子里燒柴禾、攏旺火,用菜刀剁菜肉,發(fā)出聲音 把“年”嚇得逃回海里,不再危害人畜。
久而久之便成了過年的種種習俗。到了大年初一,親朋好友就互相拜訪,祝賀沒有受到“年”的傷害,逃過“年”的這一難關,所以“過年”又稱“年關”,這也是拜年的由來。
意思是:指出他人愚妄無知的言論。
出處:出自唐代吳兢的《貞觀政要》之《求諫》。
原文節(jié)選:諫議大夫王珪對曰:“臣聞木從繩則正,后從諫則圣。是故古者圣主必有爭臣七人,言而不用,則相繼以死。陛下開圣慮,納芻蕘,愚臣處不諱之朝,實愿罄其狂瞽?!?/p>
譯文:諫議大夫王珪回答說:“我聽說木材彈上墨線就能鋸得筆直,君主聽從規(guī)諫就能成為圣明。所以古代圣明的君主必須設諍臣七人,說的話如不被接受,就一個接一個地以死相諫。陛下開拓思路,采納臣民忠言,我等處在不避忌諱的圣朝,實在愿意把愚昧之見都講出來。”
擴展資料
《貞觀政要》寫作于開元、天寶之際。當時的社會仍呈現(xiàn)著興旺的景象,但社會危機已露端倪,政治上頗為敏感的吳兢已感受到衰頹的趨勢。為了保證唐皇朝的長治久安,他深感有必要總結(jié)唐太宗君臣相得、勵精圖治的成功經(jīng)驗,為當時的帝王樹立起施政的楷模。
《貞觀政要》正是基于這樣一個政治目的而寫成的,所以它一直以其具有治國安民的重大參考價值,而得到歷代的珍視。
書中所記述的封建政治問題是全面而詳備的。吳兢把君主作為封建政權(quán)的關鍵,他在開卷的第一篇《君道》中,首先探討了為君之道。他列舉唐太宗的言論說明:要想當好君主,必先安定百姓,要想安定天下,必須先正自身。
把安民與修養(yǎng)自身當作為君的兩個要素,對于君主的個人修養(yǎng),他以唐太宗為例,說明清心寡欲和虛心納諫是相當重要的。做到這兩點,是唐太宗成功的關鍵,從歷代統(tǒng)治者的施政實踐上看,這兩條對于政權(quán)安危具有普遍意義。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貞觀政要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求諫
梁實秋的過年中罄的意思是:器物中空;用盡。
“罄”本義為器中空,引申為盡,用盡:告~。~其所有。
~竹難書。原文出處:“大鍋的燉雞,加上冬筍是一味,加上番薯又是一味,都放在特大號的鍋、罐子、盆子里,此后隨取隨吃,大概歷十余日不得罄,事實上是天天打掃剩菜?!?/p>
梁實秋《過年》作者簡介:梁實秋(1903一1987),原名梁治華,出生于北京,浙江杭縣(今余杭)人。筆名子佳、秋郎、程淑等。
中國著名的散文家、學者、文學批評家、翻譯家,國內(nèi)第一個研究莎士比亞的權(quán)威,曾與魯迅等左翼作家筆戰(zhàn)不斷。一生給中國文壇留下了兩千多萬字的著作,其散文集創(chuàng)造了中國現(xiàn)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紀錄。
代表作《莎士比亞全集》(譯作)等。1923年8月赴美留學,取得哈佛大學文學碩士學位。
1926年回國后,先后任教于國立東南大學(東南大學前身)、國立青島大學(中國海洋大學前身)并任外文系主任。1949年到臺灣,任臺灣師范學院英語系教授。
1987年11月3日病逝于臺北,享年8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