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xùn)啦 詩詞學(xué)習(xí) > 詩詞大全

春塘古詩的意思

1. 春日古詩的意思

春日》朱熹詩詞意思

原詩

春日 【宋】朱熹

勝日②尋芳③泗水④濱⑤,

無邊光景⑥一時新.

等閑⑦識得東風(fēng)⑧面,

萬紫千紅總是春

注釋

1、春日:春天.

2、勝日:指春光明媚的好日子.

3、尋芳:春游賞花.

4、泗水:水的名字,在山東省中部,源于泗水縣,流入淮河.

5、濱:水邊;河邊.

6、光景:風(fēng)光景物

7、等閑:平常;輕易.“等閑識得”是容易識別的意思.

8、東風(fēng):春風(fēng)

《春日》這首七言詩是宋·朱熹所作,其中“萬紫千紅總是春”一句為名句.詩的大意是:風(fēng)和日麗來到泗水邊賞景,一望無際的風(fēng)光煥然一新,很容易認(rèn)識到東風(fēng)的面容,滿眼的萬紫千紅都是芳春..從字面上看,這首詩好像是寫游春觀感,但細究尋芳的地點是泗水之濱,而此地在宋南渡時早被金人侵占.其實詩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門,因為春秋時孔子曾在洙、泗之間弦歌講學(xué),教授弟子.因此所謂“尋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萬紫千紅”喻孔學(xué)的豐富多彩.詩人將圣人之道比作催發(fā)生機、點染萬物的春風(fēng).這其實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詩.

譯文

風(fēng)和日麗游春在泗水之濱,無邊無際的風(fēng)光煥然一新.隨便什么地方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風(fēng)吹得百花開放、萬紫千紅,到處都是春天的景致.

簡析

人們一般都認(rèn)為這是一首游春詩.從詩中所寫的景物來看,也很像是這樣.首句“勝日尋芳泗水濱”,“勝日”指晴日,點明天氣.“泗水濱”點明地點.“尋芳”,即是尋覓美好的春景,點明了主題.下面三句都是寫“尋芳”所見所得.次句“無邊光景一時新”,寫觀賞春景中獲得的初步印象.用“無邊”形容視線所及的全部風(fēng)光景物.“一時新”,既寫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煥然一新,也寫出了作者郊游時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覺.第三句“等閑識得東風(fēng)面”,句中的“識”字承首句中的“尋”字.“等閑識得”是說春天的面容與特征是很容易辨認(rèn)的.“東風(fēng)面”借指春天.第四句“萬紫千紅總是春”,是說這萬紫千紅的景象全是由春光點染而成的,人們從這萬紫千紅中認(rèn)識了春天.這就具體解答了為什么能“等閑識得東風(fēng)面”.而此句的“萬紫千紅”又照應(yīng)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時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語言具體寫出光景之新,尋芳所得.

作者簡介

朱熹(1130.9.15~1200.4.23)南宋哲學(xué)家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別稱紫陽,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滄洲病叟、逆翁.漢族,南宋江南東路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人.19歲進士及第,曾任荊湖南路安撫使,仕至寶文閣待制.為政期間,申敕令,懲奸吏,治績顯赫.南宋著名的理學(xué)家、思想家、哲學(xué)家、教育家、詩人、閩學(xué)派的代表人物,世稱朱子,是孔子、孟子以來最杰出的弘揚儒學(xué)的大師.他是宋代理學(xué)的集大成者,也寫過一些美妙的好詩,善于寓哲理于形象,以《春日》、《觀書有感》等較著名.

2. 關(guān)于春的古詩及意思

春曉

春日黎明;春日黎明之時。唐 趙存約 《鳥散馀花落》詩:“春曉游禽集,幽庭幾樹花?!?明 劉基 《漫成》詩之一:“春曉正堪睡,嫌他牎上明?!?清 韓泰華 《無事為福齋隨筆》卷下:“過橋望春曉,碧瓦浮輕霜。”

【全詩內(nèi)容】

春 曉

[唐] 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fēng)雨聲,花落知多少。

【作者】

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人,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他四十歲時曾赴京城長安考進士,結(jié)果沒考上,便回到家鄉(xiāng)襄陽,隱居在鹿門山。他的性格孤傲,終身為做官,以作詩自得其樂。孟浩然漫游過東南各地,寫了許多山水田園詩,把唐代的山水田園詩創(chuàng)作推向頂峰,在當(dāng)時很有名氣,連大詩人李白和杜甫也都很推崇他的山水田園詩。

【注釋】

(1)春曉:春天的清晨。曉,指天剛亮的時候。

(2)不覺:不知不覺,沒有察覺到。

(3)聞啼鳥:聽到小鳥的鳴叫聲;聞,聽到;啼,鳴叫。

(4)夜來:夜里。

【譯文】

春天的夜晚一直甜甜地睡到天亮,

醒來時只聽見窗外一片鳥鳴啁啾。

回想起昨夜好像下過雨又刮過風(fēng),

庭院石階上一定鋪滿繽紛的落花。

【點評】

這首詩是詩人隱居在鹿門山時所做,意境十分優(yōu)美。詩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剛剛醒來時的一瞬間展開描寫和聯(lián)想,生動地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熱愛和憐惜之情。

3. 春天的古詩+意思

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公元七六二年,成都尹嚴(yán)武入朝,蜀中發(fā)生動亂,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翌年安史之亂平定,再過一年,嚴(yán)武還鎮(zhèn)成都。杜甫得知這位故人的消息,也跟著回到成都 草堂。這時他的心情特別好,面對這生氣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寫下了這一組即景小詩。興到筆隨,事先既未擬題,詩成后也不打算擬題,干脆以“絕句”為題。

詩的上聯(lián)是一組對仗句。草堂周圍多柳,新綠的柳枝上有成對黃鸝在歡唱,一派愉悅景象,有聲有色,構(gòu)成了新鮮而優(yōu)美的意境。“翠”是新綠,“翠柳”是初春 物候,柳枝剛抽嫩芽?!皟蓚€黃鸝鳴翠柳”,鳥兒成雙成對,呈現(xiàn)一片生機,具有喜慶的意味。次句寫藍天上的白鷺在自由飛翔。這種長腿鳥飛起來姿態(tài)優(yōu)美,自然 成行。晴空萬里,一碧如洗,白鷺在“青天”映襯下,色彩極其鮮明。兩句中一連用了“黃”、“翠”、“白”、“青”四種鮮明的顏色,織成一幅絢麗的圖景;首 句還有聲音的描寫,傳達出無比歡快的感情。

詩的下聯(lián)也由對仗句構(gòu)成。上句寫憑窗遠眺西山雪嶺。嶺上積雪終年不化,所以積聚了“千秋雪”。而雪山在天氣不好時見不到,只有空氣清澄的晴日,它才清晰 可見。用一“含”字,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圖畫,近在目前。觀賞到如此難得見到的美景,詩人心情的舒暢不言而喻。下句再寫向門外一瞥,可以見到停泊 在江岸邊的船只。江船本是常見的,但“萬里船”三字卻意味深長。因為它們來自“東吳”。當(dāng)人們想到這些船只行將開行,沿岷江、穿三峽,直達長江下游時,就 會覺得很不平常。因為多年戰(zhàn)亂,水陸交通為兵戈阻絕,船只是不能暢行萬里的。而戰(zhàn)亂平定,交通恢復(fù),才看到來自東吳的船只,詩人也可“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 了,怎不叫人喜上心頭呢?“萬里船”與“千秋雪”相對,一言空間之廣,一言時間之久。詩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載,視通萬里,胸次何等開闊!

全詩看起來是一句一景,是四幅獨立的圖景。而一以貫之,使其構(gòu)成一個統(tǒng)一意境的,正是詩人的內(nèi)在情感。一開始表現(xiàn)出草堂的春色,詩人的情緒是陶然的,而隨著視線的游移、景物的轉(zhuǎn)換,江船的出現(xiàn),便觸動了他的鄉(xiāng)情。四句景語就完整表現(xiàn)了詩人這種復(fù)雜細致的內(nèi)心思想活動。

4. 春曉古詩意思

《春曉》zhidao是唐代詩人孟浩然隱居在鹿門山時所作,詩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剛剛醒來時的一瞬間展開聯(lián)想,描繪了一幅春天早晨絢麗的圖景,抒發(fā)了詩人熱愛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首句破題,寫春睡的香甜;也流露著對朝陽明媚的喜愛;次句即景,寫悅耳的春聲,也交代了醒來的原因;三句轉(zhuǎn)為寫回憶,末句又回到眼前,由喜春翻為惜春。全詩語言平易淺近,自然天成,言淺意濃,景真情真,深得大自然的真趣。

作品原文

春曉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fēng)雨聲,內(nèi)花落知多少。

白話譯文

春夜酣睡天亮了也不知道,醒來只聽到到處有鳥兒啼叫。

想起昨夜里風(fēng)聲緊雨聲瀟瀟,花兒不知道被打落了多少?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孟浩然的作品。孟浩然早年隱居鹿門山,后入長安謀求官職,容考進士不中,還歸故鄉(xiāng)。《春曉》即是他隱居鹿門山時所作。

5. 描寫春天的古詩和意思

描寫春天的古詩(四首) 天街小雨潤如酥, 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 絕勝煙柳滿皇都 唐 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萬樹江邊杏, 新開一夜風(fēng)。滿園深淺色, 照在綠波中 唐 王涯《春游曲》 新年都未有芳華, 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 故穿庭樹作飛花 唐 韓愈《春雪》 肅肅花絮晚, 菲菲紅素輕。日長雄鳥雀, 春遠獨柴荊 唐 杜甫《春運》 回答者:U盤論壇 - 助理 三級 10-29 10:08 -------------------------------------------------------------------------------- 描寫春天的詩句 春日遲遲,卉木萋萋。

倉庚喈喈,采蘩祁祁。遲遲:緩慢。

卉木:草木。萋萋:草茂盛的樣子。

倉庚:鶯。喈喈:鳥鳴聲眾而和。

蘩:白蒿。祁祁:眾多。

《詩經(jīng)·小雅·出車》 時在中春,陽和方起 陽和:春天的暖氣 《史記·秦始皇本紀(jì)》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漢 樂府古辭《長歌行》 陽春白日風(fēng)在香 晉 樂府古辭《晉白綺舞歌詩三首》 陽春二三月,草與水同色 晉 樂府古辭《盂珠》 春晚綠野秀,巖高白云屯 秀:秀麗。屯:駐,聚集。

南朝宋 謝靈運《入彭蠡湖口》 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 變鳴禽:鳴叫的鳥換了種類。兩句寫冬去春來,鳥兒已經(jīng)替換了。

南朝宋 謝靈運《登池上樓》 喧鳥覆春洲,雜英滿芳甸 覆春洲:落滿了春天的沙洲。雜英;各種各樣的花。

芳甸:郊野。南朝梁 謝眺《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寄語洛城風(fēng)日道,明年春色倍還人 洛城:洛陽城。

風(fēng)日:春光風(fēng)物。道:說。

唐 杜審言《春日京中有懷》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氣催黃鳥,晴光轉(zhuǎn)綠蘋 海曙:海上日出。

梅柳渡江春:梅柳渡過江來,江南一片春色。淑氣:春天的和暖氣息。

轉(zhuǎn)綠蘋浪:使水中蘋草轉(zhuǎn)綠。四句意謂:彩霞伴著朝日在海面升起,梅花綠柳把春意帶過了江面,黃鳥在和煦的春光中歌唱,陽光催綠了蘋草。

唐 杜審言《和晉陵陸丞早春游望》 不知細對誰裁出,二月春風(fēng)似剪刀 唐 賀知章《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線。不知細對誰裁出,二月春風(fēng)似剪刀。”

林花掃更落,徑草踏還生 唐 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尋》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鳥鳴 唐 盂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尋》 聞道春還未相識,走傍寒梅訪消息 唐 李白《早春寄王漢陽》 寒雪梅中盡,春風(fēng)柳上歸 唐 李白《宮中行樂詞八首》 東風(fēng)隨春歸,發(fā)我枝上花 唐 李白《落日憶山中》 東風(fēng)灑雨露,會人天地春 唐 李白《送祁昂滴巴中》 咸陽二三月,宮柳黃金枝 唐 李白《古風(fēng)》 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綠 唐 李白《金門答蘇秀才》 時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 唐 劉昚虛《闕題》 飛雪伴春還,善庭曉自閑 唐 劉昚虛《積雪為小山》 道由白云盡,春與青溪長 意為:道路被白云遮斷,春景與青青的流水一樣綿延不斷。唐 劉昚虛《闕題》 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 唐 李華《春行即興》 肅肅花絮晚,菲菲紅素輕。

日長雄鳥雀,春遠獨柴荊 前兩句形容花色紅,柳絮素。后兩句謂日色漸長.春色淡遠,唯聽鳥雀調(diào)嗽,無人來往,獨有柴門而已, 唐 杜甫《春運》 繁枝容易紛紛落,嫩蕊商量細細開 唐 杜甫《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 林花著雨燕支濕,水荇牽風(fēng)翠帶長 燕支:胭脂。

荇:荇菜,一種水生草本植物。唐 杜甫《曲江對雨》 侵陵雪色還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條 萱草:一種古人以為可以使人忘憂的草。

此句說萱草萌芽,侵陵雪色。漏泄:透露。

唐 杜甫《臘日》 江漢春風(fēng)起,冰霜昨夜除 唐 杜《遠懷舍弟穎觀等》 春城而色動微寒 唐 杜甫《遣悶戲呈路十九曹長》:“江浦雷聲喧昨夜,春城而色動微寒。” 朝來新火起新煙,湖色春光凈客船 朝:早晨。

唐 杜甫《清明二首》 恰似春風(fēng)相欺得,夜來吹折數(shù)枝花 唐 杜甫《絕句漫興九首》 東風(fēng)好作陽和使,逢草逢花報發(fā)生 陽和:春天的和暖之氣。唐 錢起《春郊》 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 汀:水岸平地。

唐 戴叔倫《蘇溪亭》 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 半;多數(shù)。未勻:參差不齊。

唐 楊巨源《城東早春》 長江春水綠堪染,蓮葉出水大如錢 唐 張籍《春別曲》 有時三點兩點雨,到處十枝五枝花 此是清明時節(jié)的景色描寫。唐 李山甫《寒食二首》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兩句寫白雪等不及春天到來,已穿樹飛花裝點早春之景。唐 韓愈《春雪》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天街:京城里的街道。草色遙看;春草始生,微微露出一點細芽,遠看一片新綠,近看卻似不見。

絕勝;遠遠勝過。唐 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 芳菲:美盛的花草。

唐 韓愈《晚春》 洛陽東風(fēng)幾時來,川波岸柳春全回 唐 韓愈《感春五首》 狂風(fēng)落盡深紅色,綠葉成陰子滿枝 唐 杜牧《悵詩》:“自是尋春去校遲,不須惆悵怨芳時。狂風(fēng)落盡深紅色,綠葉成陰子滿枝。”

6. 春望的古詩意思

《春望》譯文:國都已被攻破,只有山河尚存,京城春天滿目凄涼,到處草木荒深。感傷時對花落淚,聽鳥鳴驚心。戰(zhàn)火長時不息,一封家書都極其珍貴。愁白了的頭發(fā)越搔越稀少,簡直連簪子也插不上了。

這首詩表現(xiàn)了在典型的時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時代的人們熱愛國家、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表達了大家一致的內(nèi)在心聲。也展示出詩人憂國憂民、感時傷懷的高尚情感。

原文:

春望

唐代: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擴展資料:

創(chuàng)作背景

唐玄宗天寶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祿山起兵叛唐。次年六月,叛軍攻陷潼關(guān),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靈武(今屬寧夏),是為唐肅宗,改元至德。

杜甫聞訊,即將家屬安頓在都州,只身一人投奔肅宗朝廷,結(jié)果不幸在途中被叛軍俘獲,解送至長安,后因官職卑微才未被囚禁。唐肅宗至德二年(756)春,身處淪陷區(qū)的杜甫目睹了長安城一片蕭條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寫下了這首傳誦千古的名作。

參考資料:搜狗百科-春望

7. 《春日》古詩的意思是什么

風(fēng)和日麗之時游覽在泗水之濱,無邊無際的風(fēng)光讓人耳目一新。誰都可以看出春的面貌,萬紫千紅,到處都是百花開放的春景。

原文:

春日

作者:宋代—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 ,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fēng)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此詩表面上看似一首寫景詩,描繪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實際上是一首哲理詩,表達了詩人于亂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擴展資料

1、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從字面意思看來,是作者春天郊游時所寫的游春觀感,但作者從未到過泗水之地,而此詩卻寫到泗水,其原因是朱熹潛心理學(xué),心儀孔圣,向往于當(dāng)年孔子居洙泗之上,弦歌講誦,傳道授業(yè)的勝事,于是托意于神游尋芳。因此此詩其實是借泗水這個孔門圣地來說理的。

2、朱熹軼事——追索其詩

朱熹有足疾,曾有一個江湖郎中來為他治療。針灸以后,老夫子感到腿腳輕便了不少。朱十分高興,重金酬謝的同時,還送給這個道人一首詩:“好多年走路靠一根瘦竹撐動,想不到針灸還真有神奇之功。扔開拐杖出門兒童看了發(fā)笑,這難道就是從前匍匐而行的老翁?”

道人拿了朱熹手書的詩章,就離去了。沒幾天,朱熹足疾重新發(fā)作,且比沒針灸前更厲害了。急忙派人去追尋道人,已不知道逃到那里去了。朱嘆息道:“我不是想懲罰他,只是想追回贈的那首詩,唯恐他拿去招搖撞騙,誤了別人的治療?!?/p>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春日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朱熹

8. 春日這首古詩的意思

《春日》這首七言詩是宋·朱熹所作,其中“萬紫千紅總是春”一句為名句.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fēng)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詩的大意是:風(fēng)和日麗來到泗水邊賞景,一望無際的風(fēng)光煥然一新,很容易認(rèn)識到東風(fēng)的面容,滿眼的萬紫千紅都是芳春..

從字面上看,這首詩好像是寫游春觀感,但細究尋芳的地點是泗水之濱,而此地在宋南渡時早被金人侵占.

詩人將圣人之道比作催發(fā)生機、點染萬物的春風(fēng).這其實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詩.

9. 春望 古詩的意思

春望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詩詞大意:參考譯文1:國家已經(jīng)破碎不堪,只有山河還在。長安城里又是春天了,但是經(jīng)過叛軍的燒殺搶掠,早已滿目荒涼,到處長著又深又密的草木。雖然春花盛開,但看了不是使人愉快,而是讓人流淚,覺得花好像也在流淚;雖然到處是春鳥和鳴,但心里由于和家人離別而憂傷,聽了鳥鳴,不僅不高興,還讓人驚心。戰(zhàn)亂持續(xù)了很長時間了,家里已久無音訊,一封家信可以抵得上一萬兩黃金那么寶貴。由于憂傷煩惱,頭上的白發(fā)越來越稀少,簡直連簪子也戴不了了。

參考譯文2:故國淪亡,空留下山河依舊,春天來臨,長安城中荒草深深。感嘆時局,看到花開也不由得流下眼淚,怨恨別離,聽到鳥鳴也禁不住心中驚悸。戰(zhàn)火連綿,如今已是暮春三月,家書珍貴,足抵得上萬兩黃金。痛苦中我的白發(fā)越搔越短,簡直要插不上頭簪。

溫馨提示:
本文【春塘古詩的意思】由作者教培參考提供。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培訓(xùn)啦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若存在侵權(quán)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管理員或作者進行刪除。
我們采用的作品包括內(nèi)容和圖片部分來源于網(wǎng)絡(luò)用戶投稿,我們不確定投稿用戶享有完全著作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聯(lián)系我站將及時刪除。
內(nèi)容侵權(quán)、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Copyright @ 2025 培訓(xùn)啦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quán)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