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那些年
考點解析,重點突破,
發(fā)布時間: 2024-07-23 17:08:44
所謂多媒體課件是根據(jù)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教學的需要,經(jīng)過嚴格的教學設計,并以多種媒體的表現(xiàn)方式和超文本結構制作而成的課程軟件。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六年級語文《各具特色的民居》課件,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六年級語文《各具特色的民居》課件
教學目標:
1.閱讀課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的特點,了解獨具特色的民風民俗。
2.體會課文的說明方法和語言表達特點。
3.激發(fā)學生對民俗文化的探究興趣。
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閱讀課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的特色,并能較準確地加以表達。
2.學習抓住事物特點進行敘述的說明方法。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2.學生課前做民居資料的收集。
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1.#課件# 導語:今天,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去感受我國民居的獨特魅力。
2.齊讀課題。
3.課文由幾篇短文組成?分別向我們介紹了什么民居?
4.朗讀課前導讀,明確本課學習的重點和學習方向。
二、學習第一篇短文《客家民居》
1.學生默讀課文,思考:客家民居有什么特點?
2.學生介紹客家民居的特點,教師做適當引導。
以學定教。從地理位置、獨特作用、特殊材料、奇特結構和文化特征五個方面對客家民居的特點加以分析、理解。(表格、重點句子見后)
重點語句:
a.夯筑起墻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樓,它們大多為三至六層樓,一百至二百多見房屋如橘瓣狀排列,布局均勻,宏偉壯觀。
作者用列數(shù)字、打比方的方法,生動、形象地說明圓形圍屋外觀和整體布局的特點,讓讀者感到它的壯觀。
b.客家先民崇尚圓形,認為圓是吉祥、幸福、安寧的象征。土樓圍成圓形均按八卦布局排列,卦與卦之間設有防火墻,整齊劃一。
八卦是我國古代的一套富有象征意義的符號,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代表之一??图颐窬影窗素圆季峙帕?,體現(xiàn)了客家先祖崇尚圓形,期盼吉祥、幸福、安寧的民族心理和文化傳統(tǒng)。
三、學習第二篇短文《傣家竹樓》
1.過渡語:我們去云南看看清秀的傣家竹樓。
2.播放課件,學生觀看。
3.說說傣家竹樓給你怎樣的感覺?
“踏上傣家人居住的土地,你就走進了綠色的世界?!边@句話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給你怎樣的感覺?
4.出示表格,明確學習任務。
5.小組合作,根據(jù)課文完成表格,教師巡視指導。
6.學生匯報學習成果,全班交流。
重點語句:
a.傣族人家至盡仍然保持著“多起竹樓,傍水而居”的習慣。
傣族人居住區(qū)地處亞熱帶,氣溫高,雨水多,竹樓有利于防酷熱和濕氣。
b.“建造竹樓是傣家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展示課件,學生齊讀該段。
傣家人是如何建竹樓的?這體現(xiàn)了什么?(先選好地方,打好地基,再立柱架梁;中柱一般是8根,從山上運進村寨時大家都前去迎接,并潑水祝福;一家蓋房全村幫忙。新樓落成時候,還要舉行“架竹樓”儀式。體現(xiàn)了傣家人企求吉祥、平安、興旺、和睦的民族心理)
四、對比兩篇短文的異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領悟
1.《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兩篇短文,在描寫內容和表達方法上有什么異同?
2.學生回答,教師做適當指導。
指導方向:
a.透過作者的描寫,我們充分感受到了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獨特的魅力。
b.兩種民居的地理環(huán)境、形成原因、建筑材料和結構都不同,但人們的向往與追求卻是相同的。
c.兩篇短文都用了一定的說明方法進行介紹。
五、課堂延伸
1.請學生將課前搜集到的我國其他民居的資料做簡單介紹。
2.學生交流,教師出示相關圖片供學生欣賞。
板書設計:
各具特色的民居
“民居奇葩”——客家民居
“綠色之家”——傣家竹樓
六年級語文下冊《各具特色的民居》課件
【學習目標】
1、學習并積累奇葩、安然無恙、和睦等詞語。
2、有感情朗讀課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的特點。
3、學習抓住事物特點進行敘述的說明方法。
【教學重難點】
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樓的特點,學習列數(shù)字、打比方、舉例子的說明方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準備】
關于各地民居的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在藝術形式上百花盛開,在民居上也是各有特色。看圖片,猜猜這是哪個地方的民居?(播放課件:如上海石庫門、西藏民居、客家民居、傣家竹樓等)這些五花八門的房子,真有點令人眼花繚亂了,這節(jié)課,我們就走進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去參觀領略一番。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讀通讀準
1、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有著怎樣的特點,請同學們帶著這樣的問題自由通讀全文,要求讀準每個字的字音。看看你讀懂了什么,有什么疑問,在書上標記一下。
2、出示詞語認讀:
閩西南粵東北、奇葩、騷擾、夯筑、竹篾、布局均勻、風雨侵蝕、安然無恙、和睦相處、勤儉持家、秩序井然、遮天蓋地、清風徐來、蜂擁而來、家道興旺、承前祖德勤和儉、啟后子孫讀與耕、多起竹樓、傍水而居、樹滿寨、花滿園。
三、了解民居特點
1、默讀課文,按表格要求在文中畫出相關語句:
客家民居:位置、作用、材料、結構、文化、特征
2、完成填空后小組交流:
客家民居:
位置閩西南、粵東北的崇山峻嶺中作用防備盜匪騷擾和當?shù)厝伺艛D材料在土中摻石灰,用糯米飯、雞蛋清作黏合劑,以竹片、木條作筋骨結構大多為三至六層樓,一百至二百多間房屋如橘瓣狀排列,布局均勻,宏偉壯觀;土樓圍成圓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文化特征吉祥、幸福、安寧;和睦相處;勤儉持家;平等互助
3、全班交流,了解客家民居的特點。
四、深讀探究,感知表達特點
1、自由讀《客家民居》部分,思考是圍繞哪段話來寫的?
(畫出中心段落:第一自然段。)
2、讀第二自然段,客家民居奇在何處?指名說,互相補充。
(用料奇特;造型奇特;異常堅固。)
3、作者用了哪些方法對民居的特點進行說明的,有什么好處?
(列數(shù)字-通過厚1米、高15米以上,三至六層,一百至二百多間房屋,兩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這些具體的數(shù)字,使人準確地了解客家民居的`基本特點;打比方-房屋如橘瓣狀排列,生動地寫出了民居獨特的造型。)
4、同桌商議,并參考文中插圖,畫一畫客家民居的俯瞰圖。
(教師出示八卦圖,請學生參考比較。)
五、客家民居中,體現(xiàn)了哪些中華傳統(tǒng)文化?
(勤儉持家、和睦相處、平等互助等。)
六、自讀《傣家竹樓》部分
1、自己設計一張表格,了解傣家竹樓的特點。
2、創(chuàng)設情境,運用方法,介紹傣家竹樓:
(傣家竹樓,以其獨特的建筑形式,優(yōu)美的風景,成為人們旅游觀光的景點。如果由你來當導游,該如何向游客介紹?請各小組推選選手,共同設計導游詞,參加評比。)
3、評議。
七、拓展閱讀
課后反思:客家民居、傣家竹樓獨特的建筑特色深深吸引著孩子們,在閱讀文本時,通過反復的朗讀、比較,很快找出這兩種建筑的獨特之處,并從文中感受到不同民族的民風民俗。學完課文,孩子們依然興趣盎然,在課外查找了很多的資料,了解了更多的民族建筑。
六年級語文下冊《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學反思
看了課例分析和教學視頻后,對新課程教學理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結合這次培訓我講授了《各具特色的民居》一課,回顧這堂課的教學,我發(fā)現(xiàn)了很多問題:
一、忽視了對朗讀內容的設置和指導。
朗讀是最經(jīng)常、最重要的閱讀訓練,也是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思想感情、培養(yǎng)語感的基本途徑。在教學前,我只是對本課的大綱進行了認真地研讀,看到教學目標中沒有朗讀指導的要求,而本課又是一篇閱讀性的說明文,因此我讓學生讀得不夠充分。
因此在備課中,在我指導學習完客家民居后,我把大量的時間留給學生嘗試自學傣家竹樓一部分,并進行課外拓展——請學生當導游解說資料袋中四種民居的特點。雖然學生的課外知識得到了拓展,但語文課的味道淡了,更像是一節(jié)綜合實踐課。如果讓我對教案的內容進行改進,我一定會在指導學習客家民居一部分時加入朗讀指導,如第二自然段中的“它們大多為三至六層樓,一百至二百多間……大部分土樓有兩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的歷史……顯示了傳統(tǒng)建筑文化的魅力?!毕嘈艑W生會對客家民居的堅固和歷史悠久有著更為深刻的印象。
二、對教材研究不深入。
本課的說明方法很多,也是本課學習的重點。本課的第二部分——傣家竹樓,我是讓采用自學的方式進行,在學生匯報交流時,有生說,“全寨子的人蜂擁而至,喜氣洋洋,像過節(jié)一般熱鬧?!边@句話采用了打比方的.方式,由于課前對此進行預設,緊張之余就說成是把全寨子的人喜氣洋洋的樣子比作成過節(jié)的熱鬧氣氛,給學生造成了誤導,其實能體現(xiàn)打比方是“蜂擁而至”四個字。
縱觀本堂課的教學,我深刻地感受到備課要注重實質,深鉆進去,不能只把側重點放到了形式的研究上。相信有了不斷的反思和改進,我的課堂教學一定會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