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啦 小學學習 > 小學語文五年級

五年級上冊語文《地震中的父與子》原文及教案

問答小能手

解答各類資格考試問題

發(fā)布時間: 2024-07-05 15:10:06

好的教學設計可以為教學活動提供科學的行動綱領,使教師在教學工作中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忽視教學設計,則不僅難以取得好的教學效果,而且容易使教學走彎路,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黻P于五年級上冊語文《地震中的父與子》原文及教案。

五年級上冊語文《地震中的父與子》原文

1994年,美國洛杉機發(fā)生大地震,30萬人在不到四分鐘的時間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傷害。

在混亂中,一位年輕的父親安頓好受傷的妻子,沖向他七歲兒子的學校。那個昔日充滿孩子們歡聲笑語的漂亮的三層教室樓,已變成一片廢墟。

他頓時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達,我的兒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陣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對兒子說的一句話:“不論發(fā)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他堅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廢墟走去。

他知道兒子的教室在一層樓的左后角,便疾步走到那里。

就在他挖掘的時候,不斷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趕來,看到這片廢墟,他們痛哭并大喊:“我的兒子!”“我的女兒!”哭喊過后,便絕望地離開了。有些人上來拉住這位父親,說:“太晚了,沒有希望了?!边@位父親雙眼直直地看著這些好心人,問道:“誰愿意幫助我?”沒人給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頭接著挖。

救火隊長擋住他:“太危險了,隨時可能發(fā)生大爆炸,請你離開?!?/p>

這位父親問:“你是不是來幫助我?”

警察走過來:“你很難過,我能理解,可這樣做,對你自己、對他人都有危險,馬上回家吧。”

“你是不是來幫助我?”

人們搖頭嘆息著走開了,都認為這位父親因為失去孩子過于悲痛,而精神失常了。

然而這位父親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兒子在等著我!”

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挖到第38小時,他突然聽見瓦礫堆底下傳出孩子的聲音:“爸爸,是你嗎?”

是兒子的聲音!父親大喊:“阿曼達!我的兒子!”

“爸爸,真的是你嗎?”

“是我,是爸爸!我的兒子!”

“我告訴同學們不要害怕,說只要我爸爸活著就一定會來救我,也能救大家。因為你說過,不論發(fā)生什么事,你總會和我在一起!”

“你現(xiàn)在怎么樣?有幾個孩子活著?”

“我們這里有14個同學,都活著,我們都在教室的墻角,房頂塌下來架成個大三角形,我們沒被砸著?!?/p>

父親大聲向四周呼喊:“這里有14個小孩,都活著!快來人!”

過路的人趕緊跑過來幫忙。

50分鐘后,一個安全的出口開辟出來了。

父親聲音顫抖地說:“出來吧!阿曼達。”

“不!爸爸。先讓我的同學出去吧!我知道你會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論發(fā)生什么,我知道你總會跟我在一起?!?/p>

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

五年級上冊語文《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

教學目的:

1.自學生字新詞,把握課文主要內容,想象父親搶救兒子的畫面。

2.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父親在救助兒子的過程中的心理有哪些變化, 從而體會作者是怎樣寫出父愛的偉大的。

3.體會文中最后一句話的含義, 并從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 和同學交流自己的看法。

教學重、難點

1.了解父親不顧一切搶救兒子的經過,感受父愛的偉大。

2.讓學生明白這對父子為什么了不起。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學習生字。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板書課題并讓學生齊讀課題。

二、自由讀課文,初步感知

1.自由讀課文,要求:

(1)自由讀課文,借助字典,結合課文中的句子認識本課的生字和新詞。

(2)明確本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用圈點批注的方法畫出使你深受感動的句子,在小組內交流。

(4)用自己喜歡的符號注明自己不懂的問題。

2.學生自由讀文,交流學習收獲及不懂的問題,同時引導學生重點理解“堅定”“顫抖”等詞語。

三、學生默讀課文,提出問題

1.小組內交流。

2.全班交流,師生提煉出有價值的問題:

(1)父親在救助兒子的過程中心理有哪些變化?

(2)課文結尾為什么說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呢?試從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體會體會。

(3)體會作者是怎樣抓住父親的外貌、語言、動作和心理進行描寫來表達父愛的?

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父親的心理變化

1.學生細細品讀課文,找出能體現(xiàn)父親救助兒子心理變化的句子。

2.教師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能體現(xiàn)父親心理變化的重點句子,并體會父親當時的心理。

五、布置作業(yè):

朗讀課文,書寫生字。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深入學習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品讀課文,感悟偉大的父愛

1.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課文結尾為什么說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呢?

3.師生交流后,引導學生重點感悟以下語句:

(1)“在混亂中,一位年輕的父親安頓好受傷的妻子,沖向他7歲的兒子的學校。這個句子說明了什么?(父親關愛孩子,擔心孩子會有危險了。)

(2)當看到教學樓已成為一片廢墟時“他頓時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達,我的兒子?!睆倪@里可以看出什么?

(父親見到廢墟以為兒子已經死了,他感到極度痛心,體現(xiàn)了他失去兒子的悲痛心情)

(3)“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陣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對兒子說的一句話:“不論發(fā)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他堅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廢墟走去?!睆倪@兒可以看出什么?(父親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兒子會記住他的話,有一個堅定的信念支持著他,所以他──堅定地站起身)

(4)“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課文中為什么要這樣描寫父親的外貌呢?

(父親堅信兒子沒有死,奮力拯救兒子,顧不得休息,可見父親對兒子愛的偉大)是什么使父親沒完沒了地挖呢?

(5)兒子看到爸爸來救他,自信地告訴爸爸,他曾經對同學說的話:“只要我爸爸活著……,他總會和我們在一起?!睆倪@兒可以看出什么?(兒子對父親的信任,他堅信父親會來救他。即使在最危險,最艱險的時刻,兒子的信念都沒有動搖。)

(6)兒子還是個無私的人,在父親救他的時候,他讓同學們先出去,要父親先救他人,而這又是那樸實但又強有力的話語。

4.師小結:是呀!父親與兒子都是了不起的,父親對兒子的愛讓我們感動,兒子對父親的信任,更讓我們感動。

二、總結全文,發(fā)散思維

1.總結:這是一個多么感人的故事,這篇課文讓我們明白了“愛,會使人堅定和勇敢;愛,會使人產生信賴和力量;愛,會創(chuàng)造奇跡”學習后,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2.學生在班上交流。

3.師小結:感受多深呀,回家后把你們的感受對父母說一說,或是記在日記中。

五年級上冊語文《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反思

我上的是這篇課文的第一課時,我把“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到父親對兒子的愛,感受到父親的了不起”作為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薄邦I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弊鳛楸菊n的教學難點。

以下是我教《地震中的父與子》的反思:

(一)教學思路體現(xiàn)了“一條主線,兩個場景”。條理清楚,令人一目了然,突出了教學重點?!耙粭l主線”就是感悟父親的了不起。“兩個場景就是”:一是別人勸阻父親別挖的場景;二是父親奮力挖掘38小時的場景。

(二)充分引導了孩子們讀,讓同學們在讀中體會,讀中感悟,讀時有層次感,有目的性。例如在重點段12自然段中,我先引導孩子們讀出父親的累,然后通過想象寫話,讓同學們帶著想象讀,讀出感受。接著當學生明白父親之所以能堅持,是因為心中有一個永恒的承諾,有希望,又要同學們帶著希望去讀。在課堂上我采取了多種方式讀,有評價讀、范讀、想象畫面讀、引讀,齊讀等形式,在層層推進的朗讀中強化感受,促使感知轉化為深刻的感悟。從學生的朗讀中我可以感受到學生對于文本的理解在不斷升華。

(三)注重了學生的自讀感悟,我讓學生邊讀邊寫批畫;抓住重點詞語,重點段落去理解課文,滲透了學法的指導。在學生交流過程中,進行句子的對比,體會寫作特點等語言文字訓練,使課堂教學比較扎實有效。

(四)貫穿了讀寫結合,給學生們練筆的機會。在這節(jié)課中,我進行了“想象寫話”,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讓同學們更深地走進父親,情不自禁地感動于父親的了不起。

當然,在教學過程中也暴露了我的不足:

(1)教學時間緊,學生自學時間偏短,寫話時間、交流感悟的時間也偏少。

(2)在教學中,我面帶笑容,與文章那分深沉的基調不太協(xié)調 。

(3)課堂氣氛不太活躍,學生的情緒沒帶動起來。

溫馨提示:
本文【五年級上冊語文《地震中的父與子》原文及教案】由作者問答小能手提供。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培訓啦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若存在侵權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管理員或作者進行刪除。
我們采用的作品包括內容和圖片部分來源于網絡用戶投稿,我們不確定投稿用戶享有完全著作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權利,請聯(lián)系我站將及時刪除。
內容侵權、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Copyright @ 2025 培訓啦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